蔣四維,周文靜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漢江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湖北襄陽441021)
2011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的戰(zhàn)略舉措,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區(qū)限制納污制度和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為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支撐“用水總量控制紅線”等的監(jiān)督考核,加快省界斷面水資源監(jiān)測站網(wǎng)建設,加強省界水資源監(jiān)測和建設工作,水文漢江局完成了上津水文站、茅塔水文站及梅鋪水文站等三站的測驗河段基礎設施、水位監(jiān)測設施設備、流量測驗設施設備、雨量監(jiān)測設施設備及生產(chǎn)業(yè)務用房等基礎設施設備項目。按相關規(guī)范及規(guī)定,需要對水位、流量、降水量等監(jiān)測設施設備進行比測。
本文以其中上津水文站流量測驗部分Ⅰ型誤差試驗資料為例,在兼顧測站測驗精度和山溪性河流水情特性的情況下,對該站的測驗歷時進行分析。
圖1 上津水文站地理位置
1)應在測流斷面選取包括最深點和水深分別為最大水深的60%和30%的垂線3條以上,作為試驗垂線;
2)在高、中、低每級水位中分別作長歷時連續(xù)測速,每隔10 s~20 s或較短時段觀測1個等時段流速,使測得的時均流速個數(shù)不少于100個;
3)單條垂線試驗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表1 Ⅰ型誤差試驗
1)剔除原始測量系列中存在粗大誤差或偽誤差的等時段流速點。
2)單次測量(測點)的平均流速計算
3)原始測量時段的標準差計算
式中:t0為原始測量時段(一般情況下,可取10 s);S(t0)為原始測量時段平均流速的(相對)標準差(%),即流速脈動(Ⅰ型誤差)的相對標準差。
需求分析的缺失還表現(xiàn)在教材質量參差不齊。目前我國圖書市場上不乏各種專業(yè)ESP教材,但這些教材在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時效性上不突出,表現(xiàn)為缺乏真實場景的語言訓練,不利于學習者語用能力的發(fā)展。以商務英語教材為例,在教材中沒有對語言輸出和與專業(yè)結合的交際能力的訓練,直接影響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教學效果。再看科技英語教材,文章加練習的傳統(tǒng)精讀教材的編排格式,體現(xiàn)科技英語的地方就是文章是科普類文章。人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應互為促進,學習者專業(yè)語言能力應通過教材的學習得到發(fā)展。ESP教材單薄的設計沒有體現(xiàn)專業(yè)英語的語用功能,也不能滿足學生對科技英語學習的要求。
4)時段長平均流速nt0(相對)標準差計算
原始實驗系列流速的測量時段t0很短(如10 s),其測量流速的相對標準差較大,而實際的流速測量中通常采用的時段長為nt0(如60 s、100 s等,這里n為6或10),因此需要根據(jù)實驗資料,分析計算nt0時段流速的(相對)標準差。測點的Ⅰ型相對標準差應按下列方法估算:
①方法一
②方法二
首先計算nt0時段的平均流速,然后在與總時段(nt0時段)的平均流速直接計算標準差,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M按下式計算:
式中:int為表示取整。
5)垂線的Ⅰ型相對標準差應按下式估算:
式中:Sei為測點測速歷時為nt0的第i條垂線的Ⅰ型相對標準差,%;P為用以確定垂線平均流速的垂線測點數(shù);dk為確定垂線平均流速時測點流速的權系數(shù);Sk(nt0)為測點k處的測速歷時為nt0的Ⅰ型相對標準差,%。
上津水文站大斷面見圖2,選取上津斷面水深最深處垂線,即起點距20.0 m處進行數(shù)據(jù)列舉分析,該垂線采用方法二,兩點法,在上游玉皇灘電站開閘發(fā)電到水位級穩(wěn)定時進行誤差分析試驗。在試驗過程中,每個測點的時段測速歷時約為10s~20s不等,單個測點測驗102個時段。測驗流程見圖3。
圖2 上津水文站大斷面
圖3 上津水文站流量測驗Ⅰ型誤差試驗流程圖
102個時段分別劃分為102個10 s歷時時段,17個60 s歷時時段以及10個100 s歷時時段,進行測點流速誤差分析,經(jīng)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算成果見表2~表7,相對標準差統(tǒng)計見表8。
表2 在相對水深0.2處n=1測點流速誤差分析
表3 在相對水深0.2處n=6測點流速誤差分析
表4 在相對水深0.2處n=10測點流速誤差分析
表5 在相對水深0.8處n=1測點流速誤差分析
表6 在相對水深0.8處n=6測點流速誤差分析
表7 在相對水深0.8處n=10測點流速誤差分析
表8 相對標準差統(tǒng)計
經(jīng)計算,相對水深0.2處測點平均流速權系數(shù)為0.58,相對水深0.8處測點平均流速權系數(shù)為0.42.由此推算出各歷時時段下水深最深處垂線Ⅰ型誤差試驗相對標準差,見表9。允許誤差見表10。
表9 垂線相對標準差
表10 Ⅰ型允許誤差 單位:%
從相對標準差結果來看,三種歷時的相對標準差均在允許誤差范圍內,且當一個時段的測速歷時越長,該垂線的相對標準差越小。考慮到上津站山溪性河流以及受上游玉皇灘電站調度影響的情況,建議采用單個測點60 s的方式進行流量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