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
[摘 ? ? ? ? ? 要] ?繪本教學對幼兒社會情緒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選擇有趣味的、貼近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情緒主題繪本,在合適的時機進行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幼兒認識情緒、體驗情緒、管理和內(nèi)化情緒,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 ? ?鍵 ? 詞] ?幼兒;繪本教學;社會情緒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10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13-0118-02
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而良好的社會情緒能力是身心健康中的應有之意。良好的社會情緒能力是一個長期習得的過程,需從幼兒時期調(diào)動各方力量著手培養(yǎng),尤其是要從幼兒的情緒、信念、態(tài)度等方面促進其個性發(fā)展。繪本作為幼兒最早接觸到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憑借獨特的特點,在早期教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相關研究也早已表明,情緒繪本閱讀教學對幼兒情緒理解能力有顯著影響;特別是對情緒調(diào)節(jié)可能性的理解、對混合情緒狀態(tài)的理解、對基于道德的情緒的理解等維度上,對幼兒有顯著的幫助作用。
那么,幼兒教師如何利用情緒主題的繪本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幼兒建立健康的情緒、排解負面情緒,學會理解他人、表達情感,從而促使其逐漸具備良好的情緒能力,不斷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便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與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在利用繪本教學提升幼兒社會情緒能力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個基本原則。
一、趣味為先
喜歡享樂是人之天性,理性思維尚欠缺的幼兒更是如此。作為幼兒最重要的啟蒙教育工具之一的繪本,它能帶來多少樂趣才能激發(fā)多少興趣。有了興趣,才可能會積極主動地閱讀與學習,所以繪本教學的第一原則就是要讓幼兒學得快樂。
縱觀情緒主題繪本,大部分具有人物動作表情夸張化、色彩對比鮮明化、故事情節(jié)翻轉化等特點。以《生氣湯》為例,封面上是一口熱氣騰騰的鍋上煮著三個夸張的帶鋸齒的文字,一下子就吸引到了幼兒。文中倒扣著鍋作帽子的媽媽誰不喜愛呢?她還拿湯匙扮鬼臉、頂著鍋子手舞足蹈、倒立,只有這么可愛的媽媽才會讓孩子大叫、吐舌頭、敲打、噴火,這么搞笑的媽媽不僅能使霍斯松一口氣,也能使小讀者跟著排解掉心中某些緊張與不安。文中其他的形象,如母牛、珍珠阿姨和她頭上的小鳥、路邊的小狗,也都時時刻刻傳達著搞笑、好奇、驚訝、快樂?!蹲兂梢恢粐娀瘕埩恕分械陌⒐帕υ囍酶鞣N辦法去滅火,泡在水里,埋進沙堆,用滅火器,躲進冰箱,吹滅火……結果卻都徒勞無功,整個過程讓人忍俊不禁。選擇有趣的繪本并不意味著降低教育的意義,比如:《花格子大象艾瑪》中艾瑪穿過叢林時,書中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事物,每一頭大象形態(tài)、膚色都各不相同,每一株植物都有各自的姿態(tài),就連棲息在樹上的鳥兒也都各有特色。作者這么“用心良苦”,就是要在每一處都告訴讀者,世間萬物皆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每個人都很特別。如果你就是艾瑪,不必為了自己的獨特而煩惱,努力去給自己和他人創(chuàng)造價值,你就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如果你身邊有艾瑪,不要去嘲笑他,鼓勵他做自己,幫助他找到自己的美。有時,費盡心力想讓自己變得和大家一樣,反而失去了原本的美麗和快樂。
對于這些有趣的情緒主題繪本,大部分教學可在課堂上通過游戲完成。因為“難以找到一個詞匯,像‘游戲一樣與學齡前兒童如此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并能如此鮮明地反映出學齡前兒童的特點”。對于情緒主題繪本,較多采用的常常是角色扮演游戲。《生氣湯》教學中,師生圍成一個圓圈做一個大鍋子,然后像開火車一樣有節(jié)奏地在鍋里放一種生氣湯的料,煮一鍋超級大的生氣湯時,幼兒同時能體驗生氣是每一個人正常的情緒,運用不同的宣泄方式進行消氣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需學的本領等內(nèi)容,最后在一鍋湯的游戲中小朋友都能認識到要少生氣,最好不生氣。再如《不是那樣,是這樣的!》教學中,可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再現(xiàn)高樓倒塌后大家亂成一團、爭吵不休的情景,在表演之中幼兒會有所思考,很多幼兒就此能想出合適的解決辦法,然后再引導幼兒討論:當你的生活中遇到這樣的情形,你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幼兒各抒己見之后,老師可以總結出好多辦法,如我們要多想一想別人的,或者我們設法再造一個高樓就解決問題等。
二、貼近生活
為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對繪本作品進行精心選擇,這涉及故事情節(jié)、角色設定、圖畫色彩、細節(jié)等各個方面,要選擇幼兒喜歡的對象,最好是小動物和幼兒自己,要最大限度地考慮幼兒的興趣、接受能力與未來成長,文本的構思與繪圖要符合幼兒心理特征,特別是要符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方式,《綱要》也明確指出教育內(nèi)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因為越與生活經(jīng)驗有密切聯(lián)系的問題,幼兒越容易理解與共情,也就越能更多地引發(fā)閱讀興趣,越能激發(fā)他們主動觀察,在心中展現(xiàn)出豐富飽滿的形象,并與主人公產(chǎn)生共情,為自主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共情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它指能設身處地對他人的情緒和心境有所理解,甚至感同身受。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多利用時機再現(xiàn)幼兒生活經(jīng)歷和心境歷程,能夠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以《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為例,故事講的是一場鱷魚和牙醫(yī)之間的心理較量,一顆蛀牙把原本互相懼怕的兩個小家伙湊到了一起,兇惡的鱷魚不敢反抗牙醫(yī),膽小的牙醫(yī)鼓足勇氣為鱷魚治療,這個故事首先在搞笑中使小朋友受到了一次快樂的生活教育:小朋友應該認真刷牙。其次,小朋友從故事中也受到了一次如何直面恐懼、克服恐懼的教育:原來想象中以為很可怕的人與事,真正去面對時,也沒有那么可怕。根據(jù)這個故事,教師可以置辦一套牙醫(yī)診所的玩具,將故事中的場景搬到教室,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看病經(jīng)驗和繪本內(nèi)容,試著將鱷魚與牙醫(yī)的角色都演一演,讓他們感受恐懼、克服恐懼。
貼近生活的另一個意義在于通過情緒主題繪本的教與學,最終要能讓幼兒在生活中面臨難題時能再現(xiàn)繪本情境、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杰瑞的冷靜的太空》教學,可以讓幼兒試著學一學杰瑞自己管理情緒的方法:如深呼吸法,成年人都知道,緊張、生氣、恐懼等關鍵時刻,通過有規(guī)律的深呼吸能使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平靜下來,使得身體和大腦都得到放松,那么借繪本教學之際,我們剛好傳授給幼兒這一絕招。再如,緊張、生氣、恐懼等關鍵時刻時,我們常常需要一個獨立的空間使自己平靜下來,那么,我們不妨此時教會幼兒學會為自己建立一個冷靜的太空地,這個地方可以是家中的一頂帳篷,可以是教室的一個角落等,這樣就以具體方法的傳授幫助幼兒切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成長。
三、適時而教
適時而教的“時”含義比較豐富,它在此一是指年齡的差異,二是指生活及教學中對合適教學時機的把握。例如,幼兒入園作為幼兒人生中的一件重大事件,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獨自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無論在情感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上,都會感到害怕、無助和不安全,這些現(xiàn)象常常被稱為分離焦慮。在此情況下,當他們讀到《我愛幼兒園》一書時,他們自然能與不肯起床、不愿上學、對幼兒園充滿恐懼的主人公取得情感上的共情,這種連接是基于同樣生活經(jīng)驗的自發(fā)的共情,在此基礎上,借助于繪本讓他們明白這種焦慮是每個小朋友都有的,也是正常的,在獲得他們真心認可的情況下然后跟著主人公慢慢地認識幼兒園、喜歡幼兒園、慢慢地克服焦慮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再如幼兒入學之時教學《魔法親親》:小浣熊奇奇不想去學校,想一直和媽媽在一起,媽媽在他的手心里親了一下,這樣他在學校想媽媽的時候可以把手貼在臉上,就像媽媽親他一樣,因為有了媽媽的這個魔法親親,每當他在學校感到孤獨或者想媽媽的時候,就把掌心輕輕按在臉頰上,媽媽的親親就會溫暖他的心,他就不會再感到孤獨和害怕。很多媽媽已經(jīng)證明,這個魔法親親的確是個有效的方法,能夠讓每個幼兒帶著媽媽的愛來到學校度過快樂的一天。
大、中、小班的幼兒雖然年齡相差不大,但從生理到心理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特點。一般來說,幼兒大概在4歲以上才會真正體驗到情緒是什么,而且并不是所有情緒諸如嫉妒、悲傷、孤獨等同時發(fā)展起來的。所以,對于情緒沒有充分發(fā)展的幼兒來說,過早的輸入或不適宜的輸入會適得其反。基于對不同階段幼兒的了解,在選擇情緒主題繪本教學時,小班的幼兒要讓他們更多地關注情節(jié)特征,選擇情節(jié)與語言較多重復、側重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直觀材料給他們,大班的幼兒已經(jīng)能夠慢慢關注事件內(nèi)在邏輯,但有時還關注不過來,可以選擇側重社會類、寓意深刻類的生成性的閱讀材料,中班幼兒的理解能力介于小班與大班之間,教學內(nèi)容可在情境豐富類與邏輯簡單類之間進行選擇。
通過不同時段情緒繪本的教學研究還可以使幼兒教育工作者認識到繪本的意義不僅在于教育幼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在不斷地加深對不同時期幼兒的理解,教完《野獸國》這樣的繪本,教師們自然會明白中、大班幼兒的內(nèi)心原來都住著幾只小野獸,他們隨時想要尖叫、打滾、撒撒野,由此教師對他們情不自禁地會多出理解與接受,少一些束縛。
社會情緒能力高的幼兒明顯自信,擁有較好的同伴關系,具有合作精神,能恰當?shù)毓芾砼c調(diào)節(jié)情緒,解決沖突,幸福感較大,反之,社會情緒能力較低的幼兒在當下與今后的生活中,同伴關系、學習能力及自我認識都不盡如人意。所以,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幼兒的情緒能力是幼兒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有效的繪本教學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途徑。但是,幼兒社會情緒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多方合力,繪本只是可以成為促使幼兒改變的一種催化劑。而且,借助繪本的力量把認識變成意識與習慣,更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參考文獻:
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4.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