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祺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瑣園村是一個傳說中的奇村,它地處浙江金華澧浦鎮(zhèn),是一個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村里經典的古建筑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一批批的游客,知名度持續(xù)升溫。本村村民大多姓嚴,并以姓嚴為傲,開玩笑說“嚴”姓是有學問的代名詞。據我統(tǒng)計后發(fā)現,我班有12名同學姓嚴,基本上是瑣園的,這是一種巧合還是有著神秘的歷史淵源呢?我決定邀上同村伙伴做一次零距離的調查研究。
三、形成結論
1.瑣園“嚴”姓歷史淵源。
我們村叫瑣園可是有講究的。村周圍分布著七座小山,北靠一湖,形成了天然的“七星拱月”之勢。整個村莊“地處龍背”,極似一把吉祥金鎖,由此先人取名“鎖園”??墒呛笕擞X得“鎖”有封閉保守之意,于是又換成同音形似的“瑣”字。
瑣園村現有460多戶,人口1200多人。村民大多為嚴姓,此外有俞、徐、李等姓。我就姓李,但我媽媽姓嚴,因此我也算是半個嚴氏家族之人。說起嚴氏,我們都很自豪。據嚴氏家譜記載,我們是漢代名士嚴子陵后裔。明朝萬歷年間,嚴子陵第六十一世孫嚴守仁從孝順嚴店遷居于此。古村雖歷經歲月風雨,但村里的整個建筑群基本保存著原始風貌。若你有機會走進瑣園,一定會感受到瑣園古建筑的精美。
2.嚴氏人才輩出。
翻閱歷史典籍,嚴氏名人不勝枚舉。如東漢著名隱士嚴子陵,他的高風亮節(jié)讓范仲淹不禁撰寫了“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的贊語。近代金華名人嚴濟慈更是家喻戶曉。還有遷址先祖嚴守仁以及嚴氏家族中“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嚴氏可以稱得上人才輩出。
永思堂,村民稱為“小祠堂”,是國內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女祠。家譜記載,鄭氏是瑣園村第六代太公嚴元善的媳婦,她持家有道、訓子有方。思想獨立的她提出要為非正室出身的婆婆另建家廟,“永思堂”由此而成。這是一場女性爭取權益的戰(zhàn)爭,硝煙雖然隨著史冊遠去,但抗爭精神卻根植在我們心中。
3.瑣園“嚴”姓熠熠生輝。
我們村的“少年同樂堂”更是嚴氏太公智慧的結晶。乾隆中后期,俞姓、李姓等客姓陸續(xù)遷居進來,如何維護村莊的和諧發(fā)展呢?嚴氏大家長一商量,決定從少年入手,每年正月十三開始為期三天,全村少年其樂融融參與活動。我想“少年同樂堂”就是要告訴后輩:平時生活嚴于律己,遇事要勇敢一些,多說、多做、多溝通。村上的叔叔伯伯們把這點詮釋得很到位。400多年來,村里不僅傳承著“少年同樂堂”的精神,還傳承著璀璨的民俗文化:打年糕、編草鞋、剪花紙……我們每個人都能繪聲繪色地講述嚴氏文化,更有一顆打開家門迎接客人之心。隨著海內外學子的研學活動不斷增多,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瑣園將這把大鎖的正確打開方式交給了世界,將其精髓發(fā)揚光大。
【楊老師的話】
小作者從對家鄉(xiāng)姓氏的好奇心入手提出問題,圍繞中心采用了查閱典籍、請教文化站的叔叔和研學等方式選擇有代表性的材料,不但寫出了家鄉(xiāng)嚴氏特有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也列舉了與家鄉(xiāng)息息相關的嚴氏名人,更能從獨特的角度剖析“少年同樂堂”與嚴氏家訓的內在聯(lián)系。難能可貴的是小作者的報告語言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實際,在字里行間藏著濃厚的家鄉(xiāng)自豪感,讀來倍感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