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
【摘要】
目的:實驗探究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消化內科治療的效果。方法:50例研究對象均為本醫(yī)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對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患者服用常規(guī)藥物,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服用替普瑞酮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常規(guī)消化內科治療的過程中,加服替普瑞酮進行治療,效果顯著,明顯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了患者的痊愈,具體臨床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內科;替普瑞酮;療效
【中圖分類號】
R496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4-154-02
在消化內科疾病中慢性萎縮性胃炎具有多發(fā)性,以腹痛、惡心、飲食不佳為主要臨床特征,且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久治不愈,在不斷的治療過程中,病情容易反復,是演變胃癌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積極治療,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關鍵的,本文主要分析加施替普瑞酮的治療效果,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50例研究對象均為本醫(yī)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對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和實驗組。
對照組25例:男女性患者的數(shù)量分別為14例和11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76歲,最小年齡為49歲,平均年齡為(61.47±3.38)歲。實驗組25例:男女性患者的數(shù)量分別為15例和10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78歲,最小年齡為46歲,平均年齡為(61.38±4.96)歲。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50例患者都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所制定的臨床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實驗研究,并簽署了同意書。排除標準:沒有完善的臨床治療資料;嚴重消消化系統(tǒng)疾病;無精神障礙,意識清晰,可主動配合治療;心肝腎等器官出現(xiàn)器質性病變。所有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無明顯的差異,P>0.05,可進行實驗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服用常規(guī)的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如患者存在反酸的情況需要服用奧美拉唑進行治療,如果患者出現(xiàn)腹脹的情況需要服用多潘立酮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服替普瑞酮(國藥準字:H20093656,廠家: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50mg*10s*2板)進行治療,患者每次服用50mg,每天服用3次,需要在飯后半小時服用[1]。
1.3對比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判定,有以下幾種情況,痊愈:治療后患者的腹痛、惡心等臨床癥狀消失,飲食正常;顯效:治療后患者腹痛、惡心等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或者好轉后再次復發(fā)。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進行處理,以%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以P表示組間差異,當P<0.05時代表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結果
統(tǒng)計學分析表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實驗組痊愈的有17例,顯效的有6例,無效的有2例,治療有效率92.0%,對照組痊愈的有13例,治療顯效的有4例,治療無效的有8例,治療有效率為68.0%,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下表1。
3討論
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良的飲食習慣而現(xiàn)今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較為快速,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發(fā)生了改變,很多不良的飲食習慣也逐漸養(yǎng)成,慢性萎縮性胃炎也成為了消化內科較為常見的癥狀,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病情繼續(xù)發(fā)展會延伸成胃癌。
誘發(fā)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因素是為幽門螺桿菌,因此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清洗,以免患者的機體受到胃炎的傷害。幽門螺桿菌會產生危及胃粘膜的蛋白質物質,對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造成影響,促使患者出現(xiàn)一些炎癥反應。此外,幽門螺桿菌會對機體造成一定的刺激,讓免疫細胞更多的分泌白細胞介素和一些腫瘤壞死因子,加重對胃粘膜的損傷[2]。
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藥物較多,本文所研究的替普瑞酮是一種萜烯類化合物,對于組織具有修復的效果,尤其是在抗?jié)兎矫娴淖饔幂^大,屬于胃粘膜保護性藥物,對于胃潰瘍、急性慢性胃炎具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替普瑞酮后治療后,患者的胃功能并不會受到影響,副作用較小。
服用替普瑞酮后可以很快的被胃腸道所吸收,進而作用于各個組織,消化道、肝臟、腎臟等器官中的濃度會不斷提高,其中胃潰瘍部位的濃度最高。替普瑞酮藥物大多是以藥物原形的形式被排出。此藥可有效改善胃粘膜水腫、糜爛、出血等病變[3]。
本文選取了5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成兩個實驗組小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藥物對癥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施替普瑞酮進行治療,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總而言之,在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消化內科治療的過程中,服用替普瑞酮藥物治療效果顯著,明顯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了患者的痊愈,具有臨床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姜紅,劉曉宇.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內科臨床治療體會[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8, 24(19):2980-2982.
[2]錢額莫胡. 探討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消化內科臨床治療有效對策[J]. 臨床醫(yī)藥文獻, 2017, 4(53):88.
[3]黃文革.消化內科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規(guī)范治療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9, 17(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