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祖古麗·馬木提
摘 要 文章介紹了辣椒無公害栽培技術(shù),包括品種選擇、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nèi)容,以供參考、交流。
關(guān)鍵詞 辣椒;無公害;栽培技術(shù)
1 生物學特性
1.1 形態(tài)特征
根系淺10-20cm土層中,既不耐旱,又不耐澇-保護根系。
莖:直立,二杈或三杈分枝。
葉:氮素充足,葉形長,鉀素充足,葉幅寬,氮過多夜溫過高,葉柄較長,先端嫩葉凹凸不平,夜溫偏底,葉子較短。
花:常異交植物。
果實:植株營養(yǎng)不良,夜溫過低,光照不足,土壤干燥及密植時,會形成小果,嚴重時則形成僵果。
1.2 花芽分化與發(fā)育
分化:四片真葉展開,株高3-4cm,莖粗1.5-2.0mm,在三片真葉前分苗。
發(fā)育:夜溫過低,光照較弱,營養(yǎng)不良及受精不良引起落花落果,澆水過多,幼苗旺長—落花,澆水過少,干旱,開花延遲數(shù)量少,病蟲危害也是辣椒落花落果的重要原因。
2 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
喜溫暖怕高溫,喜潮濕怕雨澇,喜光照怕曝曬。
2.1 溫度
喜溫作物,種子發(fā)芽適溫25-30℃,幼苗期白天27-28℃,夜間18-20℃。開花結(jié)果期:白天21-28℃,低于15℃影響授粉,低于10℃,已坐果的幼果也不容易膨大,還易形成畸形果,成株期對高溫和低溫度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進入盛果期后,加大晝夜溫差,有利于果實長大,即8-10℃,也能正常生長發(fā)育。
土溫17-26℃,土溫過高,再加上陽光直射地面,對根系發(fā)育不利,嚴重使能使根系變褐死亡,而且易誘發(fā)病毒病。所以,在整個生育期溫度15-30℃之間,<15℃采取增溫措施,>30℃就要澆水降溫,小果型比大果型耐熱。[1]
2.2 光照
喜光,強度中等,耐弱光能力較強,怕曝曬。
光補償點1500lux,落花果或或果實畸形;光飽和點3000lux,強光下高溫干旱,對生長更不利。
2.3 水分
即不耐旱,又很怕澇,須經(jīng)常澆水才能生長良好,大果形比小果形要嚴格,尤其在盛果期,澆水及時而適量,如田間持續(xù)積水,根系缺水,嚴重時會死秧或引起疫病。[2]
3 優(yōu)良品種
新椒3、6、2號,京椒3號,洛椒3號,四平頭,遼椒5號,伊犁大辣椒,新椒8號,茄門,牛角王,中椒系列中椒2號,甜雜1、2號,雙豐、?;?號。
4 溫室栽培技術(shù)
4.1 冬春茬
在品種選擇上以在大果型產(chǎn)辣椒為主,或牛角椒。
育苗:床土的配制與消毒:6份+4份,有機肥+(過磷的鈣300g,尿素10g,硫酸鉀20g)/m3。
老菜園土消毒:甲醛0.5%,代森鋅,多菌靈、雙效靈400X、瑞毒霉錳鋅8000X,作為定植水用做藥劑消毒。
4.2 種子處理
催芽:20-30℃,24時后,25-30℃,3-4天30%出芽,20—25℃,使芽粗壯。
播種:五代合劑,用溫水澆足低小,播種—覆膜—,3-5天出苗,下午撤去。
溫度:出苗:白天,25-28℃,出苗后:23-25℃,15-17℃,真葉露頭:25-30℃。15-18℃。分苗前3-4天。白天250C,夜間150C,緩苗:28-300C,15-170C
夜間:15℃,緩苗后:20-25℃;夜間:15-17℃,地溫20℃,
肥水:0.1%磷酸的二氫鉀+0.1%尿素葉面追肥,或0.2%、N、P、K復合0.001%-0.002%赤霉素,7天見效。
幼苗僵化:如床土長期過干或床溫過低,應該加強管理,
壯苗標準:根白色,粗壯,須根多,莖短粗,葉片肥厚,顏色濃綠而有光澤,株高18-20cm,具有10-12片真葉,已顯蕾,無病蟲害。
4.3 定植
溫室消毒:硫磷4g+80g00DDV0.1g+鋸末8g/m3。
整地施肥:5000-6000kg/畝+過磷酸鈣,膜下澆水,提高地溫,降低濕度,減少病蟲。
定植:10cm土溫度在>10℃以上。
管理:定植后促緩苗,不澆水、不通風,白天25-30℃,夜間>15℃,緩苗后可在膜澆一次緩苗水后蹲苗,開花結(jié)果期:白天25-28℃,夜間不低于15℃,氣溫>30℃時通風,25℃時關(guān)風口,17-18℃時覆蓋,使夜間22點溫度18℃,次日揭簾前不低于15℃,如夜溫長期<10℃,降低坐果期,出現(xiàn)畸形果,一般不澆水,保持較高溫度,避免水份過多辣椒徒長而落花落果,同時,要防因土壤干旱,溫度過低造成幼苗僵化,可用0.3%磷酸二氫鉀,或尿素進行葉面追肥。每7-10天一次,2-3次3月份以后,天氣轉(zhuǎn)暖,注意放風,忌大水漫灌,溫度低時上午澆,溫度高時傍晚澆,澆水后適時淺中耕及根外追肥。[3]
5 辣椒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
5.1 病蟲害防治
辣椒栽培中主要的病害有苗期猝倒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病毒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紅蜘蛛。
病蟲害防治原則是以預防為主,采取綜合防治的措施,優(yōu)先選用農(nóng)業(yè)和生態(tài)調(diào)控,注意利用和發(fā)揮天敵的作用,化學防治要選用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并在安全間隔期后采收,禁止使用高毒、高殘和“三致”農(nóng)藥。按照無公害蔬菜的農(nóng)藥使用準則,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及對天敵殺傷力小的農(nóng)藥品種,采取科學的用藥方法,選擇最佳的用藥時期,減少用藥次數(shù),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合理混用,以防止病菌或蟲害產(chǎn)生抗性。溫室優(yōu)先采用粉塵法、煙熏法,在晴朗天氣也可噴霧防治。
5.2 防治方法
①農(nóng)業(yè)防治:避免與茄科作物連作;播前進行種子處理;采用高壟栽培;膜下暗灌;及時清除病葉、老葉;②物理防治:高溫悶棚,即選擇晴天中午棚內(nèi)溫度達40-42 ℃,悶棚時間40 min,注意時間不宜過長;③化學防治:一般選用廣譜性、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nóng)藥品種科學交替防治。蟲害防治選用“先物理、再生物、后化學”的防治原則,可采用黃板誘殺,即用100 cm×20 cm的紙板,涂上黃色,同時涂1層機油,或懸掛黃色粘蟲膠紙,掛在行間或株間,高出植株頂部,懸掛密度450-600塊/ hm2,當黃板上粘滿蚜蟲時,再重涂1層機油,一般7-10 d重涂1次。
參考文獻
[1]陳桂春,錢秀芳,錢忠貴.無公害辣椒設施栽培技術(shù)[J].上海蔬菜,2012(6):41-43.
[2]周文芹.日光溫室辣椒栽培技術(shù)[J].種業(yè)導刊,2013(3):27-28.
[3]潘明輝.無公害辣椒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shù)[J].種業(yè)導刊,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