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求莉 陳楠
近年來,本縣池塘小網箱養(yǎng)鱔面積迅速擴大,使本身就比較緊缺的野生鱔魚苗供應日益緊張,加之飼料成本持續(xù)上漲,養(yǎng)殖管理技術不當,遭逢天氣惡劣,如7月份連續(xù)降雨,導致投放苗種成活率低,返箱情況嚴重,后期養(yǎng)殖生長周期縮短,從而10、11月黃鱔發(fā)病率上升,最后被動銷售。造成養(yǎng)殖成本較高,且只能黃鱔大量上市的冬季銷售,銷售價格較低,大多處于微利或虧本狀態(tài)。
小網箱兩年段黃鱔養(yǎng)殖模式,即上一年7月下旬投放鱔種在網箱中飼養(yǎng)到次年秋季開始銷售。由于是上年的鱔苗,經過越冬后,春季就開始吃食,到8月份前后便有了比較高的增重倍數,可上市銷售,晚點的國慶節(jié)前后就能養(yǎng)成了大規(guī)格商品鱔。與一年養(yǎng)鱔模式相比,雖然增加了一年的養(yǎng)殖時間,但提高了成鱔規(guī)格,因為錯開了黃鱔大量上市的冬、春季節(jié),故市場俏,價格高,利潤比較可觀。
一、黃鱔放養(yǎng)前的準備工作
1、池塘準備。3月份之前干塘曬池10天左右,改善池底土壤結構,殺滅有毒有害物質。網箱面積一般為4米?或6米?。網箱安裝好后,在放鱔種前的10~15天,必須用足量的生石灰清塘消毒,殺滅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和其他各種有害物質,消除疾病隱患。
2、網箱安裝。網箱總面積不超過總水面的一半,網箱間行距3~4米,箱距2米以上。網體入水部分為1米,出水部門不低于0.5米,網箱的固定可采用鍍鋅鋼管或水泥桿(一根兩用)與鐵絲。網箱在放鱔種前要先浸泡,使箱體表面附著有著生藻類,以避免黃鱔受傷。浸泡時間應不少于7天,最好提前1個月左右先將網箱浸泡在水中。
3、網箱內種植水生植物。池塘網箱養(yǎng)殖黃鱔不用埋泥,但在水面要提前種植水生植物,目前種植的有水花生(喜旱蓮子草)、水葫蘆(鳳眼蓮),前者根發(fā)達,耐低溫,而后者根須較小,不耐低溫,因此在水深處養(yǎng)殖黃鱔或越冬黃鱔時,最好選擇用水花生。水生植物的種植以網箱面積的2/3左右為好。水草進箱前用3%食鹽水浸泡消毒,消除水蛭等寄生蟲。
二、鱔種的選擇
1、品種的選擇。由于黃鱔分布于不同的環(huán)境、地域等,所以品種不盡相同。據測定每公斤鱔種生產成鱔的增肉倍數是:黃斑鱔為1∶(5~6);青黃斑鱔為1∶(3~4);青斑鱔為1∶(1~2)。故選種時以黃斑鱔最佳。
2、來源的選擇。鱔種來源:野生(電捕,籠捕,網捕,藥捕);目前黃鱔種苗來源為:(1)市場收購,為目前主要來源;(3)自己捕撈,為小規(guī)模養(yǎng)殖的補充;(2)人工繁殖苗種,現在真正意義上的人工繁殖苗種很少。
3、體質的選擇。要求:體質健壯,頭小背闊,游動活潑;無傷,不能選用鉤釣的、體表黏液脫落的、身體受傷的;無病無疾,體表無病灶,無寄生蟲等。
三、鱔種的投放
1、放養(yǎng)時間。兩年段的苗種投放可延至每年七月下旬~八月二十日(即立秋以前)。這時養(yǎng)一年鱔的網箱基本投放結束,鱔種較多且價格較前期便宜很多。投苗時最好選擇連續(xù)一周左右的晴天。鱔種投放時先要試水,注意水溫差要≤2℃。
2、放養(yǎng)密度。6m?的網箱放養(yǎng)250尾左右,4m?網箱放養(yǎng)180尾左右。次年3~4月份,選擇有5天以上的連續(xù)晴天,進行分箱,要求同一網箱鱔種規(guī)格一致,個體差異小于10克,一次放足,一般投放量為1.5千克/平方米 。
四、馴食與投喂
1、飼料種類。黃鱔為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魚類,目前投喂的動物性飼料有:小雜魚、白鰱、蚌、螺、蚯蚓、蝦等。目前最實用的方法是用新鮮動物性飼料和膨化飼料搭配飼養(yǎng)。
2、攝食馴飼。鱔魚對環(huán)境變化及食物氣味極為敏感,選購的天然野生鱔種,人工養(yǎng)殖時,入箱后必須進行攝食馴化。攝食馴化的兩個階段為:
(1)開口馴化。鱔種入箱后,第4天傍晚開始投喂動物性鮮餌料,餌料定點放于箱內水草上,投飼量為鱔魚體重的1%;對攝食完全的網箱,第二天增加體重的1%投喂量,1次/天,依次類推,當投喂量達到鱔種體重的5%~6%時,開口馴化完成。
(2)轉食馴化。開口馴化成功后,在動物性鮮餌料中加入5~l0%的膨化飼料,待鱔魚適應并完全攝食后,再每兩日遞增膨化飼料l 5~20%(動物性飼料每減少1千克,膨化飼料添加0.2千克代替),直到動物鮮餌料和膨化飼料配比1:1為止。
3、投喂量。攝食馴化成功后,即進入正常的飼養(yǎng)管理階段。飼養(yǎng)要堅持“四定”“四看”原則。日投餌率:鮮餌7~10%,或膨化飼料1%~3%,1次/天。具體日投喂量要視天氣、氣溫、水溫、水質、剩餌、攝食速度等情況予以增減。
(1)視季節(jié)而變化,5月每天投喂量占黃鱔體重的3%~5%;6~9月每天的投喂量占黃鱔體重的7~8%;10~11月每天的投喂量占黃鱔體重的4~5%。總投喂量以2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2)正常情況下,一般50千克黃鱔每天吃2千克左右新鮮小雜魚和1千克左右膨化飼料。到8~9月加到50千克黃鱔每天吃1.5~2.5千克小雜魚和1.5~2千克膨化飼料。10月份氣溫下降后,逐步把投飼量減下來直到停食。
五、越冬管理
養(yǎng)殖兩年段大規(guī)格鱔,越冬期間必須做到:
1、不要隨便進行翻箱、分箱操作。
2、深水保溫,水體深度至少1.5米以上,箱內水草要多且厚。
3、嚴防偷盜和敵害生物,冬天野外食物缺乏,鷗鳥和老鼠等會侵入網箱內捕食黃鱔。
4、堅持巡塘,重點檢查網箱有無破損。
六、做好疾病預防
1、生態(tài)防治。保持池塘水質的鮮、活、嫩、爽。高溫季節(jié)要換水,每半個月潑灑生石灰水一次,用量為20~30千克/畝。及時清除網箱附著物,促進箱內外水體交換,防止箱體水質惡化。每天撈取食場污水剩餌,每周一次用生石灰或滅菌先鋒片劑3~5粒拋入食場,對食場進行消毒、除臭。
2、藥物預防。黃鱔生活在水中,水環(huán)境容易滋生各種病原體,可半月使用聚維酮碘等環(huán)保型藥物對池水進行一次殺菌消毒;黃鱔貪食,腸道以及肝膽負荷重,可在飼料中拌入大蒜素、腸炎靈等藥物預防;為防止腸道寄生蟲病發(fā)生,可在飼料中拌入腸蟲凈、鱔蟲凈等藥物驅蟲。
(作者單位:1.232252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眾興鎮(zhèn)水產站;2.232252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