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地處宛平南路600號的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上海人習慣叫其“600號”。這些天,600號也成了“熱門詞”。一方面,這里的多名精神衛(wèi)生專家馳援武漢,對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提供援助和保障;另一方面,該中心開設的與疫情相關的心理咨詢服務很忙,每天的咨詢電話一度攀升到100多個,為特殊時期的市民精神衛(wèi)生保駕護航。
人們除了對病毒侵襲感到不安,還有就是對悶在家里不能社交、沒有戶外娛樂、缺少群體熱鬧的煩躁。雖然大家都懂得“悶在家里也是愛國家、愛集體”的道理,但人總是需要放飛的,如果不進行必要的心理調(diào)適,有的人的確是容易“悶壞”的。因此,尋求心理援助、獲得心理疏導,就成為抗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比如,有的人稍微有點頭疼腦熱或咳嗽等輕微癥狀,便會陷入“是否被傳染”的極度恐懼情緒里。
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醫(yī)學院主持召開座談會時指出,病人心理康復需要一個過程,很多隔離在家的群眾時間長了會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病亡者家屬也需要心理疏導。要高度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動員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強心理疏導工作。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如果做好心理準備,一切準備都已經(jīng)完成?!睋Q種說法,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心理健康是一切生活美好與工作有成的前提。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不遭遇坎坷,不經(jīng)歷低谷,不碰到困境。有一顆“大心臟”固然好,但是,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始終不會心里郁悶、不會情緒焦灼,這就需要有一個合理合法、安全順暢的傾訴渠道,要能得到科學、規(guī)范的心理指導。精神衛(wèi)生做得好,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