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張琦1月20日開著“鄂A”車牌號的房車去旅行,卻和母親、妻子、女兒在廈門的沙坡尾停車場里住了35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張琦一家的旅行計劃擱置,在房車?yán)镩_始隔離防疫。缺水缺電、缺藥缺菜,防護用品也不夠……好在當(dāng)?shù)氐纳绻退麄兘鉀Q著生活上的各種困難,鄰近的街坊也不時伸出援手。現(xiàn)在一家人順利返回武漢,卻和沙坡尾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不時在微信群里和那里的親人們相互問候。
廈門隔離
張琦2014年就買了房車,假期喜歡帶家人短途旅行。今年過年,張琦帶喜歡畫畫的女兒去看她一直向往的廈大芙蓉隧道。1月25日從鼓浪嶼坐船回來,張琦一家去沙坡尾取車準(zhǔn)備回武漢時,門口的保安把他們攔下不讓走。張琦這才知道武漢已經(jīng)封了城,廈門也緊接著啟動防疫計劃,排查湖北籍車輛。
一家四口體溫全部過關(guān),也沒有任何呼吸道癥狀,健康狀況良好,但既然是來自武漢,14天的隔離還是免不了。張琦琢磨著,隔離點的承載力有限,而且自己一家都是常住武漢的,萬一真的處在潛伏期,再去把別人傳染了就不好了,于是就和社區(qū)商量在停車場的房車?yán)锞偷馗綦x。社區(qū)派專人每天給他們測量體溫、檢查健康狀況,也陸續(xù)送來了口罩、食物等生活必需品。
但剛開始隔離,小麻煩接踵而至。沒水沒電,社區(qū)找到了附近的企業(yè)幫忙供水供電;沒辦法采買,社工發(fā)現(xiàn)他們?nèi)笔澄?,說“不能總是吃方便面”,趕緊送來新鮮的蔬菜……
隨著物資有了保障,每天感受到當(dāng)?shù)厣绻ず袜従拥臏嘏?,張琦一家也真正地喜歡上了廈門,將沙坡尾親切地稱為“娘家”。
當(dāng)志愿者
2月2日,張琦出了隔離期,3日他就看到社區(qū)的許長忠書記在朋友圈里發(fā)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于是立刻發(fā)了微信跟書記申請。但社區(qū)考慮到他一家有湖北旅居史,又剛出隔離期,最終沒批準(zhǔn)他入選這批志愿者。到了2月18日第二批志愿者招募時,張琦再次報名,這一回他終于如愿穿上紅馬甲,正式加入了沙坡尾的防疫工作隊伍。
自從當(dāng)上了志愿者,張琦的生活更忙碌起來,除了一大早去菜市場買好全家一天的食材,大多數(shù)時間就是去防疫點上班。由于社區(qū)書記交給了張琦一項特殊的工作——拍照記錄,這也讓張琦從一個武漢人的視角,更加了解廈門社區(qū)里防疫工作的開展與進(jìn)行。返回武漢后,張琦用當(dāng)時保留下來的素材剪輯視頻,還整理成畫冊的形式,描述廈門留給他的印象——熱情、美麗、有愛。
鄰里情濃
在沙坡尾的日子,鄰居們成為張琦一家旅居廈門時最大的收獲與最溫馨的回憶。和張琦媽媽年齡相仿的張阿姨,怕老人家悶得慌,每天傍晚散步到停車場就找她聊天;在附近開餐廳的威哥,知道張琦一家在房車?yán)锍圆缓茫陀H手做了一桌子西式大餐……
張琦的女兒月月,也在這段時間體會到了分享與感恩的快樂。順利返鄉(xiāng)后,月月主動把在沙坡尾認(rèn)識的朋友們拉了個微信群,給他們報平安,分享自己回家之后的生活?,F(xiàn)在張琦一家就想等著疫情結(jié)束,再開著這輛裝滿溫馨與感動的“鄂A”房車,回到沙坡尾去串串親戚,吹吹海風(fēng)。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