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連壁 王春雷
“婦人之仁”一詞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前半段說項羽心腸軟、仁義用在小事上,后半段則說項羽在大是大非面前姑息優(yōu)柔、不講原則。
帝王之路,怎容得婦人之仁?婦人之仁是項羽用人失敗、最終得不到天下的根本原因,也是當前許多老板走不出自己的局限、最終企業(yè)和員工雙輸?shù)脑颉?/p>
稻盛和夫講過這樣一則故事:初冬季節(jié),成群的野鵝南飛避寒,年復一年。有一年,寒流來得特別早,兩只野鵝被困在湖中,奄奄一息。住在湖畔的老人發(fā)現(xiàn)了,惻隱之心讓他每天去喂食。第二年,兩只野鵝又飛回來了,婦人之仁讓老人繼續(xù)喂食。年復一年,野鵝越聚越多,老人喂食樂此不疲。終于有一天,老人去世了,一群習慣了乞食的野鵝喪失了南飛避寒的本領(lǐng),活活被餓死……稻盛和夫說,這就是小善造大惡,那數(shù)百只野鵝,都是死在老人的小善之下。
王總是一家小微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讓辦事效率更高,人員出現(xiàn)過剩;一方面,大部分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人員逐漸不再勝任公司發(fā)展的新要求,工作起來心有余而力不足。公司背上高昂人工成本,員工也因無所事事變得無聊。因為市場還不錯,效益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婦人之仁的王總沒有降薪、沒有裁員,培訓無濟于事,員工習慣了幾個人干一個人的活兒,新項目沒有人愿意去做……“婦人之仁,害人害己。長此以往,員工終將成為喪失南飛本領(lǐng)的野鵝,企業(yè)也將成為逝去的老人?!蓖蹩傞_始探尋走出婦人之仁的藥方。
就像歌中唱的那樣:“這個道理我懂,可是真正面對,讓我如何放得下?”婦人之仁的老板往往認為自己知道病因在哪里,只是“心太軟”,然后“把一切困難都自己扛”。
只有讀懂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婦人之仁的老板才會明白:婦人之仁不只是“心太軟”那么簡單,而是一種心理疾病。首先,婦人之仁是一種杞人憂天的憂慮癥,認為員工離開自己就很難生存,卻不知道只有走出舒適區(qū),員工才能迸發(fā)出更多熱情、重新煥發(fā)生機;其次,婦人之仁是一種拖延癥,缺少當斷則斷、雷厲風行的風格,直至病入膏肓才悔之晚矣;再次,婦人之仁是一種妄想癥,看不到病情的危害,幻想總能以好業(yè)績“一俊遮百丑”,最終事與愿違;最后,婦人之仁是缺少智慧的愚癡癥。古語說“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婦人之仁則是救窮幫懶,是缺少智慧的表現(xiàn)。歸根到底,只要病還在,就是不知道病因,即沒有做到知行合一。
對于所謂的“知而不行”,明朝大儒王陽明說:“今人卻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彼J為,“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又強調(diào)“圣學只是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
可見,真正認識到自己身上婦人之仁這種病,一定是在實踐上克服了這種病,這時你已經(jīng)痊愈了。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弊匀坏姆▌t是對待世間萬象一切平等;在人的世界里,也應如此才是正道。老人無原則地給野鵝喂食,就是沒有遵守天道。
莊子說:“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天地人生最根本的大道是不可以稱說的,最強有力的辯論之才是不需用言語的,最大的仁義并不表現(xiàn)出慈愛,真正的清廉并不謙虛遜讓,最勇敢的人并不賭狠逞強。毫無原則地對員工好就是缺少處世智慧,背離了“大道”“大辯”“大仁”“大廉”“大勇”,只剩下小恩小惠和喪失原則。
婦人之仁式的管理,在內(nèi)是心理疾病,在外則是打著道德旗號的假仁假義。發(fā)自完全病態(tài)的內(nèi)心,最終貽害無窮。
《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篇》記載了子貢贖人和子路救人的故事: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后拒絕收下國家賠償金。孔子知道后說:“子貢做錯了。從今以后,魯國人將不會從別國贖回奴仆了?!弊勇肪绕鹨幻缢撸侨烁兄x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鬃痈吲d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于救落水者了?!?/p>
婦人之仁者如同子貢,好心辦壞事;君子之度者如子路,按規(guī)矩來,利人利己。
真維斯服飾(中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楊釗,以70億元人民幣財富榮膺《2019年胡潤百富榜》第573位。他是香港著名佛教界人士,以樂善好施而聞名。但很多員工說他“摳”,一面熱心公益事業(yè)毫不吝嗇,一面對員工“斤斤計較”。知道大仁不仁的道理,就能理解楊釗是懂得按照牌理出牌的人。仁義以慈愛來表現(xiàn),但沒有原則的慈愛就會成為婦人之仁,不僅無法持久,而且會使野鵝失去南飛的動力和本能。大仁不仁,就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遵循宇宙的道,在日常事情中遵守小的規(guī)則。
《法句經(jīng)》中記載:阿難尊者向佛陀請教:“最尊貴的人到底生長在何處?”佛陀說:“阿難!最尊貴的人并不生長在某一特定的家庭中。但,最尊貴的人生長的家庭,一定和樂興盛。”所以,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一個和樂興盛的家,老板送給員工最好的禮物是和樂興盛的公司。和樂興盛的企業(yè)是員工成長的增上緣。但婦人之仁的老板往往過分將注意力用在增上緣上,而忽略了同樣重要的逆增上緣。
佛教講因緣,其中一種是增上緣,即助緣,和樂興盛就是成長的增上緣。但僅僅有增上緣是不夠的,必須有逆增上緣,相當于孟子的“生于憂患”。而婦人之仁的領(lǐng)導往往不忍心讓員工受一點苦,也就剝奪了員工“逆境考驗道心,困難激發(fā)潛能”的機會。
星云大師說:“中國佛教史上,如果沒有‘三武一宗的教難,就顯現(xiàn)不出中國佛教的輝煌力量;如果沒有威權(quán)專治的重重迫害,就不會有慧遠大師喊出‘沙門不敬王者的高論;沒有猶太出賣耶穌,就顯不出耶穌的圣德;沒有提婆達多與指鬘外道的迫害,就顯不出佛陀的崇高與偉大。所以,人不要害怕不順的逆境,在人生的路上,大石擋路,你可能被它絆倒,你也可以把它當成眺高望遠的墊腳石。人的成功與失敗,就看你是否能將‘逆境化為‘增上緣,因為,沒有黑暗,哪里有光明呢?沒有罪惡,哪里有善美呢?沒有污穢,哪里有潔凈呢?沒有差別,哪里有統(tǒng)一呢?”冬季南飛避寒是野鵝的天性,但一旦遇到婦人之仁的老人,也容易在舒適的泥沼中喪失飛翔的意志。老板應該對自己狠一點,也要對員工狠一點。婦人之仁是煮死青蛙的溫水,逆增上緣才是助力員工成長的良藥。
對婦人之仁的老板來說,為員工送出逆增上緣這副良藥的同時,你的婦人之仁也就痊愈了。
感冒會打噴嚏,但這只是感冒的癥狀之一,一般會伴隨更嚴重的頭痛、發(fā)燒等癥。婦人之仁對內(nèi)表現(xiàn)為對員工過分呵護等癥,對外則是過分看重別人的想法、過分替對方著想,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開篇提到的小微企業(yè)的王總,就是從放下面子、直接催款開始的。他說:“列出一份二十多年來不講信譽的名單,欠錢不還的表現(xiàn)形式無非兩種:一是不按約定的時間還,二是不按實際數(shù)量還。欠錢不還的原因也無非兩點:一是沒有還錢的愿意,二是沒有還錢的能力。菩薩心腸,還需霹靂手段。改掉婦人之仁的毛病,從催繳欠款開始。沒想到,短短一星期,戰(zhàn)果顯著!”
《三國演義》中,劉備向東吳借荊州,有借無還,老好人魯肅多次討要無果而終。擁劉貶曹的羅貫中對劉備贊美有加,有借無還也理由充分:第一,劉皇叔才是漢室正統(tǒng),荊州本來應該屬于漢室,不該還,也沒想還;第二,憑本事借來,靠的是智慧,憑什么還?第三,孔明借東風雖然是裝神弄鬼,其實孔明早就依天相看出有東風,誰讓你周瑜天文知識不如孔明?潑婦罵街講的是混淆視聽而不是邏輯,魯肅更不是孔明的對手;第四,我沒說不還??!
終于孫權(quán)按捺不住了,吳魏聯(lián)合,呂蒙白衣渡江,收復荊州,斬殺關(guān)羽。婦人之仁毛病一改,還怕你劉備不守信用?雖然只是演義,只要舍棄擁劉貶曹的思路,就能讀出借荊州故事中的是非。
正史中孫權(quán)借荊州給劉備,完全是出于戰(zhàn)略上的考慮。一者孫劉聯(lián)合才能抗曹,二者劉備占據(jù)荊州,使孫權(quán)和曹操之間多了一個緩沖,對孫權(quán)有利。但隨著劉備取西川、奪益州,勢力不斷壯大,甚至蜀對吳的威脅大過魏對吳的威脅。一代雄主孫權(quán)不是婦人之仁,過世的魯肅也不是。劉備借荊州,先在道義上輸了一陣。在大是大非面前,東吳豈能退讓?
如同感冒,把頭痛發(fā)燒治好了,也就不容易打噴嚏了。對內(nèi)和對外兩種婦人之仁,前者是打噴嚏,后者是頭痛發(fā)燒,后者才是主要病癥。治療婦人之仁,就是知行合一,馬上行動,行動就從討債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