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摘 要:雞樅菌是白蘑科植物雞樅的子實體,也是食用菌中的一個上上品。黑皮雞樅是卵孢小奧德蘑的商品名稱,也被叫做為長根菇,具有極高的食用與藥用價值,更是我國傳統(tǒng)的藥用真菌之一。
關鍵詞:黑皮雞樅;雞樅;種植條件;技術
黑皮雞樅因其鮮嫩可口,肉質爽滑、通體潔白、良好的口感、生吃熟吃都是可以的,同時它既是藥品又是食品,擁有非常高的營養(yǎng)價值,因此受到大眾特別的喜愛。因而黑皮雞樅菌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食用菌,因為它是由野生菌的形態(tài)進入人們視野的,生長和采摘與食用都具有不可控性,所以人們希望將其引入人工種植的范疇,現(xiàn)在我們能夠利用較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將黑皮雞樅菌在大棚里面開始種植,在保留其口感與風味的前提下實現(xiàn)批量生產(chǎn),栽培面積的增加可以降低其市場價格,讓更多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這一營養(yǎng)豐富的美味。
一、人工種植黑皮雞樅簡要介紹
雞樅分為人工雞樅和野生雞樅,二者不是一個品種,人工雞樅屬于普通菌菇類,由于長相與野生雞樅相似,所以才被命名為“黑皮雞樅”,人工種植黑皮雞樅從外表來觀察,顏色偏黑且菌多,體型較小,所以人工種植的“黑皮雞樅”和野生的黑皮雞樅比較好辨認和區(qū)分。
二、本縣黑皮雞樅種植情況
水城縣2019年開始進行黑皮雞樅種植,已在營盤鄉(xiāng)、米蘿鎮(zhèn)進行試驗示范種植,種植面積851畝,產(chǎn)量900左右噸,產(chǎn)值6300萬元,帶動339戶,1269人脫貧,以完全掌握黑皮雞樅種植技術,為水城縣2020年擴大種植規(guī)模,總結種植技術,按照種植標準在水城縣及貴州省推廣做貢獻,為水城縣產(chǎn)業(yè)脫貧謀出路,讓更多的貧困人口實現(xiàn)脫貧。
三、生物學特性以及種植條件
研究人員經(jīng)過不斷的奮斗,終將黑皮雞樅這一珍貴的食藥兩用的菌類的培育方式研究出來,由此打破了國內(nèi)市場上雞樅菌產(chǎn)品批量生產(chǎn)化的空白,為菜籃子工程研發(fā)出了一個百姓餐桌上的珍稀品種,讓更多人可以享受這一珍品,而且在這十幾年里一直都在對其的培育方式進行優(yōu)化,黑皮雞樅菌的種植技術也漸漸的成熟,逐漸朝著規(guī)?;a(chǎn)業(yè)邁進。
黑皮雞樅菌蘊含著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它里面包含著許多類的氨基酸,更是不可多得的一種食藥兩用的食用菌。該菇屬于土生木腐菌,有著極為苛刻的生長條件,它生長地方的養(yǎng)料的水分必需在65%以上,空氣的濕度壓達到80%以上,它生長的土壤大都是微酸性土壤或是中性土壤,菌絲生長的溫度保持在18度至30度,25度是其生長的最佳溫度,菌的生長期比較長,30~45d長滿袋,再經(jīng)過35~45d左右成熟。子實體分化和生長溫度15~28度,最佳溫度25~28度,要保證空氣的流通,適宜的光線。黑皮雞樅菌對營養(yǎng)的需求條件不高,可以在玉米芯粉、棉花籽殼和木屑等多種原料上生長,一般可以種植香菇和黑木耳的材料均可種植黑皮雞樅菇。但是黑皮雞樅菇度溫度的要求很高,要保證在20~28度的范圍里,因為黑皮雞樅菌屬于高溫高濕土生木腐菌,這是與其他菌類最大的不同之處。黑皮雞樅菌性喜黑,喜封閉,所以適合生長在通風微弱和黑暗的條件下。
四、種植技術與技巧
(一)栽培與栽培季節(jié)
人工培育雞縱菌時,對氣候與季節(jié)的要求特別高,它最適宜在溫度25度左右的大棚內(nèi)生長,并且種植環(huán)境的濕度也很關鍵,濕度太高,黑皮雞縱菌長出來就會水分過高,如果濕度過低則雞縱菌就會特別發(fā)干,因此種植戶要注意溫度與濕度的控制。黑皮雞樅菌屬于高溫型菌種,菌棒在正常的的溫度下兩個月左右就可達到成熟期,這種條件下可以選擇自然溫度較高的時節(jié)出菇,出菇時間一般都在4至11月,每六個小時就可采摘一次。但是黑皮雞樅的接種時間大致在年末。農(nóng)活相對較少的時間,養(yǎng)菌的溫度適宜可以極大的降低污染率,使其能夠在第二年的產(chǎn)量得以增加,一些種植基地可以相應的提升溫度與濕度,使其能夠在氣溫較低的春節(jié)前后出菇,提升經(jīng)濟效益,年后溫度漸漸回升,溫暖的環(huán)境更適合它們生長。季節(jié)的選擇也直接影響光照的作用,光照可以控制子實體的顏色,光照多,顏色黑,反之顏色越淡。在實際生產(chǎn)中一定要注意光照需與二氧化碳的控制相結合,還要注意光照的散射與直射,因為自然界的陽光直接照射到菇體上會迅速升高菌類的溫度,使菌類產(chǎn)生腐爛的現(xiàn)象。
(二)種植場地要求
選好場地也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選在較陰暗的地方,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搭建日光溫室,室內(nèi)還要匹配相應的澆水與噴水、通風機。燈光、以及紫外線消毒等設施,室內(nèi)還要系上遮陰網(wǎng)對其進行遮光,也為其在溫度低時采集日光增加室內(nèi)溫度提供便利。在木耳和香菇的原料就可以栽種黑皮雞樅菌,由于其是高溫型菌種,所以都是在春夏季出菇,在秋季制作培育袋。畦挖好后,要在畦的四周以及畦低噴上多菌靈或石灰水的清液進行殺菌。將菌棒按照梅花樁的方式在畦里排放,前后左右相隔2cm,使其橫看成行、側看成行。然后再菌棒上噴上1‰的多菌靈或石灰水的清液進行殺菌,將其都做好之后覆土,一次性澆透水,間隔8d左右,再澆第二次大水,再間隔8d左右,再澆第三次大水,保證菌棒有足夠的水分,使菌絲始終都充滿活力,為出菇打下基礎
(三)土質
一般的土壤可分為沙土與黏土兩種,沙土遇水容易形成板結,但是黏土遇水不易結塊,故建議使用黏土種植黑皮雞樅菌最為合適。土壤厚度在3公分左右是最能適應黑皮雞樅菌各種生長環(huán)境條件的,注意土壤顆粒不要大于0.5公分。人工種植的黑皮雞樅菌對土質的要求是很高的,作為有野生菌種過渡而來的新型菌類,野外白蟻對它的生長有很大影響,缺少白蟻這種菌類根本不會生長,所以種植黑皮雞樅菌選擇土壤時最好去山間挑選有白蟻生活的地方,這些土中存在著白蟻生活過的洞穴和痕跡,也有一些利于菌類生長的微元素,缺少這種天然的土質,即便是其他條件再好也很難種植出黑皮雞樅菌。雞皮黑縱的整個生長期都需要白蟻,所以雞樅菌生長土壤里面一定會有白蟻巢。一般第一年生長菌的地方,第二年還會有,所以也叫做“雞樅窩”,但是如果白蟻巢受到侵擾使其轉移,這個地方就不會有雞樅菌生長。所以不僅采集土壤很重要,對土壤的保養(yǎng)更重要,這樣才能是黑皮雞樅菌年年茁壯成長。人工種植雞樅技術簡單易操作,材料來源廣,生長周期短,單產(chǎn)量高,也可用于開發(fā)加工雞樅油等產(chǎn)品。
五、結束語
黑皮雞樅菌種植技術是我國在菌類種植史上的一個突破,對于野生菌類人工種植和批量生產(chǎn)有著學習和借鑒作用,為其他菌類的生產(chǎn)和市場化提供了先例,也為百姓生活增加的一抹色彩,市場化后的黑皮雞樅菌成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為“菜籃子”工程添磚加瓦,這是黑皮雞樅菌種植技術的最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徐寧,馮立國,王春暉.黑皮雞樅液體菌種發(fā)酵罐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J].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2019(2):344-349.
[2]顏振蘭.黑皮雞樅菌工廠化設施栽培技術[J].農(nóng)村新技術,2019(6):18-19.
[3]李艷.HPLC檢測黑皮雞樅菌中的水溶性維生素[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8(17:18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