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分析人工種植獼猴桃的現實意義,提出獼猴桃的人工種植氣候條件,如溫度條件、光照條件、土壤條件與病蟲害防治要點等,可以顯著提升人工種植獼猴桃的產量,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收入?;诖?,本文重點探討人工種植獼猴桃氣候條件,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獼猴桃;人工種植;溫度條件;土壤條件;光照條件
最近幾年以來,貴州省獼猴桃產業(yè)發(fā)展迅速,脫貧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截止到2017年,貴州省的獼猴桃種植面積達到了3.49萬hm2,產量約為6.0萬t,產值達到了22.5億元。通過人工種植獼猴桃,可以保證脫貧攻堅工作成功開展,帶領當地的農民群眾共同發(fā)家致富。
一、人工種植獼猴桃的現實意義
獼猴桃具備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與藥用價值,由于社會的快速進步與發(fā)展,獼猴桃的市場需求量逐年增加,獼猴桃的消費市場發(fā)展空間特別廣闊。通過采用人工種植方法,可以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獼猴桃具有喜濕的特點,其土壤選擇性較差,人工種植可以有效滿足其生產條件。
獼猴桃屬多年生的藤本植物,生命力頑強,結合大量的研究數據得知,獼猴桃可以生長百年,而人工種植獼猴桃的豐產期能夠達到30年到50年左右,一個成人通過種植獼猴桃,能夠滿足兩代人經濟需求。獼猴桃植物在生長過程之中,無需多次翻動土壤,勞動力需求量較低,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而且能夠美化環(huán)境,生態(tài)效益與社會效益較高。
二、獼猴桃的人工種植氣候條件
1.溫度條件。獼猴桃具有喜濕、怕高溫、忌低溫的特點,屬于藤本果樹,獼猴桃植株在生長過程當中,對外界氣溫要求較高,平均能夠達到10℃到18℃,最佳的年平均溫度在13℃到17℃之間,活動積溫在4000℃到6100℃之間。在春季,當日平均氣溫超過10℃之后,獼猴桃植株進行抽梢,日平均氣溫達到12℃左右,植物開花,在15℃到20℃之間,獼猴桃植株完全進入花期。自獼猴桃開花到果實的成熟,需要歷經140d左右,活動積溫能夠達到2900℃到3100℃左右。
獼猴桃植株生長初期,如果外界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植株幼芽特別容易上凍,在炎熱的夏季,當外界環(huán)境溫度超過35高中生物理學習情感障礙成因分析及教學方案,獼猴桃容易出現日灼果,果實的品質不斷下降。進入到秋末冬初時期,日平均溫度較為穩(wěn)定,進入到休眠期之后,要求日平均溫度低于7℃,如果休眠時間不足,來年獼猴桃植株會出現發(fā)芽不齊現象,花芽容易出現脫落。當外界溫度低于-12℃時,獼猴桃植株容易受到凍害,影響植株的正常越冬。
在寒冷冬季,種植人員對獼猴桃果樹進行科學修剪,修剪結束后,可以使用報紙或者硬紙板,亦或是保溫性能較好的材料進行包裹,針對地面上部60.0cm的樹干進行有序包裹。在部分區(qū)域,種植人員也可以采取玉米秸稈進行包裹。為了防止霜凍對獼猴桃果樹產生較大影響,種植人員可涂抹適量的黃腐酸干與氯化鈣防凍劑。因為春季容易出現寒潮,可涂抹適量的弗蘭克。
2.光照條件。獼猴桃的幼苗喜歡陰涼,避免強烈的陽光照射,由于樹齡不斷增長,果樹對外界光照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一定的光熱時間與強度,保證獼猴桃果樹葉片更加厚實。結合大量的研究數據得知,獼猴桃果樹需要45%左右的日照率,日照率是株間日照與自然日照的比值,獼猴桃方可開花并結果,提升其坐果率。
如果過于蔭蔽,獼猴桃果樹枝條生長速度緩慢,植株下部的枝條容易出現枯死現象,降低結果量,嚴重的還會出現不結果現象。若外界環(huán)境的光照特別強,會對獼猴桃的品質產生較大影響,容易出現落果。獼猴桃果樹要求大量的漫射光,年日照時數超過1100h,外界環(huán)境的光照過強或者過弱,均會對獼猴桃果樹光合作用產生不利影響,植株容易出現營養(yǎng)不良現象,出現大量的落花、落果現象。
3.降水條件。獼猴桃果樹根系比較淺,屬于肉質根,骨干根數量較少,側根不夠發(fā)達,地上部分的葉片比較大,而且葉片之間縫隙較小,獼猴桃果樹的莖與根部導管比較粗,水分蒸騰量特別大,需要大量水分。獼猴桃果樹種植,對降水量要求較高,降水量不宜低于800mm,空氣濕度保持在75%左右。
獼猴桃果樹生長過程當中,如果出現水分不足現象,葉片容易出現萎蔫,落花與落果率明顯提升,果實的膨大效果下降,嚴重的還會引發(fā)果樹死亡。如果水分特別多,獼猴桃果樹根部容易出現病害,枝葉凋零,果實容易脫落,若情況嚴重,獼猴桃根部容易缺氧引發(fā)植株死亡。
若出現無雨或者降水分布不均現象,因為災害嚴重程度不同,對獼猴桃果樹的正常生長產生較大影響。為了促進獼猴桃果樹的快速生長,在建園的過程當中,種植人員需要配備充足的水利設施,若出現旱情,要立即進行澆水,提升土壤濕度與空氣濕度,當出現暴風雨天氣,要立即排水,防止獼猴桃果樹根系受到較大損傷。
4.土壤條件。在人工種植獼猴桃時,種植人員要合理調節(jié)土壤,通過在砂質土壤當中種植,可以顯著提升獼猴桃產量。獼猴桃果樹種植土壤要具備弱酸性,而且具備一定的腐殖質等一系列營養(yǎng)物質。在獼猴桃種植區(qū)域,要安裝適量的排水設備。
5.獼猴桃植株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第一,褐斑病病害防治措施。獼猴桃果樹容易感染褐斑病,在缺鈣土壤當中,獼猴桃果樹容易出現褐斑病。結合大量的試驗數據得知,獼猴桃果樹謝華之后,種植人員需要在果樹周圍撒一些生石灰粉,并將翻入到土壤當中,也可以施加適量的波爾多液,每兩周施加一次,連續(xù)施加兩次到三次,可顯著提升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第二,黑斑病防治措施。黑斑病是獼猴桃果樹較為常見的病害,在每年的六月份,種植人員可以使用500倍的多菌靈進行綜合防治,每隔兩周噴灑一次,連續(xù)噴灑兩次,可預防黑斑病。第三,葉蟬防治措施。獼猴桃果樹生長過程當中,如果出現葉蟬蟲害,會降低獼猴桃果實品質。種植人員可采用900倍敵百蟲,亦或是敵敵畏,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防治,在冬季時節(jié),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夏季可以采用頻振殺蟲燈進行誘殺,降低蟲害的發(fā)生概率。
三、結論
獼猴桃果樹生長期間,要保持良好的氣候條件,適宜種植在夏季無酷暑、冬季無嚴寒的地區(qū),光照要滿足獼猴桃植株的生長需求。對于種植人員來講,盡可能選擇土壤污染少、環(huán)境條件優(yōu)越的地區(qū)進行種植。為了更好地提升獼猴桃品質,種植人員需要選擇適應性好、抗病性好、含量高、味道好的品種進行種植,保證該地區(qū)的氣候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并以此為基礎,加強新品種的引進力度,定期更新品種。
人工種植獼猴桃技術要保持配套,在一些雨水比較多的地區(qū),則不宜種植獼猴桃。獼猴桃的營養(yǎng)價值與經濟價值特別高,種植人員要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科學選擇獼猴桃種植品種,在提升獼猴桃產量的同時,推動區(qū)域農業(yè)經濟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孟文俊.獼猴桃的營養(yǎng)保健價值及開發(fā)利用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9,(11):103-104.
[2]張迪,高小寧,趙志博,秦虎強,黃麗麗.不同獼猴桃品種對潰瘍病的抗性差異及其機制研究[J].果樹學報,2019,36(11):1549-1557.
[3]顏娜,李華佳,徐星燁,朱永清,張源,雷敏,郭壯.不同滲糖方式對徐香獼猴桃果脯品質的影響[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9,40(21):71-75+131.
[4]金博詣.麗水市蓮都區(qū)峰源鄉(xiāng)高山獼猴桃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鄉(xiāng)村科技,2019,(31):88+91.
[5]曹森,李越,和岳,黃亞欣,張起,王瑞.1-MCP對獼猴桃后熟質地品質的臨界濃度研究[J].保鮮與加工,2019,19(06):27-33.
作者簡介:吳勝雪(1974-)女,布依族,大學本科,籍貫: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yè)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