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衛(wèi)華
摘 要:本文將詳細介紹香蕉枯萎病所產生的條件,并指出科學選址、合理改良土壤、改變耕作方式及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四項有效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措施。香蕉枯萎病會對香蕉造成毀滅性危害,基于其蔓延的廣度,廣大農業(yè)生產者需加強重視,找出防治方法,改善香蕉質量。
關鍵詞:香蕉枯萎病;土壤酸堿度;耕作方式
香蕉枯萎病又叫黃葉病,該病具有治理難度大、破壞力大及傳染性強等多重特點。由于該病的蔓延程度,相關農業(yè)生產者應及時找出該病發(fā)生的原因,產生的條件,并立即采取有關措施進行該病的防治,使香蕉枯萎病得到極大遏制,香蕉產量獲得回升。
一、香蕉枯萎病產生的條件
(一)高溫多雨的氣候。香蕉枯萎病的產生需要多種條件,而高溫多雨的氣候則是首要因素,基于其多發(fā)病在6~7月,或8~9月,該季節(jié)正是全年最高溫多雨的季節(jié),多水的土壤給了病菌存活的條件,而隨著6~9月水分的增多,對病菌的生長是個極大的幫助,在此種環(huán)境下,香蕉的根部受到土壤影響,使其免疫力減弱,因此,極易受到病菌的侵襲。
(二)土壤酸堿度。一方面,土壤的酸堿度會影響香蕉的健康生長,雖然香蕉在酸堿度4~7.5數(shù)值之間的土壤中都可生長,最適宜香蕉的酸堿度卻為6~7,而枯萎病的生長環(huán)境則在酸堿度4~5.5之間最為合適,若該地土壤酸性過重,極有可能引發(fā)香蕉枯萎病。
另一方面,香蕉的耕作需要肥沃的土地作為支撐,若土地保肥率或供肥率低,則香蕉的抗病性能降低。
(三)排水性能的變化。香蕉對土壤中的排水性能要求相對較高,地下水位的高低會影響香蕉根系的生長,水位太高容易占據(jù)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尤其是雨季的強降雨易造成洪澇,排水不暢,使根系長時間浸泡在水中,造成根系呼吸受阻,使其受害甚至死亡。同時,地下水位高容易造成鹽分在表層的富集,對香蕉根系的生長也不利;水位太低則會降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在干旱年份或季節(jié),通過地下水對香蕉耕層的補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旱情。因此,選擇地下水位合適的地塊很有必要,一般要求地下水位的深度以1m為好。但在生產上,很難去測定地下水位的深度,所以選擇不漬水的田地或者能通過灌溉去控制的田地才是上策。若選擇粘稠的地質進行種植,由于其積水過多、透氣性能差,導致植根可能發(fā)育不良,易遭受病害的入侵,嚴重影響其生長。
此外,農業(yè)生產者耕作層級過淺,底層的土壤滲透性能會下降,對植株的扎根行為產生不利影響,若汛期出現(xiàn)漲水情況,由于過多積水,植被的養(yǎng)分將極難吸收。
同時,基于動物與人頻繁的流動性,使病菌廣泛傳播,土地遭受傳染的概率增加,不利于香蕉的生長。
(四)病蟲害的產生。病蟲害是另一個影響香蕉健康生長的不利因素,地下害蟲主要有線蟲、蠐螬等,相較于地下害蟲少的位置來說,地下害蟲多的區(qū)域會增加香蕉根部發(fā)生病害的幾率。
二、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措施
(一)科學選址。農業(yè)生產者在選擇種植香蕉的園區(qū)位置時,應進行科學、合理的實地考察,一方面,盡可能地選擇帶有抗病體的香蕉種子,如中蕉4號或桂蕉抗2號,使其擁有良好的生長基礎。另一方面,在選擇具體位置時,依照香蕉生長的習性,土壤應具有含量豐富的有機物質,且疏松透氣等特征,附近需有適宜的水源或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便于灌溉或打井抽水滴灌。根據(jù)筆者多年的調研,在廣西南寧市武鳴地區(qū)黃色黏土的緩坡最適合蕉園選址,它且有土層深厚、透氣性好、酸堿度適中和不漬水等優(yōu)點。合理的選址對香蕉生長的影響極大,相關農業(yè)生產者需慎重對待。
(二)合理改良土壤。首先,基于大部分種植香蕉的地區(qū)土壤酸堿度為5.5以下,因而相關農業(yè)生產者需采取適當手段,改善土壤酸堿度,從而改進香蕉的生長環(huán)境,如使用土壤調節(jié)劑、有機腐熟質肥、增肥石灰等方式提升土壤酸堿度,使其適宜香蕉生長。
其次,對之前種植過植被的土壤需進行徹底的消毒,并在香蕉種植以前對該土地進行科學整合,可采用惡霉靈、多菌靈或石灰等藥物質對土壤實行全方位的消毒。同時,為使各植被的養(yǎng)分吸收更充分,農業(yè)生產者應對其采用輪作的方式,如在同一塊土地中,每隔兩年就選擇不同植被進行種植,可極大的控制病菌的傳播。
最后,在施肥過程中,需遵循“有機肥為主,化學肥為輔”的十字原則,通過技術人員對香蕉所需元素的精準分析與土壤成分的具體數(shù)據(jù),按比例配置肥料,使香蕉獲得的營養(yǎng)豐富且充足。例如,廣西南寧市武鳴區(qū)鑼圩鎮(zhèn)農業(yè)和農機化技術推廣站技術員指導的農業(yè)生產者進行香蕉種植,在成功選得園址后,決定對土壤實行合理改良,主要以有機肥為主,并對當?shù)氐耐寥朗褂迷龇适腋纳仆寥赖乃釅A程度,通過以上舉措,該土壤被打造成了適宜香蕉生長的環(huán)境,有效降低了菌類的滋生,為香蕉產量的提高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改進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改進可加強香蕉對病害的控制,一方面,農業(yè)生產者可將地膜覆蓋,該方式不但能達到對香蕉保溫的目的,還能減少草本植物所帶來的細菌,避免細菌的滋生傳播。
另一方面,增加排水設施的安裝,便于灌溉,若使用先進技術進行澆水施肥,可避免因人為活動而造成的細菌傳播,使病害傳播的概率極大降低,促進了香蕉的生長。
此外,若某些操作需人工進行,在耕作完成后,相關農業(yè)生產者應對其使用工具徹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例如,廣西南寧市武鳴區(qū)鑼圩鎮(zhèn)高英江村農業(yè)生產者鄧某開展香蕉的種植,在種植過程中,由于技術的落后,其不得不使用田間工具,基于勞作工具易產生細菌,農業(yè)生產者們在耕作完成后,對除芽用具、鐵鏟、鋤頭等工具立即消毒,尤其是除芽用具,清洗完畢后又將其放入氫氧化鈉或石灰水中浸泡,且每次需半小時以上,待所有用具都完成消毒后,該農業(yè)生產者方才結束一天工作。通過該消毒用具的合理使用,有效防止了病菌侵入植被的可能,香蕉的植被才得以被有效保護。
(四)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力度。病蟲害的產生嚴重影響了香蕉的正常生長,因此,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顯得異常重要,基于藥物防治措施,相關農業(yè)生產者可采用惡酶靈、惡霜菌酯、聚砹嘧霉胺對該地質實行藥物防治。在防治過程中,每隔5~7d需灌溉一次,而連續(xù)2~3次為宜。與此同時,農業(yè)生產者應將葉莖、葉背與葉面全部噴射藥物,利用該方法,可有效改善病蟲害的侵蝕。
此外,一旦發(fā)現(xiàn)植被呈現(xiàn)病態(tài),需將其及時隔離,并采用石灰清除,防止其病情蔓延,影響其余植被生長。
三、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香蕉枯萎病的分析,目前我國對香蕉枯萎病的研究還處于發(fā)展階段,需依照實際情況進行該病的防治工作,各部門應學習國外先進的抗病技術并深入研究,使我國的香蕉產量得到真正改善,相關農業(yè)生產者獲得其應得的經(jīng)濟回報。
參考文獻:
[1]孫雪麗,郝向陽,王天池等.香蕉枯萎病防控和抗病育種研究進展[J].果樹學報,2018,35(07):870-879.
[2]李曉娜,曾小紅,張慧堅等.世界香蕉枯萎病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熱帶農業(yè),2017(0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