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 目的 探討眼底病變對白內障手術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 112例(124眼)白內障患者, 均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對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情況、眼底病變情況進行檢查, 評價眼底病變對患者手術治療后視力恢復情況。觀察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情況, 比較單純白內障與合并眼底病變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患者治愈47眼、顯效45眼、有效20眼、無效12眼, 治療總有效率為74.19%(92/124)。單純白內障患者術后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61/61), 均明顯高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的70.59%(12/17)、視網膜分枝靜脈閉塞患者的38.46%(5/13)、陳舊性脈絡膜病變患者的50.00%(1/2)、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的90.00%(9/10)、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的18.75%(3/16)、黃斑囊樣水腫患者的20.00%(1/5),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眼底病變會對白內障手術治療效果產生一定影響, 早期開展白內障手術是對眼底病變治療的關鍵措施。
【關鍵詞】 白內障;眼底病變;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力水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43
白內障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 老年群體為易發(fā)人群, 是最主要的致盲眼病。白內障會影響患者的視力水平, 從而降低其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治療白內障主要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囊外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治療, 其治療效果已得到臨床證實[1]。但通過相關報道可知, 部分白內障手術患者術后視力水平提升并不明顯甚至無變化[2]。通過對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開展分析, 發(fā)現(xiàn)合并眼底病變可能是導致白內障手術療效不佳的重要因素[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12例(124眼)白內障患者的臨床資料, 探討眼底病變對白內障手術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
112例(124眼)白內障患者為研究對象, 全部患者均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 術式為超聲乳化白內障囊外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 手術皆順利, 術中及術后無并發(fā)癥發(fā)生。其中男59例(眼), 女53例(眼), 年齡52~85歲, 平均年齡(68.5±6.8)歲;患者視力水平均為光感~0.1, 其中1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 2例患者合并陳舊性心肌梗死, 31例患者合并高血壓。根據(jù)國際標準視力表評價患者視力水平, 同時為患者實施常規(guī)眼底鏡檢查, 并根據(jù)需求為患者開展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等檢查, 確診眼底病變。眼底病變類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17眼、視網膜分枝靜脈閉塞13眼、陳舊性脈絡膜病變2眼、老年性黃斑變性10眼、缺血性視神經病變16眼、黃斑囊樣水腫5眼。其余61眼為單純白內障, 未合并眼底病變。
1. 2 研究方法 完善相關檢查, 測量人工晶狀體度數(shù), 將術眼眼壓水平控制為<21 mm Hg(1 mm Hg=
0.133 kPa)。術前常規(guī)散開瞳孔, 沖洗結膜囊, 并進行表面麻醉。應用3.2 mm角膜穿刺刀于11點位行透明角膜切口, 應用15°角膜穿刺刀于3點位行角膜輔助切口, 前房內注入粘彈劑, 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 水分離后水分層, 超聲乳化吸除晶狀體核, I/A清除晶體皮質, 對后囊實施拋光處理, 然后植入人工晶體于囊袋內并調整其位置, I/A清除位于前房及人工晶體后的粘彈劑, 經由側切口使前房和眼壓得到恢復, 切口自行閉合。術后, 對手術眼應用無菌敷料進行遮蓋包扎。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情況, 比較單純白內障與合并眼底病變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治愈:手術治療后矯正視力水平≥0.5;顯效:手術治療后矯正視力水平達到0.3~0.5(不包括0.5);有效:手術治療后矯正視力水平達到0.1~0.3(不包括0.3);無效:手術治療后矯正視力水平<0.1[3]。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患者術后視力恢復情況 患者治愈47眼、顯效45眼、有效20眼、無效12眼, 治療總有效率為74.19%(92/124)。
2. 2 單純白內障與合并眼底病變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單純白內障患者術后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
(61/61), 均明顯高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的70.59%(12/17)、視網膜分枝靜脈閉塞患者的38.46%
(5/13)、陳舊性脈絡膜病變患者的50.00%(1/2)、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的90.00%(9/10)、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的18.75%(3/16)、黃斑囊樣水腫患者的20.00%(1/5),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可使患者的視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防止多次開展手術對患者的眼部造成嚴重損傷[4]。超聲乳化手術應用過程中不需要開較大的切口, 但對操作醫(yī)師的技術和設備具有較高的要求, 因此在經濟條件較為落后的地區(qū), 超聲乳化手術無法得到高效開展。但隨著醫(yī)學技術水平和設備的發(fā)展, 超聲乳化技術的應用率不斷提升。治療中需根據(jù)患者晶狀體核硬度選擇手術治療方式。若患者疾病處于早中期, 晶狀體不具備較高的核硬度, 則超聲乳化手術可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 而當患者晶狀體核硬度較大時, 則不提倡為其應用超聲乳化手術治療[5]。
雖然白內障手術得到不斷優(yōu)化, 但由于大多數(shù)老年白內障患者對于自身疾病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因此在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時通常已合并不同程度眼底病變, 從而導致術后視力水平提升并不明顯[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單純白內障患者術后治療總有效率高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分枝靜脈閉塞患者、陳舊性脈絡膜病變患者、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患者、黃斑囊樣水腫患者,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眼底病變會對白內障手術治療效果產生一定影響, 不利于術后矯正視力水平的提升。老年性黃斑變性是導致老年人視力降低及喪失的主要原因, 疾病所導致的中心視力減退是影響術后視力水平提升的主要阻礙, 依靠開展術前檢測及評價黃斑部病變程度可對術后視力水平恢復進行有效預測, 同時在手術后進一步開展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 可為下一步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參考, 使患者的術后視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7, 8]。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yōu)樘悄虿乐夭l(fā)癥, 分為增殖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和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9]。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可出現(xiàn)視網膜微血管瘤、硬性滲出等, 個別病變累及黃斑, 引起黃斑水腫, 侵及黃斑中央凹, 從而導致視力減退。而增殖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可出現(xiàn)玻璃體積血, 或因玻璃體積血吸收后引起玻璃體混濁機化, 甚至牽拉視網膜導致視網膜脫離, 嚴重者可致盲。對于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而言, 視網膜玻璃體病變是引發(fā)視力降低的主要因素。術前, 若患者的眼底病變并未得到明確診斷, 通過對側眼實施眼底檢查, 可協(xié)助評價患眼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視力通常會得到一定提升, 并可使眼底清晰成像, 從而可使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得到進一步評估與治療。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及視網膜分枝靜脈閉塞的易發(fā)人群為存在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的老年群體, 如心肌梗死、高血壓病等。散瞳后詳細的眼底鏡檢查、視野及黃斑部光學相干視網膜斷層掃描(OCT)等檢查, 結合患者的臨床體征及病史可大大減少手術的盲目性, 同時也可避免手術的開展導致眼底病變進一步加重。
白內障合并眼底病變時可能會使白內障手術治療的效果受到影響, 不利于術后視力水平的提升, 并且也可能因手術使眼底病變進一步加重, 不利于改善預后。為保障手術治療的可行性及效果, 就需要醫(yī)護人員做好白內障手術治療前的各項檢查工作, 開展如黃斑部OCT、視覺誘發(fā)電位和視野等眼底檢查, 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 評估患眼或健眼眼底功能。同時醫(yī)護人員需做好手術開展的目的及術后視力水平恢復情況的評估, 從而避免患者心理落差過大而引發(fā)醫(yī)患糾紛。
綜上所述, 眼底病變會對白內障手術治療效果產生一定影響, 早期開展白內障手術是對眼底病變進行診治的關鍵措施。
參考文獻
[1] 肖嵐. 白內障患者接受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技術治療的效果觀察. 中國處方藥, 2019(5):132-133.
[2] 黃丹, 郝陽, 裴穎, 等. 白內障患者植入球面與非球面人工晶狀體術后視覺質量.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10):2428-2430.
[3] 馬艷, 孟雕. 老年白內障術后角膜水腫的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及預防建議.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9, 4(12):96-97.
[4] 繆娜, 林虹, 向浩天. 影響玻璃體切割術后白內障手術的相關因素分析. 西南國防醫(yī)藥, 2018, 28(7):693-695.
[5] 杜婷婷, 王曉媛. 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患者低視力的影響因素. 臨床眼科雜志, 2018, 26(4):347-350.
[6] 呂潔. 探究糖尿病眼底病變患者白內障術后的黃斑水腫和視力的臨床效果.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30):46-47.
[7] 鄭建美, 林新霖, 魏巍麗. 超聲聯(lián)合OCT檢查在白內障術前檢查的意義.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7, 15(33):70-71.
[8] 林震琳, 胡艷紅.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視覺質量的影響因素. 國際眼科雜志, 2017, 17(12):2252-2255.
[9] 朱新興. 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比較.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14(36):137-138.
[收稿日期: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