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球 陳榮莊 劉一帆
【摘要】 目的 觀察脛骨干骨折采取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MIPPO)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50例脛骨干骨折患者, 經電腦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完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及術后Johner-Wruhs 評分優(yōu)良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30.23±2.76)ml少于對照組的(80.41±
20.94)ml, 切口長度(7.14±0.54)cm、手術時間(80.45±8.37)min、住院時間(14.50±2.21)d均短于對照組的(20.52±4.22)cm、(100.37±10.56)min、(18.27±3.13)d,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Johner-Wruhs評分優(yōu)良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脛骨干骨折患者采取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 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 能夠縮短手術時間, 降低術中出血量, 增加治療耐受性, 確保治療效果, 獲取良好的預后效果, 提升患者術后生活水平, 有臨床實踐意義。
【關鍵詞】 脛骨干骨折;復位內固定;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34
脛骨干骨折是常見的粉碎性骨折類型, 具有高發(fā)的特征[1]。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在以往的治療中屬于主要治療手段, 在醫(yī)學技術快速發(fā)展的同時, 微創(chuàng)技術也獲得了迅猛發(fā)展, 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術作為有效的治療方法, 能夠減少骨折區(qū)域的軟組織的破壞率, 最大程度地對骨折斷端的血供進行保護[2]。本課題主要對脛骨干骨折采取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脛骨干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經電腦隨機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14~74歲, 平均年齡(44.25±9.92)歲;其中上段脛骨干骨折12例, 中段脛骨干骨折5例, 中下段脛骨干骨折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5~73歲, 平均年齡(42.13±10.29)歲;其中上段脛骨干骨折10例, 中段脛骨干骨折8例, 中下段脛骨干骨折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脛骨干骨折均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②隨訪時間>6個月;③骨折時間<3周的新鮮骨折;④所有研究對象經影像學檢查, 符合診斷標準。
1. 2. 2 排除標準 ①涉及關節(jié)面的骨折患者;②存在嚴重內科合并癥患者;③存在病理性骨折患者;④無良好治療依從性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完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在選擇切口時應依據(jù)患者軟組織情況及骨折類型, 選擇外側或內側LCP鎖定鋼板進行固定, 手術過程中采取C型臂X線機進行透視, 對患者骨折復位、鋼板螺釘固定情況評估。
1. 3. 2 觀察組 患者采用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麻醉滿意生效后取平臥位常規(guī)消毒。小腿內踝處長約3 cm的縱弧形切口, 切開皮膚、皮下組織仔細暴露并分離出大隱靜脈選取塊適當孔數(shù)脛骨內側鎖定鋼板在骨膜上或骨膜下逆行插入, C臂機觀察鋼板是否與經骨干貼服及骨折位置, 閉合牽引復位骨折糾正骨折旋轉及立線, 1~3把用點式復位鉗經皮鉗夾脛骨及鋼板(利用鋼板進行骨折復位技術), 復位滿意后, 克氏針臨時定小腿內側近端, 骨折近端由遠及近分別作1、2 cm縱行切口, 近端固定3~4枚鎖定螺釘, 遠端固定4~5枚鎖定螺釘C-臂機電透視下見骨折斷端對位可, 鋼板、螺釘長度合適, 沖洗后清點器械敷料無誤逐層關閉縫合。對于脛骨近段骨折可在脛骨近端外側小切口順行插入近端外側鋼板。對于合并腓骨骨折情況, 應先采取腓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 之后再處理脛骨。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及術后Johner-Wruhs 評分優(yōu)良率。手術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Johner-Wruhs裸關節(jié)功能評分的觀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膝關節(jié)活動度、裸關節(jié)活動度以及愈合時間, 分值為0~100分, 分值越高代表療效越好, 評分>90分為優(yōu), 評分為81~90分為良, 評分為71~80分為中, 評分≤70分為差, 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切口長度、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Johner-Wruhs 評分優(yōu)良率對比 兩
組患者術后Johner-Wruhs 評分優(yōu)良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脛骨干表面覆蓋著較少的皮膚軟組織, 2/3血運源于骨髓腔, 1/3血運源于皮膚軟組織, 在損傷高能量時, 脛骨遠端骨折會破壞骨髓腔內的血供, 與此同時, 還會有不程度的損傷皮膚軟組織, 使局部血運障礙加重。因此, 在臨床中很難處理這類骨折[3]。相關研究表明[4], 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對脛骨遠端骨折患者采取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技術, 不同于傳統(tǒng)的絕對穩(wěn)定固定技術, 更強調生物學內固定(BO)理念, 其依據(jù)為“間接復位, 生物學固定”。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作為一種新型鋼板固定方法, 是基于生物學固定發(fā)展起來的, 已經被很多臨床醫(yī)生所應用, 將其應用到微創(chuàng)技術中, 復位固定骨折, 有利于將骨折斷端的血運更好的保留[5]。對該類骨折采取經皮微創(chuàng)置入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經皮鉗夾復位技術與LCP鎖定接骨板內固定治療相結合, 具有明顯優(yōu)勢。①應將鋼板的螺釘鎖定, 通過鎖定孔與骨固定于各種角度, 確保整體穩(wěn)定, 形成穩(wěn)定成角;②解剖型設計不需要強行服帖與預彎[6], 利用點狀復位鉗經皮鉗夾解剖鋼板與脛骨, 能基本達到解剖復位(復位效果與切開復位相當);③采取所設計的內固定支架結構, 降低骨膜破壞情況, 對血運加以保護;④在鋼板上固定鎖定釘, 不會有格外的壓力產生在骨面, 防止損害到骨膜的壓迫性[7]。相關研究表明, 在長鋼板上將50%的螺釘省去, 能夠增加表面張力。能確保固定效果不會受到影響下, 減少螺釘數(shù)量, 防止患者再次受到創(chuàng)傷[8], 對骨折愈合加以有利刺激。高跨度能夠使骨折兩端的應力刺激與彈性增加, 防止干擾血運的破壞[9]。本次試驗主要對脛骨干骨折采取復位內固定術與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的效果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30.23±2.76)ml少于對照組的(80.41±20.94)ml, 切口長度(7.14±0.54)cm、手術時間(80.45±8.37)min、住院時間(14.50±2.21)d均短于對照組的(20.52±4.22)cm、(100.37±10.56)min、(18.27±3.13)d,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Johner-Wruhs 評分優(yōu)良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 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的治療效果相當, 能減少切口長度, 減少軟組織剝離, 不需要完全符合骨折解剖復位要求[10]。
總之, 脛骨干骨折患者采取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技術, 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 能夠降低術中出血量, 能夠縮短手術時間, 縮短住院時間, 增加治療耐受性, 確保治療效果, 獲取良好的預后效果, 提升患者術后生活水平, 有臨床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石偉哲, 肖海軍. 內側與外側經皮微創(chuàng)鋼板內固定治療A型閉合性脛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 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 2015, 30(6):606-609.
[2] 于瀛, 吳丹凱. 經皮微創(chuàng)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老年脛骨干骨折中內植鋼板的輔助復位作用.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8):
2241-2243.
[3] 向黎, 陳玲莉. 微創(chuàng)經皮鋼板固定技術聯(lián)合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脛骨干骺端骨折對療效、骨折愈合時間及并發(fā)癥的影響.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8, 17(8):34-35.
[4] 朱興建, 楊兵, 張宗山, 等. 鎖定加壓鋼板內側與外側入路應用微創(chuàng)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 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 2015, 13(1):72.
[5] 劉斌, 王泉, 尚紅濤. 微創(chuàng)經皮鋼板固定技術聯(lián)合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脛骨干骺端骨折的臨床療效評估. 中國老年學, 2016, 36(10):2446-2447.
[6] 周凱華, 羅從風, 陳農, 等. 鎖定和非鎖定中和鋼板結合MIPPO技術治療A型脛骨遠端骨折的比較分析. 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 2015, 30(10):1068-1071.
[7] 姬文晨, 蔣婉婷, 高瑋蔓, 等. 加速康復聯(lián)合微創(chuàng)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分析. 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 2018, 27(8):30-33.
[8] 劉洋, 胡長利, 石巖江, 等. 微創(chuàng)經皮鋼板聯(lián)合鎖定加壓鋼板固定術治療脛骨干骺端骨折的臨床療效.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6, 16(23):4465-4467.
[9] 張曉劍, 錢學峰. 微創(chuàng)經皮非鎖定鋼板聯(lián)合MIPPO治療A型脛骨遠端骨折的效果. 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6, 35(6):952-955.
[10] 孫雷鋒, 馬瑩瑩. 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與鎖定鋼板外固定治療脛骨中下段骨折的療效觀察. 首都食品與醫(yī)藥, 2018, 25(1):377-379.
[收稿日期: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