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換來 范婷 潘小剛
蘋果銹病,又名赤星病,俗稱“羊胡子”,是一種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蘋果、海棠、山定子等,尤其是風景綠化區(qū)或陵園或省道公路兩側栽植的果園。2019年春季開花前后,陜西省關中地區(qū)降雨偏多,該病發(fā)生較重,發(fā)病后樹勢削弱,造成葉片枯黃脫落,果實畸形早落,嚴重影響產量和果實品質。因此,對蘋果樹銹病要引起高度重視。
1 危害癥狀
銹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嫩枝、幼果和果柄,還可危害轉主寄主檜柏,發(fā)病部位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也不同。
1.1 葉片發(fā)病癥狀
發(fā)病初期,葉片正面出現(xiàn)油亮的橘紅色小斑點,逐漸擴大,發(fā)展成直徑0.5~1厘米的橙黃色病斑,邊緣一般紅色(圖1),發(fā)病嚴重時,每張葉片可同時出現(xiàn)幾十個病斑。發(fā)病1~2周后,病斑背面隆起,其隆起處叢生淡黃色細管狀物,像胡須,果農普遍稱為“羊胡子”,即銹孢子器(圖2)。
1.2 幼果發(fā)病癥狀
一般花后至幼果期容易染病,尤其是靠近萼洼附近的果面上出現(xiàn)直徑1厘米左右的橙黃色圓形病斑。病斑表面初產生時為黃色,后變?yōu)楹谏男☆w粒(圖3),其后在病斑四周產生細管狀的銹孢子器,致使病果生長停滯,變硬畸形。果實胴部銹斑稱胴銹,果梗附近的銹斑稱“梗銹”。
1.3 葉柄發(fā)病癥狀
病部橙色,稍隆起,多呈紡錘形,初期表面產生小點狀性孢子器,后期病斑周圍產生毛狀銹孢子器。
1.4 新梢嫩枝發(fā)病癥狀
病斑為棱形,初期與葉柄受害相似,后期病部凹陷、龜裂,易從病部折斷。
1.5 檜柏染病癥狀
7—8月份侵染檜柏小枝,形成直徑3~5毫米的球形癭瘤,來年春季出現(xiàn)深褐色舌狀孢子角。
2 發(fā)病規(guī)律
蘋果銹病的病原屬擔子菌亞門真菌,稱山田膠銹菌或蘋果東方膠銹菌,是一種轉主寄生菌,檜柏類樹木是主要轉主寄主。
銹病會在蘋果樹葉片正反面分別形成無色紡錘形的性孢子和褐色球形的銹孢子,并在檜柏類樹木上形成冬孢子越冬,翌年4月上旬隨著溫度升高和雨量增加,越冬孢子出現(xiàn)冬孢子角,并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膠化,產生大量擔孢子,隨風雨傳播到蘋果樹的葉片、新梢及果實上(圖3),在適宜條件下萌發(fā)產生侵染絲,直接從表皮細胞或氣孔侵入,一般果樹展葉后15~20天內易感染,潛伏期6~10天,5月中旬出現(xiàn)發(fā)病高峰,秋季蘋果病葉上銹孢子成熟后,再隨風傳到檜柏類樹木上,形成菌絲體,菌癭越冬,完成生活史。該病每年侵染1次,以后不再侵染。
3 發(fā)病原因與栽培因素
蘋果銹病的發(fā)病與栽培品種、果園環(huán)境等有密切關系。一是與品種有關系。金冠系品種更容易發(fā)病,主要是因為該系列品種角質層薄,表皮細胞疏松,在遇到不良氣候因素刺激后,皮細胞表層易破裂形成木栓細胞,尤其是30~40天的幼果,蠟質角層尚未形成,對外界條件敏感,最易出現(xiàn)果銹。二是與果園栽培管理水平有關。管理粗放,密度過大,樹冠郁閉,病蟲害防治不及時,樹勢變弱,生長勢強的果園更容易發(fā)病。三是與早春氣候有關。在早春降雨頻繁,陰雨連綿,連續(xù)2~4天內降雨達40毫米以上,有利于病菌產生、傳播和侵染,則銹病發(fā)生嚴重。氣溫較高(16~20 ℃)的情況下易誘發(fā)該病,相反,春季干旱,降雨偏少,氣溫較低則發(fā)病較輕。四是與檜柏類樹木的多少、距離有關。在擔孢子傳播的有效距離內,檜柏類樹木多的發(fā)病重,反之則發(fā)病輕。
4 科學防控技術
4.1 徹底消滅或減少病菌來源
徹底砍除果園周圍500米以內的檜柏樹,或在蘋果萌芽前剪除在檜柏上越冬的菌癭;也可在蘋果發(fā)芽前于檜柏上噴灑1~2次鏟除性藥劑,殺滅越冬病菌,效果較好的鏟除劑藥劑有:77%(質量分數(shù),后同)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30%戊唑·多菌靈懸浮劑400~600倍液,45%石硫合劑晶體30~50倍液、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三唑酮1 500~2 000倍液等。
4.2 增施有機肥,提高樹體抗病能力
加大3月、6月、9月施肥量,多施有機肥及磷、鉀肥,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改善土壤通透性與酸堿度,增強樹勢,提高樹體“五抗”(抗寒、抗旱、抗病、抗蟲、抗逆)能力。
4.3 噴藥保護檜柏
不能砍除檜柏的地區(qū),有條件時應對檜柏樹進行噴藥防治。從蘋果葉片背面產生黃褐色毛狀物開始在檜柏上噴藥,10~15天1次,連噴2~3次即可基本控制檜柏受害。有效藥劑同上,若在藥液中加入有機硅類或洗衣粉或肥皂液等農藥助劑,可顯著提高噴藥防治效果。
4.4 其他措施
新建蘋果園時,盡量遠離風景綠化區(qū)、陵園區(qū)和省道公路(1 000~1 500米),也不要在蘋果生產區(qū)種植檜柏樹等銹病的轉主寄主植物,更不能在蘋果園周圍繁育檜柏樹等綠化苗木。
4.5 定期合理噴藥
一般在蘋果樹發(fā)芽萌動期噴施5~7波美度石硫合劑1~2次,控制冬孢子萌發(fā),發(fā)芽后至幼果期,要注意觀察嫩葉、新梢及幼果的變化,發(fā)現(xiàn)蘋果銹斑時,應立即噴殺菌劑,常用有效藥劑有: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2 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4 000~5 000倍液,40%腈菌唑可濕性粉劑5 000~6 0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劑2 000~2 500倍液、唑醚·戊唑醇(唑醚菌酯18%、戊唑醇12%)3 000~4 000倍液、25%笑脒脒(吡唑醚菌酯)3 000~4 000倍液,30%戊唑·多菌靈懸浮劑1 000~1 2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懸浮劑800~1 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 000~2 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 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50%硫懸浮劑200~3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
以上藥劑交替使用,每10~15天噴1次藥。為提高藥效,藥液中加入柔水通1 000倍液或有機硅3 000~5 000倍液或洗衣粉或肥皂液以延長藥效附著時間,保證藥效。噴藥時要做到均勻、細致、周到,噴頭孔徑要細,藥液霧化要好,主要噴布蘋果樹嫩芽、嫩葉的背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聯(lián)系電話:1389249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