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德志
每個人都有觀念,這些觀念也都會形成某種形態(tài)。因此,從最寬泛的意義上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形態(tài)。但是,有的觀念形態(tài)會表現(xiàn)出極端的情況,不顧事實,不懂妥協(xié),不會寬容等等,這就是極化思維,極左或極右是其兩種表現(xiàn)形式。就觀點和立場來看,兩者正好相反,水火不容。但是,極左和極右卻能奇妙地在很多地方共享同樣的思維方式,其中一個顯而易見又深陷其中的現(xiàn)象就是脫離事實。
關注自己喜歡的事實,是人類的天性。一般來講,人類在認識自然和社會的過程中,會全面地汲取各種信息。但是,隨著知識的增長和價值觀的形成,人們開始偏好關注那些自己喜歡的事物,而這又會反過來影響價值觀。偏好來源于對現(xiàn)實的認識,又反過來指導人類認識現(xiàn)實。這種認識過程自然而然地構成了一個閉環(huán)。如果個體保持開放的狀態(tài),他還是會繼續(xù)接受新的事實,進而修正自己的觀念,構成一種開放的體系。
只關注自己喜歡的事實,主動回避甚至是否定各種自己不喜歡的事實,不愿意走出封閉的循環(huán),就會使觀念形態(tài)走向偏狹,形成輕度的極化思維。從不承認到不接受,直到不理會,最后發(fā)展到用想當然、莫須有的態(tài)度對待事實。以偏概全,不懂妥協(xié),不會寬容,都與對事實的選擇性接受有關系。有的時候,即使只是一個極端化的個案,極化思維的持有者也會傾向于用這個樣本推論總體。
利用價值邏輯剪裁事實,是中度極化思維的基本特征。輕度極化思維進一步發(fā)展,就會開始扭曲事實以符合價值。為了突出自己的偏好,采用夸張、片面的方法來表達觀念形態(tài)的偏好,助長極化思維。當很難在現(xiàn)實當中找到相應的事實,就開始采取文學筆法、電影敘事等改造的事實來代替事實,追求夸張效應和片面深刻。他們仍然相信,事實是重要的,但是,全面的事實并不重要,利用價值剪裁事實,這才是事實。也就是說,一旦他深信不移的邏輯遭遇挑戰(zhàn),他寧可相信邏輯,也不相信事實。為了強化自己的所謂邏輯,極化思維就開始對事實進行剪裁,只相信與個人價值取向吻合的事實。
完全脫離事實,是極化思維的病因,是重度極化思維的病理特征。在人類社會中,即使是普遍的規(guī)律,也會存在大量例外,即使健康的觀念形態(tài)也只能反映一部分事實。在深陷重癥的極化思維那里,事實是虛假的,價值決定事實。當發(fā)生的事實與價值不吻合,發(fā)生錯位時,病態(tài)的極化思維就會拒絕承認事實。在改造事實仍然不能滿足這種病態(tài)需要時,就會有人鋌而走險,編造謠言,捏造事實。對于有損自己觀點的事實采取拒絕的態(tài)度,甚至是用各種方式進行打壓,是極化思維在行為上的一個反應。與片面地選擇事實,主觀地裁剪事實相比,重度極化思維不顧事實,捏造事實,最終會建造一個空中樓閣,完全脫離事實,只生活在自己構建的主觀世界里。
現(xiàn)代信息通信技術會在某種程度上助推極化思維?;诖髷祿惴ǖ钠梅治?,一些新聞類、娛樂類的APP具備了智能推薦的功能,通過大數據算法,識別使用者的偏好,為使用者推薦他喜歡的內容,這在事實上強化了人們的觀念形態(tài)偏好。再比如,微信群的討論也會越來越傾向于喜歡待在自己喜歡的微信群里,而傾向于離開自己不喜歡的微信群。觀念形態(tài)相近的人走在一起,在信息選擇、觀點表達等各個方面都出現(xiàn)了自我強化。
實事求是,是治療極化思維的良方。1987年3月3日,鄧小平會見美國國務卿舒爾茨時對自己有一個評價:我是改革派,又是保守派,比較正確地說,“我是實事求是派”。如何才能在該改革的時候與時俱進,該保守的時候堅持原則,既能做改革派,也能做保守派呢?只有回歸事實,保持開放,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才能克服脫離事實的極化思維,重新獲得健康的觀念形態(tài)。▲
(作者是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