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 年3 月18 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最為關鍵的課程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將新時代中學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予以確定。所謂的思政教育的具體概念如下:是一種社會或者是其群體通過一定的思想政治觀念或者是思想以及道德規(guī)范,對成員開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各種教育或宣傳活動,使其自身逐漸形成一套完全符合社會現(xiàn)行道德品質的行為體系的社會性質的實踐活動。在高中的數(shù)學教學中,將思政教育予以有效的滲透具體可以從下面的幾個方面來考慮。
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并非只是一個學習機器,本身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鮮活個體,并且彼此之間都是獨一無二的。之前的思政教育之所以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是因為在教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將學生視為學習機器,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卻從來不重視學生自身的潛能開發(fā)。經歷過教育事業(yè)改革之后,教師需要真正做到“言正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在教育環(huán)節(jié)中需要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忌一味地灌輸知識,而是通過學生自身對于知識的探索,來深層挖掘其潛能。同樣的,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以及師德也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發(fā)展,以此來塑造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這樣一來就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起一個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觀念,同時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尊師重道等良好的思想品德。
思政教育的正確有效開展,絕不是僅僅依靠班主任或者是思政教育課教師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思政教育作為一門涵蓋諸多方面的綜合性質學科,可以在諸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等學科中予以滲透和傳授相關知識,可以在知識的實際傳授過程中開展適當?shù)乃颊逃2⑶以诮逃h(huán)節(jié)中需要在確保師生角色以及地位完全正確的基礎上,在找到育才以及育人二者之間契合的同時,循序漸進地開展對應的思政教育環(huán)節(jié)。各個學科的教師也需要在挖掘自身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制定出與本學科教學完全相符的思政教育方式,借此來確保將思政教育完全落實,將思政教育的效果完全發(fā)揮出來。
辯證唯物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一理論本身就將唯心主義以及傳統(tǒng)唯物觀中的形而上學認識觀及其方法予以批判的同時,將唯物觀進行了對應的發(fā)展,這也是我們得以認識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武器,因此在各個學科的教育過程中首先要幫助學生確立的觀點就是辯證唯物主義,以此來為其認識世界提供對應的世界觀以及方法論,同時這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舉個例子,在數(shù)學的隨機抽樣教學中,首先需要讓學生認識到這種方式不單單只是一種理論,更是來源于生活。課本上有一個關于美國當年羅斯福和其競爭對手蘭頓競選總統(tǒng)的案例,在當時一家十分具有名氣的雜志社,通過電話以及汽車登記表上的人員名單,進行了支持率的調查,最終結果是蘭頓的支持率較高,但最后的選舉結果卻是羅斯福的民意支持率達到了驚人的62%,而蘭頓的支持率只有38%。這個事件則是被稱為抽樣調查方式中的泰坦尼克事件。究其原因就是樣本選取缺乏代表性而造成的。通過這樣一個例子,不單單讓學生了解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同時也可以借助于這個事件了解到辯證唯物主義中的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認知世界的世界觀以及方法論。
在課堂的教育環(huán)節(jié)中也會經常性的涉及到團隊合作,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讓學生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培養(yǎng)出團結協(xié)作、不畏困難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同樣的,在講述隨機抽簽的時候,其中涉及到的抽簽方式較多。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讓其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完成同一個任務,在合作中幫助學生形成應有的科學態(tài)度。
經過當前的教育事業(yè)改革之后,德育教育成為教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這也就是說,思政教育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育環(huán)節(jié)中也是德育教育可以取得應有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作為教育體系中關鍵部分之一的高中,就需要在完全了解思政教育內涵的基礎上,將思政教育與其他學科的教育點予以結合,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