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財(cái)經(jīng)時(shí)報(bào)》曾發(fā)表一篇《阿里巴巴新年布暗局》的報(bào)道中說:“這五架馬車并非單兵作戰(zhàn),而是彼此呼應(yīng),互為犄角之勢?!蔽闹械摹瓣鹘侵畡荨笔恰稗峤侵畡荨钡恼`寫。
在《左傳·襄公十四年》里有一段用捕鹿做比喻,描寫雙方聯(lián)合夾擊敵人的形勢:“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bó,跌倒)之?!币馑际呛帽炔堵?,晉人抓住角,諸戎拖住腿,一起把鹿摔倒。這就是“掎角之勢”的出典?!度龂萘x》第二十二回寫吳蜀聯(lián)合如何防御曹操時(shí)引到了這個成語:“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為掎角之勢,以防曹操。”
“掎角之勢”,現(xiàn)比喻作戰(zhàn)時(shí)互相配合,分兵牽制或合兵夾擊敵人的態(tài)勢?!稗帷?,拖住、拉住。掎角,就是拽住角。由于“掎”跟“犄”音形相近,常誤寫。比如《漢語大詞典》就把“掎角之勢”跟“犄角之勢”當(dāng)作兩條成語都收錄了。其實(shí)“犄”的本義是去勢的公牛?!瓣鹘恰敝赋蓪﹂L的獸角,如“牛犄角”。物體兩個邊沿相接的地方、棱角,也稱“犄角”。引申為角落,如“墻犄角”“犄角旮旯”?!稗帷焙汀瓣鳌甭曊{(diào)不同,“掎”上聲,“犄”陰平。所以,成語“掎角之勢”中的“掎”不要誤寫作“犄”。
香港《大公報(bào)》曾刊登一篇《“臺獨(dú)憲改”挑釁大陸》的文章,文中有這樣一句:“一旦民進(jìn)黨贏得選舉,陳水扁可以拿‘功在黨國,來要求繼任者對他和他的家人‘既往不究?!蔽闹械某烧Z“既往不究”就是“既往不咎”的誤寫。
“既往不咎”是古已有之的成語,如“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見《論語·八佾》)。意思是,已成的事不再去說它,已做的事不再去進(jìn)諫它,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追究責(zé)罰?!凹取?,已經(jīng),表示過去的事情?!熬獭保髅~,表示罪責(zé)、過失,如“引咎辭職”“咎由自取”等;作動詞,表示追究罪責(zé),如“自咎”“既往不咎”等。而“究”,動詞,原意是深入探求、鉆研,引申為追查、追究?!熬俊钡膶ο罂梢允呛玫氖虑?,也可以是壞的事情;但是“咎”則不通,“咎”的對象一定是罪責(zé)或過錯。所以“咎”“究”二字雖音近而字義迥異,不可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