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xué)們,課本里那篇《刷子李》,你還記得嗎?刷子李那高超的粉刷技藝,一定讓你驚嘆了:一身黑衣刷白墻,刷完身上一丁點兒白都沒有。徒弟曹小三有一回看到一個白點,緊張了半天,以為師傅的手藝沒那么神了,到最后才知道,原來那只是個褲子上的小破洞,透出了里面的白色襯褲。
《刷子李》選自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小說集《俗世奇人》(足本)。書里寫了近四十位“奇人”,他們都生活在馮先生的故鄉(xiāng)天津。馮先生熟悉故鄉(xiāng)的草木人群,他的肚子里有很多淵源典故。他說,天津這個地方,因為一向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所以出現(xiàn)了各種怪異人物,多在市井民間,這些故事如果廢置,就太可惜了。于是他就提起筆,把他們一個一個記錄了下來,展現(xiàn)了天津當(dāng)時的眾生世相。
《俗世奇人》(足本),顧名思義,寫的就是一百年前天津衛(wèi)的一群“奇人”,那么,這些人“奇”在哪里呢?仔細看看,其實各有各的“奇”,總括起來,主要表現(xiàn)在:
要求奇。第一位登場的奇人大名蘇七塊,這人是位大夫,專治跌打損傷,手藝極好。但是,這人行醫(yī)有個要求,就是無論如何要先付上七塊銀元,他才肯動手治療,所以才得了“蘇七塊”的名號。不管是誰,總須如此,不合此要求,他就不治。這天,摔壞胳膊的三輪車夫張四來了,他是個窮人,實在付不起銀元。不管怎么哀求,蘇大夫就不動手。怎么辦呢?最后還是蘇大夫的牌友牙醫(yī)華大夫出手相助,偷偷給了張四七塊銀元,張四剛把銀元放在臺上,蘇大夫就到了他跟前,三下兩下給他接上了骨。這個蘇大夫,還真是見錢眼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要是想知道,你就去看看書。
手藝奇。有個經(jīng)常被人提起的詞,叫“匠人精神”,意思是做事情磨練技藝,精益求精,要這么說,刷子李就是這么個“匠人”;還有神醫(yī)王十二,他的醫(yī)術(shù)也是相當(dāng)高明,能因時因地,借助病人自己的力量,將其身體遭遇的意外,比如肋骨卡在墻上這樣的危險情形順利解決;再有泥人張,他受了海張五恥笑,不憂不惱,就把海張五捏成個泥塑小人擱在桌上賤賣,把海張五氣得什么話都說不出來。這都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哪怕他們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粉刷匠、手藝人,稱之為“奇人”,也當(dāng)之無愧。
經(jīng)歷奇。說到這個奇,就不能不說書里一個“背頭楊”。這人的經(jīng)歷,是又有點好笑,又有點尷尬。這位楊大小姐,干什么都要趕時髦,當(dāng)時正好是“維新革命”,其中一項就是“剪頭發(fā)”,這位大小姐聽說此事,立馬把自己好好的頭發(fā)剪了,留了個背頭。這一剪,看起來是革命同志,可得意了,哪曉得,隔兩天就出麻煩了,她到女廁所里,別人以為她是男的,把她趕了出來,而男廁所她又沒法進。這一來二去的,苦不堪言的楊大小姐又把頭發(fā)留了起來,麻煩自然也消失了。
結(jié)局奇。說到“結(jié)局”,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酒婆》這篇。酒婆嗜酒,但是千杯不醉,因為這酒是摻了水的,老板人奸詐,長年做手腳。所以,酒婆即使喝得再多,也能順利過得了馬路。假如事情一直這么下去,倒也相安無事。沒料有一日,老板良心發(fā)現(xiàn),從此老實做人,不再摻假。這下子不得了,酒婆那天來喝酒,“還沒出屋,人就轉(zhuǎn)悠起來了”,出門以后,“上身左搖,下身右搖,愈轉(zhuǎn)愈疾”,到路口時也沒能醒酒,破天荒頭一遭轉(zhuǎn)悠到大馬路上,就被車給撞了。這結(jié)局奇妙詭異真是誰也沒想到,就連老板也沒想到,“為嘛幾十年拿假酒騙人,卻相安無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認真起來反倒毀了?”
還有個奇,那應(yīng)該就是故事奇?!督^盜》《大回》《劉道元出殯》……這些故事,內(nèi)容曲折,情節(jié)新奇,總有出人意料之處,令人讀著讀著就放不下來。馮驥才先生說他只要把人物的音容笑貌寫出來就可以,現(xiàn)在讀來,確實如此,閱讀《俗世奇人》(足本),就是在享受文字的大餐、故事的大餐,對了,還是繪畫的大餐——因為馮先生自己給書中這些人物配上了插畫,“來勁來神”,有滋有味,好看得不得了!
你在生活里遇見過什么樣的“奇人”嗎?讀了這本書,不如也來學(xué)著寫一寫,畫一畫吧。
(冷玉斌)
馮驥才的《俗世奇人》(足本)回到傳奇志異的小說傳統(tǒng),回到地方性知識和風(fēng)俗,于奇人異事中見出意趣情懷,于舊日風(fēng)物中寄托眷戀和感嘆。精金碎玉,以少少許勝多多許,標志出小小說創(chuàng)作的“絕句”境界。
——魯迅文學(xué)獎授獎詞
馮驥才,中國當(dāng)代作家、畫家和文化學(xué)者。他是“傷痕文學(xué)”代表作家,所著文化反思小說至今影響深遠。代表作有《??!》《雕花煙斗》《珍珠鳥》《神鞭》《俗世奇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