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靜 宋煒 倪寶峰
摘 要:選取通州區(qū)納污河流運潮減河和通州區(qū)區(qū)級水源地,運用地下水水流模型Visual-Modflow和多組分溶質運移模型MT3DMSD耦合,以運潮減河中濃度較高的耗氧量和氨氮為特征污染物,模擬了當耗氧量和氨氮的初始濃度分別為20 mg/L、10 mg/L時,5年后耗氧量和氨氮在左岸潛水含水層的最大超標范圍為153 m和176 m,對承壓水沒有影響。但在運潮減河保持現(xiàn)狀水質情況下,潛水污染面積會逐年增大并持續(xù)向下滲濾,對承壓水造成威脅,進而影響水源地水質質量。
關鍵詞:地表水;地下水;水源地;數值模擬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ferior surface water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groundwater drinking water, we take Tongzhou district sewage river and groundwater drinking water as an example, and use Visual MODFLOW and MT3DMSD to simulate the groundwater flow model. A groundwater flow model and a water quality model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ongzhou district are established. We take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ammonia nitroge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which contents are high in the Yunchaojian River. The maximum exceeding range of oxygen consumption and ammonia nitrogen in phreatic aquifer of the left bank is up to 94 m and 140 m after 5 years, under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20 mg/L and 10 mg/L respectively, which has no impact on the confined water. Howev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intaining the current water quality of Yunchaojian River, the pollution area of phreatic aquifer will increase year by year. The continuous seepage of the polluted river water will threaten the confined aquifer, thus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underground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confined aquifer.
Keywords: surface water; groundwater;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0 引言
首都北京是以地下水作為居民生產、生活主要供水水源的國際化大都市,2015年北京市將通州區(qū)定位為城市副中心,成為北京城市行政功能戰(zhàn)略轉移區(qū)域,肩負著承接中心城區(qū)的行政功能,并以此帶動其他功能疏解的使命。在為區(qū)域發(fā)展帶來機遇的同時,又對其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該區(qū)地下水環(huán)境保護與管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目前,城市副中心區(qū)域第一含水層組地下水多個指標出現(xiàn)超標,以無機指標超標為主,局部區(qū)域甚至呈現(xiàn)無機與有機組兩類污染雙重污染的狀況,地下水環(huán)境形勢嚴峻(郭高軒等,2014)。通州區(qū)地勢低凹,自古有“九河下梢”之稱,區(qū)內地表水系水質較差,多為劣Ⅴ類水質(北京市水務局,2018)。運潮減河作為通州區(qū)的納污河流,多年來河水來源主要是雨水直排、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排放等,水質監(jiān)測結果多年為Ⅴ類,且河底沒有防滲襯層。
李中陽等(2012)和馬闖等(2012)的研究結果顯示再生水灌溉會造成表層土壤重金屬濃度升高,深層土壤和含水層中重金屬濃度變化很小,表明符合灌溉標準的再生水不會對地下水造成重金屬污染,但是聚集在表層土壤中的重金屬對地下水的潛在污染風險也不可忽視。陳衛(wèi)平等(2013)研究了不同回灌方式下再生水對地下水的污染風險,重金屬的研究結果與李中陽和馬闖等的結論一致,均為對地下水的影響較小,而鹽分和硝態(tài)氮在地下水中都表現(xiàn)出明顯的增加趨勢。賈忠華等(2018)研究了雨水花園入滲雨水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地下水中總氮在短期內顯著增加,氨氮增加不顯著,硝態(tài)氮在雨后有明顯升高。李賀強等(2015)用數值模擬法研究了深井雨水回灌對深層地下水的水質影響,結果表明回灌水量和溶質濃度均對溶質的遷移擴散有影響。杜新強等(2007)研究了地表水注入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并模擬了地表水進入含水層后發(fā)生的水-巖相互作用,得出了優(yōu)質地表水注入補給地下水可以改善劣質地下含水層水質。谷小溪(2012)利用人工試驗場研究了人工回灌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總結了人工回灌下地下水中8大離子和5種微量元素受混合作用、離子交換作用及含水層巖石溶解作用的影響程度,得出地下水具有一定的緩沖作用,自來水回灌地下水不會對地下水環(huán)境造成影響。
本次研究使用地下水模擬領域廣泛應用的Visual Modflow軟件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在整合了水流評價、平面和剖面流線示蹤分析、水文地質參數估計與優(yōu)化和溶質運移評價等軟件基礎上,開發(fā)出了強大的圖形可視界面功能,是一款被國內外各機構認可的地下水流場和溶質運移三維綜合評價軟件系統(tǒng)(王慶永等,2007;馮潔,2013;蔚東升等,2014;趙貝等,2015)。已有運用Visual Modflow模擬再生水長期排入地表水體對當地地下水質量影響進行評價的研究報道(崔瑜等,2018)。
通州區(qū)唯一的區(qū)級飲用水水源地部分水源井傍河而建,取第四系潛水和微承壓水,其中兩眼水源井緊鄰運潮減河,水源地的大規(guī)模取水也加劇了該區(qū)域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相互影響。本研究為了探究劣質地表水對地下水水源地水質的影響,選取通州區(qū)納污河流運潮減河和通州區(qū)區(qū)級水源地為例,運用地下水水流模型Visual-Modflow和多組分溶質運移模型MT3DMSD耦合,以運潮減河中濃度較高的耗氧量和氨氮為主要研究對象,模擬了區(qū)級水源地現(xiàn)狀取水量下運潮減河中Ⅴ類地表水對區(qū)級水源地的影響程度和范圍。
1 模擬區(qū)信息
1.1 水源地概況
通州區(qū)區(qū)級水源地位于通州區(qū)北部,有水源井28眼,其中第四系水源井13眼,位于北京與河北交界,鄰潮白河,基巖井15眼,位于城區(qū)北側。該水源地設計取水量1250萬t/a,供水對象包括通州城區(qū)4個街道辦事處全部區(qū)域以及永順鎮(zhèn)、梨園鎮(zhèn)和宋莊鎮(zhèn)部分區(qū)域,服務人口達25萬人。第四系水源井南側有運潮減河,東側有潮白河,多個水源井傍河而建(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2016年)。
1.2 第四系含水層特征
模擬區(qū)第四系含水層特點是多層次,細顆粒,巖性以中、細、粉砂為主,局部地區(qū)以粗砂為主,夾有少量礫石。根據區(qū)域水文地質條件,綜合分析隔水層的相對厚度及巖性、含水層組之間水力聯(lián)系和水質等因素,可將模擬區(qū)含水層在垂向上概化為4個含水層組:
潛水含水層組以中細砂為主,其次為細砂、粉砂,局部地區(qū)含粗砂、礫石。含水層一般有2~3層,累計厚度20~30 m,底板埋深40~50 m左右,地下水位埋深6~7 m。本含水層組富水性差,水位下降5 m時,單井出水量在500~1500 m3/d。
第一承壓含水層組以細砂為主,其次為中砂、粗砂,局部地區(qū)含礫石。含水層一般有3~5層,累計厚度30~50 m,底板埋深80~100 m左右,地下水位埋深18~20 m。在通州區(qū)中北部地區(qū)該含水層富水性較好,水位下降5 m時,單井出水量在1500~3000 m3/d。
第二承壓含水層組(底界深度150~180 m)和第三承壓含水層組(底界深度300 m)主要以細砂為主,中砂和粉砂次之,地下水水位埋深50 m左右。雖然富水性和補給條件較淺層地下水差,但由于埋藏較深,目前受到的污染較少,水質較淺層地下水好。
1.3 地下水質量現(xiàn)狀
區(qū)級水源地附近有區(qū)域地下水分層監(jiān)測井3眼,井深為41 m、103 m、225 m,分別監(jiān)測潛水、第一層承壓水、第二層承壓水。據監(jiān)測結果潛水含水層總硬度和溶解性總固體超標,耗氧量和氨氮不超標;而第一承壓含水層和第二承壓含水層地下水水質中總硬度和溶解性總固體相對較好,耗氧量和氨氮不超標(表1)。
2 研究方法
2.1含水層結構概化
通州區(qū)區(qū)級水源地位于潮白河沖洪積扇中下部,第四系沉積在模擬區(qū)范圍內為300~500 m。由于本次研究地表水體對水源井水質的影響,綜合考慮含水層概化需求及水井深度,模型在垂向上控制在300 m以內。模擬區(qū)第四系含水層在300 m深度以內有多個含水層,且各含水層之間存在厚度不等的粉質黏土層,含水層巖性主要為多層薄層中細砂,局部含卵礫石層。垂向上將模型概化為3個含水層、2個弱透水層,共5層:第一層為潛水含水層,深度在40 m左右,巖性以細砂為主;第二層為弱透水層,厚度在10~20 m,巖性以粉質黏土和黏土為主;第三層為淺層承壓含水層,深度在80~100 m,巖性主要為細砂,其次為中砂和粗砂;第四層為弱透水層,深度在100~120 m,主要為厚20~40 m的粉質黏土與黏土互層,為該區(qū)域第一層厚度相對穩(wěn)定的隔水含水層;第五層為深層承壓含水層組,埋深在120 m以下,主要由細砂組成,中間夾粉質黏土,由于農村改水工程的開展,該層含水層開采量逐漸增加,現(xiàn)已成為主要的開采層。
2.2 邊界條件概化
側向邊界:模擬區(qū)東部為潮白河,通州區(qū)內潮白河河段常年有水,河流底部未防滲,定義為河流邊界;西部為溫榆河和北運河,通州區(qū)內該河段常年有水,河流底部進行了防滲處理,定義為河流邊界;根據地下水流場方向,沿地下水等水位線平行方向,將模擬區(qū)南部南劉各莊村一線,定義為側向流出邊界;北部以通州區(qū)區(qū)界與等水位線相切處為界,定義為零通量邊界;西北部定義為補給邊界(圖1)。
垂向邊界:模擬區(qū)潛水埋深較淺,直接接受大氣降水和田間灌溉入滲補給,因此定義潛水自由水面為上邊界。模型底部為黏土層夾粉質黏土層,為隔水含水層,定義為隔水邊界。
2.3 水流模型建立
模型中潛水含水層、隔水層、承壓水含水層的剖分均采用網格剖分法,并對水源地、農村改水井所在位置進行加密剖分,最終每層剖分為48765個單元格。
模擬驗證期為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以一個月作為一個時間段,識別模型后,地下水流場擬合圖和典型地下水動態(tài)曲線擬合圖結果見圖1和圖2,表明本次模擬結構合理。在此基礎上對運潮減河水質維持現(xiàn)狀Ⅴ類的情況對地下水源地水質的影響進行模擬預測。
2.4? MT3DMS溶質運移模型
(1)模型構建
通過建立地下水溶質運移模型模擬污染物的運移。此處考慮最不利情況,假定污染物已到達潛水含水層頂板,且達到最大濃度,以河水中各污染物的濃度作為初始源強計算,在水文地質概念模型的基礎上預測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運移規(guī)律。
溶質運移模型的范圍與地下水流數值模型相一致,邊界分別對應于水流模型的邊界。由于運潮減河河道水質為劣Ⅴ類,耗氧量和氨氮濃度均高于地下水,將其概化為定濃度線源補給邊界。
(2)初始濃度設定
運潮減河位于通州區(qū)區(qū)級水源地二級保護區(qū)內,根據檢測結果(表2),運潮減河河水水質為劣Ⅴ類,對水源地存在污染的風險。根據建立的數值模擬模型,對運潮減河對水源地影響進行預測評價。按照偏保守的評價原則,模擬地表水氨氮、耗氧量初始濃度分別設定為20mg/L、10mg/L。
2.5 結果與分析
根據預測結果可知,運潮減河河水中超標污染物可以進入地下水環(huán)境中,隨時間增加污染物影響范圍逐漸擴大,預測河水現(xiàn)狀水質下,5年后耗氧量和氨氮在左岸潛水含水層的最大超標范圍為153 m和176 m,對承壓水沒有影響,可見地水質差的地表水體對地下水潛水含水層水質有一定影響,短時間內對承壓水無影響,見圖3至圖8。
水源10#和水源19#臨運潮減河左岸,水源10#取水層位為第二層承壓水,水源19#取水層位為第一層承壓水及第二層承壓水,由于水源地范圍內潛水與第一層承壓水之間的弱透水層不夠連貫,不排除局部存在透鏡體的可能,因此潛水與第一承壓水之間水力聯(lián)系較密切,隨著水源地持續(xù)開采,地下水水位下降,井周邊水力梯度增加,將加劇地下水的徑流速度,從而加劇水體中污染物質遷移速度。因此,運潮減河河水對當地地下水的影響不容忽視,尤其需要重視其對水源19#的影響。需加強對水源地源水的監(jiān)測,密切關注監(jiān)測指標的變化趨勢。同時應對通州區(qū)內水質為劣Ⅴ類的地表水體進行集中整治,必要時進行河底淤泥研究治理,鋪設防滲襯層。
3 結論
(1)模擬區(qū)潛水取樣點水質檢測結果顯示兩期潛水耗氧量均超標,氨氮含量未超標,按照地下水質量分類屬于Ⅲ類,但是濃度從深層承壓水至潛水呈上升趨勢。
(2)運潮減河現(xiàn)狀水質較差,按照耗氧量20 mg/L、氨氮10 mg/L的初始濃度進行預測,5年后耗氧量和氨氮在左岸潛水含水層的最大超標范圍為153 m和176 m,對承壓水含水層水質沒有影響,可見水質差的地表水體對潛水含水層水質有一定影響,短時間內對承壓水水質無影響。
(3)模擬區(qū)第一承壓水和潛水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lián)系緊密,運潮減河保持現(xiàn)狀水質情況下,潛水污染面積會逐年增大,甚至對承壓水造成污染,進而影響水源地水質。
參考文獻:
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2016.北京市通州區(qū)城市地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qū)調整與劃分[R].
北京市水務局,2018.2017年北京市水務統(tǒng)計年鑒[R]..
陳衛(wèi)平,呂斯丹,王美娥,等,2013.再生水回灌對地下水水質影響研究進展[J].應用生態(tài)學報,24(5):1253-1262.
崔瑜,吳泰然,周磊,等,2018.基于數值模擬的再生水對地下水質影響實例[J].地質通報,37(7):1365-1373.
杜新強,齊素文,廖資生,等,2007.人工補給對含水層水質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293-297.
谷小溪,2012.人工回灌條件下地下水中多組分溶質的反應遷移模擬:以上海市寶山顧村人工回灌試驗場地為例[D].吉林大學:112.
馮潔,2013.可視化地下水數值模擬軟件(VISUAL MODFLOW)在國內的應用[J].地下水,35(4):34-36.
郭高軒,琚宜文,翟航,等,2014.北京市通州區(qū)地下水分層質量評價及水化學特征[J].環(huán)境科學,35(6):2114-2119.
賈忠華,吳舒然,唐雙成,等,2018.雨水花園集中入滲對地下水水位與水質的影響[J].水科學進展,29(2):221-229.
李中陽,樊向陽,齊學斌,等,2012. 再生水灌溉下重金屬在植物-土壤-地下水系統(tǒng)遷移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7):5-8.
李賀強,邢國平,王超,2015.雨水回灌對深層承壓含水層水質影響的模擬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35(1):139-142.
馬闖,楊軍,雷梅,等,2012.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對地下水的重金屬污染風險[J].地理研究,31(12):2250-2258.
王慶永,賈忠華,劉曉峰,等,2007.Visual MODFLOW及其在地下水模擬中的應用[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5):90-92.
蔚東升,劉潔,馮兆東,2014.Visual MODFLOW在國內的應用[J].能源與節(jié)能(6):96-97,126.
趙貝,劉建軍,2015.基于Visual Modflow地下水污染物溶質運移的模擬[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3(6):78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