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喚馬鎮(zhèn)往事(散文)

        2020-04-03 13:36:32張蜀梅
        作品 2020年2期
        關(guān)鍵詞:爺爺

        張蜀梅

        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懷念家鄉(xiāng),我說,我的家鄉(xiāng)是一些永不磨滅的、碎片化的記憶。

        每年冬天我看著同一條新聞,無論看多少次,都依然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外出打工的人們騎著摩托車組成的隊伍回鄉(xiāng)過年,即便是大雪封山,也無法阻擋他們回家的腳步。

        我想,很多在沿海發(fā)達(dá)城市打工的外鄉(xiāng)人跟我一樣,在內(nèi)心深處,家鄉(xiāng)是最大的宗教,每年春節(jié)回家過年就是一次集體朝圣。

        我的童年已經(jīng)遠(yuǎn)去了,但,我的家鄉(xiāng)還在,還在原地肅立。

        我出生在四川省北部一個叫喚馬的小鎮(zhèn),那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我20歲前都是在這個小鎮(zhèn)生活。

        喚馬鎮(zhèn)歷史悠久,三國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多年了。

        在三國時期,張飛將軍駐守閬中城,古稱“巴西郡”,喚馬鎮(zhèn)那時還不叫“喚馬鎮(zhèn)”叫“竹林溪”,距離閬中城不是太遠(yuǎn)。

        傳說某天張飛將軍的戰(zhàn)馬脫韁而逃,手下的人一路追尋,馬在一個竹林茂密的江邊小鎮(zhèn)被喚住,捉了回去,所以這個小鎮(zhèn)從此就改名叫“喚馬”。

        40多年前我就出生在這個叫“喚馬”的小鎮(zhèn)。

        我對出生的小鎮(zhèn)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家后門正對著一座望斷脖子才看得到頂?shù)拇笊?,?zhèn)上的人都叫它“鷂子巖”,它像一座巨大的航母,橫在這個鎮(zhèn)的前面。

        我奶奶說這山很高,又險,那時植被茂密,一般的鳥是飛不過去的,只有一種像老鷹一樣的猛禽鷂子才能飛越,所以喚馬鎮(zhèn)的人才叫它“鷂子巖”。

        山腳下是嘉陵江的支流,叫“東河”。

        整個童年和少年時期,我都時常想象著渡過東河、飛越鷂子巖,對外面的世界充滿著莫名的期待和向往。

        我想,小時候盼著飛越大山離開此地,幾十年過后,又拼命懷想的,那就是我的家鄉(xiāng)。

        我相信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這樣的地方。

        書面語稱之為“故鄉(xiāng)”。

        張家 我爺爺

        五六十年前的喚馬鎮(zhèn),跟現(xiàn)在的閬中古城一樣,只是規(guī)模沒有那么大,街道不寬,都是青石板鋪成的。每到夏天,經(jīng)常下大雨,把青石板路沖洗得特別干凈,露出青色的石板來,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孩子就光著腳丫子,在青石板上踩水玩,樂此不疲,一直玩到天黑。

        鎮(zhèn)上當(dāng)時只有二三十戶人家,房子基本都是土木結(jié)構(gòu),臨街每家每戶都是用一塊一塊的木板拼起來當(dāng)門板,整整一排木板,少則三四張,多則十多張。到了趕集的那天,臨街的人家就會把這些木板一張一張取下來,搭在兩根長凳上,拼成一個攤位,在上面擺賣一些日雜百貨商品。鎮(zhèn)上吃商品糧的人家是沒有土地的,都是靠這些小生意維持生活。

        計劃經(jīng)濟時期,只有那些國有、集體所有制的單位人員才能做這些生意;有土地的農(nóng)民沒有這樣的經(jīng)營權(quán),一年四季,農(nóng)民們只能靠在土地上辛勤勞作,用在土地上的收成,維持生計。

        我們張家在喚馬鎮(zhèn)一共有三戶人家:大爺爺家、二爺爺家、我爺爺家。聽張家的長輩們說,喚馬鎮(zhèn)的這三戶張家是張飛的后代,戰(zhàn)亂的時候祖先從閬中城里逃了出來,輾轉(zhuǎn)多地才在喚馬這個小鎮(zhèn)定居下來的。

        我們家和大爺爺家僅一墻之隔,因為是親戚,有一堵墻還是共用。二爺爺家在距離鎮(zhèn)上一公里遠(yuǎn)的村里,來往不如大爺爺家密切。

        我爺爺和大爺爺都算是鎮(zhèn)上有文化的人,記得小時候,每當(dāng)要過年時,我爺爺和大爺爺都會要我們這些小孩子幫忙磨墨,他們用大紅紙書寫春聯(lián),在除夕上午把春聯(lián)貼在當(dāng)街的木頭柱子上。墨是現(xiàn)磨的,字是現(xiàn)寫的,對聯(lián)也是我爺爺和大爺爺現(xiàn)場你一句我一句擬出來的,紅紅的對聯(lián)貼在柱子上,散發(fā)著淡淡的油墨清香,讓春節(jié)有了儀式感。貼完春聯(lián),吃過午飯,小孩子開始洗澡洗頭,表示新的一年即將開始,用新的面貌迎接它。到了晚上,一家人圍著火爐取暖守歲,這個時候,我們就有壓歲錢收,一毛兩毛,都是嶄新的紙幣,裝在紅色的紙袋里,每個孩子都有。

        所以,春節(jié)也是我們小孩子一直期待的節(jié)日。

        我爺爺?shù)拿P字寫得好,在鎮(zhèn)上有些名氣。

        我爺爺會做筵席,在鎮(zhèn)上也是聲名遠(yuǎn)揚。每年春節(jié)的時候,家里都是他主廚,準(zhǔn)備幾大蒸籠的菜品,除夕一早就用柴火蒸煮,幾個竹編的蒸籠冒著熱氣。平時省吃儉用,過年是絕對不會含糊的,豐富的食品一直夠吃到正月十五。

        我爺爺還喝茶。他是喚馬鎮(zhèn)少有的喝茶的人。

        他喝茶常年用的是一個白色的搪瓷杯,喝的茶最多的是茉莉花茶,過年過節(jié)或者來了朋友,他才拿出最高級的竹葉青。

        我爺爺說,四川的竹葉青和杭州的西湖龍井一樣高貴。但是西湖龍井是什么樣的,我爺爺沒見過,也沒有喝過。

        家住隔壁的大爺爺比較憐惜我。在我的印象中,大爺爺善解人意,識大局,懂道理,尊重婦女兒童,像一位有威望的鄉(xiāng)紳。因為他年輕的時候被打成反革命,挨過批斗,所以一直很低調(diào)地活著,我們家吵架,有大的矛盾時,大爺爺總是會來勸架。

        和大爺爺相比,我爺爺可不是那么低調(diào)的人。首先,我爺爺在鎮(zhèn)上算個人才,高個子,有175厘米左右,平時只愛喝鎮(zhèn)上自產(chǎn)的糧食酒,其實就是沒有認(rèn)證的五糧液,吃張飛牛肉,基本不吃主食,所以一直很瘦,加上五官端正,依照現(xiàn)在的標(biāo)準(zhǔn)評判,我爺爺依然算是一位老帥哥;其次,他覺得自己是鎮(zhèn)上為數(shù)不多的吃商品糧的人之一,天生有一種優(yōu)越感,再加上他有文化,會寫字,讀過不少書,《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的故事,我們被他講得耳熟能詳,他看《人民日報》《參考消息》,還會寫詩(我覺得他寫的那些詩不過都是打油詩),他總覺得自己滿腹詩書,不被賞識,受盡委屈,所以我常??匆娝杈茲渤?,一個人生著悶氣。

        一想起某某某同齡人在私塾里念書寫字都沒他好,后來都當(dāng)了南充地委副書記,他就更加來火,喝了酒就點評時事,然后就是抨擊鎮(zhèn)上的人,先從我奶奶、我媽批起,再到鎮(zhèn)上新嫁來的媳婦,只要穿得花枝招展的,他看不順眼,都會被他辛辣、刻薄地點評。

        堪稱喚馬鎮(zhèn)魯迅。

        好在鎮(zhèn)上的人都知道我爺爺都是酒后耍酒瘋,不喝酒的時候也還是講理的,他年輕的時候出去旅行過,最遠(yuǎn)去過成都、南充等大城市,給大家留下見多識廣的印象,所以,鎮(zhèn)上的人都懶得跟他計較。

        我記憶中的童年,左鄰右舍的人家,也仿佛是天生的。我一出生就遇見了他們。

        哪怕童年過得不那么富裕,但快樂是高質(zhì)量的,純凈無瑕。

        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計劃生育,鎮(zhèn)上家家戶戶都有三個以上的孩子,還有個別的家庭生十個八個的。

        我們家有五個小孩。我有兩個姑姑跟我年紀(jì)相差不大,還有兩個弟弟。我大姑姑穿過的衣服,經(jīng)過我奶奶手工改一改,我們后面的四個孩子基本都會再穿一遍。

        鎮(zhèn)上的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一起玩,一起成長,各家各戶相互之間也沒有什么秘密。那時沒有網(wǎng)絡(luò)游戲,沒有電視,周末的時候,約好把作業(yè)寫完,我們就跑出來玩自己的“王者榮耀”,實地玩打仗的游戲。

        我當(dāng)女將軍,用類似石頭剪刀布的“翻手板”的方式,把孩子們分成敵我雙方。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解放牌帆布書包,在書包里裝上沙子和小石子,然后主戰(zhàn)場設(shè)置在廢棄的廠房、糧管所的糧倉附近,周圍還有很多的小路可以隱蔽。如果看見敵人來了,趁其不注意就撒一把沙子,如果對方被沙子打中,就表示擊斃了敵人。由于雙方的戰(zhàn)士不夠多,擊斃一次算死掉一個戰(zhàn)士,看哪邊死的人次多則為輸,每次都以此來計算輸贏。

        戰(zhàn)爭非常激烈,我們個個都跑得滿頭大汗,渾身上下都是泥土和沙子,頭發(fā)里、口里都是。

        一直到我奶奶超高八度的聲音從街那邊響起,呼喊我們回家的時候,戰(zhàn)事才告一段落。

        當(dāng)然,回到家,每個小孩都少不了挨一頓臭罵。

        即便如此,下個周末我們還會再戰(zhàn)。

        在機動車沒有普及的年代,交通運輸全靠水路,東河是水路中的要道,幾乎每天都有一些貨船逆流而上,下行的船倒是記憶里沒有多少畫面。

        上行的船一般都是把南充、閬中、蒼溪、元壩等地的貨物運往歧坪、旺蒼,再把旺蒼的東西運出去。旺蒼有一個煤炭基地,一般都是靠船運出來,再分散到周邊各地。

        每個貨船大約配有五六個纖夫。貨船路過喚馬鎮(zhèn)這一段比較湍急的水路時,那些纖夫都光著身子,肩上搭著纖繩編的帶子,拉著纖繩,整個身子前傾,幾乎要趴在地上,吃力地喊著川江號子。

        這個時候,我大致是坐在后門的門檻上,靜靜地看著東河那邊的貨船,聽著纖夫們幾近哀鳴的川江號子。

        我奶奶戴著一副老花眼鏡,眼鏡掛在鼻尖上,坐在廚房后門的地方,靜靜地縫補衣裳。她有時候也會停下手中的活和我一起若有所思地聽纖夫們的號子。

        隨著陸路交通的發(fā)展,貨船的行跡越來越少。

        一輛拖拉機一個小時的路程,五六個纖夫要花一兩天的時間來行走。

        所以,當(dāng)?shù)谝惠v鮮紅顏色車頭的拖拉機出現(xiàn)在喚馬鎮(zhèn)農(nóng)機站的時候,我們都跑去參觀了一次又一次。

        盡管童年那么美好和純凈,玩伴也很多,可不知道為什么,我從小就是想離開喚馬鎮(zhèn),對鷂子巖外面的世界充滿各種幻想,喚馬鎮(zhèn)很好,但是外面或許更好,再壞的結(jié)果,都比留在這個鎮(zhèn)里好。這種想離開大山的念頭,仿佛與生俱來。

        記得我讀小學(xué)的時候,某天,學(xué)校來了好多人,那是四川省川劇團來蒼溪縣招收演員,委托蒼溪縣川劇團到下面各個區(qū)鎮(zhèn)學(xué)校來挑選演員,為四川省培養(yǎng)川劇人才。那種選拔的形式,就好比現(xiàn)在的“海選”。

        我記得蒼溪縣川劇團的老師在每個班都仔細(xì)看了一遍,挑選了幾個孩子,我也是其中一位。

        然后把我們單獨叫到學(xué)校簡陋的會議室里,讓我們每個人有感情地朗讀一篇課文,模仿幾個舞蹈動作,再唱一首歌。

        后來,我被通知可以去蒼溪縣川劇團參加復(fù)試,老師要我晚上回家跟父母商量。

        我簡直是驚喜交加,終于有一個機會可以翻過鷂子巖了。

        放學(xué)后,我興沖沖地跑著回家,第一時間跟我媽說了。我以為我媽會跟我一樣很興奮,沒想到,我媽臉上烏云密布。

        與其說是找父母商量,不如說,直接看我爺爺?shù)哪樕?/p>

        我爸爸是鐵路工人,十四歲就離開家鄉(xiāng),他們的公司在全國各地修鐵路,只有每年春節(jié)的時候才有探親假回家跟家人過春節(jié),春節(jié)后立即要回去上班,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了中國的鐵路建設(shè)事業(yè)。

        我奶奶在家基本沒有什么地位,更別說我媽了;我媽結(jié)婚前原本是一位耕讀小學(xué)老師,一結(jié)婚就放棄了工作當(dāng)了家庭婦女,在家里說不上話,什么事情都輪不上她做主,所有的事情都要爺爺點頭才行。

        我奶奶和我媽都不敢跟我爺爺說,只能靠我自己了。我不知道哪里來的勇氣,大膽地跟我爺爺說了一下:“爺爺,老師說,我可以去蒼溪縣城參加復(fù)試,以后可能成為一名川劇演員?!?/p>

        完蛋了。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我爺爺臉上的表情包基本上都是鄙夷的神情,聽了我說的話后,他不說話,只顧著喝酒,例牌酒后耍酒瘋。我知道,爺爺又要開始發(fā)飆罵人了,這次主要罵的對象就是我。

        按照慣例,我爺爺罵人的時候,先是拿我奶奶和我媽做鋪墊,因為他知道她們不會反抗。

        先是罵我奶奶軟弱疼我,包庇我,然后是罵我媽教育不合格,才教出這么一個大逆不道、對不起列祖列宗的女娃來。

        那個時候,我并不知道我犯了什么錯,我只深深地記得爺爺?shù)膸拙湓挘?/p>

        “演員?想唱川???以為在臺上很風(fēng)光?你可知道,自古以來都沒有女人在戲臺上唱戲的,即便是有,那唱戲的女人叫戲子!戲子是沒有地位的,三教九流,戲子都排不上號!我們張家祖祖輩輩都是讀書人,從來沒有出過一個戲子?!?/p>

        “給老子記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唯有讀書高!高!高!高!

        被爺爺罵了很多天,各種難聽的話,他都說了,歷史上各種下流的戲子的典故都被他拿來做了反面的范例,負(fù)面情緒堆積如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直到大爺爺在隔壁聽不下去了,親自來我們家勸誡我爺爺,我爺爺才有所收斂。

        從此誰也不敢再提唱川劇的事情。

        因為我爺爺特別重視讀書,即便是家里再窮,我們家的孩子從小就有訂一報一刊的權(quán)力,我們家長期訂的是《中國少年報》《少年文藝》,長大以后,我自己把刊物換成了《人民文學(xué)》還有南京的《春筍報》。

        其他家的孩子好像沒有這種特權(quán),因為訂一年刊物的錢,基本上是一個家庭一個月的生活費,估計還不止。

        搭著綠色包包的郵遞員是我最喜歡看見的人,他每周送一兩次郵件,送來的不是報紙、雜志,就是我爸爸的來信。帶來的都是令人期待的、充滿希望的信息。

        我爸爸很愛我,能感覺得到他對我的寵愛超過了兩個弟弟。

        我擁有喚馬鎮(zhèn)上的第一件毛呢大衣,在女孩子中間我有漂亮的裙子,還沒有參加工作的時候,就有了我自己的第一塊腕表。

        他打過我弟弟們,但是從沒有打過我,在他眼里,我再錯,都是可以原諒的。爸爸在我心里自然是完美無缺的男子漢,我當(dāng)然指望著我爸爸反抗一下我爺爺,至少可以幫我出一口氣啊。

        有一次,快過春節(jié)了,我爸爸回來了,不知道我奶奶做錯了啥,我爺爺抓起一個凳子就想砸我奶奶,被我爸爸奮勇攔下,然后理直氣壯地跟我爺爺論理。

        看見我爸爸跟爺爺吵架,眼看要打起來,我心里很開心,很樂于看見我爸爸取得勝利。

        眼看著我爸爸占了上風(fēng),勝利就在眼前,可是,我爺爺來了一個撒手锏:“你娃娃要造反了?你這個共產(chǎn)黨培養(yǎng)的共產(chǎn)黨員,可以跟父親干架?我倒是想寫一封信去問一下,你們單位的領(lǐng)導(dǎo)是不是要培養(yǎng)一個不孝敬父親的忤逆徒?”

        我們家一共九口人,只有我爸爸是共產(chǎn)黨員,而且剛?cè)朦h不久。入黨前,我爸爸單位還有人來這個鎮(zhèn)上做過調(diào)查,據(jù)說我爸爸在他們單位還是一個小小的干部,為人忠厚老實,踏實上進,有發(fā)展前途。

        一聽我爺爺罵他,要寫信去他們單位,舉報我爸爸在家不孝敬父母,我爸爸立馬就偃旗息鼓,不再跟我爺爺吵架了。

        從此,我爺爺在家里絕對權(quán)威的地位,無人能撼動。

        鑒于我爺爺在家的絕對權(quán)威,后來,我自己也格外努力去討爺爺歡心,比如每個周末幫爺爺?shù)纳痰曩u貨。我口算心算比較快,又機靈,幫爺爺抓住了幾個小偷,讓他少受損失,少挨單位的批評。

        記得有一個人買了爺爺?shù)纳唐?,趁著爺爺不注意沒給錢就跑了,過了一會兒,我爺爺才想起來,在那里唉聲嘆氣。

        我問清了那嫌疑人大致長相,把喚馬場跑了個遍,按照爺爺描述的樣子終于攔住了他。那人本來還想抵賴,我看見他手上剛好提著我爺爺?shù)昀锏臇|西,就壯著膽子跟他說:“要么你付錢給我,要么把東西還我,如果你說你已經(jīng)把錢給了我爺爺,就請你跟我回去和我爺爺對質(zhì)?!?/p>

        剛好那天是趕集,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很多,看見一個大男人跟一個小女孩在論理,大家都駐足圍觀,紛紛贊成我的說法,讓他回去對質(zhì)。

        那人看見人越聚越多,做賊心虛,害怕了,只好把錢付給了我,轉(zhuǎn)頭匆匆走了。

        還有一次,我爺爺單位搞便民活動,建議員工除了賣一些現(xiàn)成的產(chǎn)品,還可以自己加工一些價廉物美的產(chǎn)品,豐富老百姓的生活。爺爺單位負(fù)責(zé)人決定就地取材:蒸饅頭賣。店里的女員工負(fù)責(zé)蒸好饅頭,我爺爺負(fù)責(zé)賣。

        一大框的饅頭,像座小山似的堆在那里,我和姑姑都去幫爺爺看攤。因為商品多,趕集的人又多,趁我們不注意偷拿一個兩個饅頭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在旁邊看見的老鄉(xiāng),有的也會好心提醒我們。

        一次,一個穿著長衫的中年男子偷了我爺爺?shù)酿z頭,有人告訴了我們。

        是一位穿長衫的人,特點相當(dāng)明顯,那個時候,我們鎮(zhèn)上很少有人穿長衫,又指了那人去的方向給我們。

        我拿出短跑的速度追上他,我理直氣壯地問他:

        “你為何偷我爺爺?shù)酿z頭?”

        那人還一本正經(jīng)地反駁我說:“你講笑話哦,小孩子家,別睜著眼睛說瞎話?!?/p>

        我上下打量了一下他,見他一只手藏在長衫下面,我一個箭步上去,揭開他的長衫,看見他手里正好拿著我爺爺單位在鎮(zhèn)上獨家蒸制的饅頭,一邊懟他:“你說,這是啥?”

        一把奪回饅頭,看見那人瞠目結(jié)舌,我才懶得理他。

        跑回爺爺?shù)臄偽?,把饅頭放了回去。

        我心里對那個穿長衫的男子嗤之以鼻,心想,還穿長衫裝斯文人,其實骨子里就是個小偷。

        我年紀(jì)大點后,懂事很多,幫了爺爺不少的忙,爺爺基本上也不再罵我。他知道我在學(xué)校成績也很好,經(jīng)常排第一名,看得出他心里有些得意,常常會偷偷給我?guī)最w水果糖作為獎勵。

        如果那天我們小孩子之間沒有吵架,我就會拿去跟姑姑弟弟們用牙咬開了,大家分著吃。

        一些年后,我父母在喚馬鎮(zhèn)新街修建了新房子,我們就搬到新街住,爺爺奶奶姑姑們?nèi)耘f住在老街。算是分了家。

        我爺爺60歲那年的冬天,我們剛剛放寒假回家,爸爸也回來準(zhǔn)備過年了。

        我去看爺爺奶奶,我奶奶跟我說,爺爺感冒好幾天了,胃口不好,幾天都沒怎么吃東西了,要我跑去鎮(zhèn)衛(wèi)生院叫醫(yī)生上門給爺爺看一下病。

        等我叫來醫(yī)生,看見爺爺躺在床上,床前燒著火爐取暖。

        醫(yī)生上前給我爺爺把了一會兒脈,然后又用手背探我爺爺?shù)谋亲?,過了幾分鐘,醫(yī)生緩緩地說:“他已經(jīng)過世了?!?/p>

        我們?nèi)f分震驚,都搖著爺爺?shù)氖直?,喊他,但,他的確一點反應(yīng)都沒有了。

        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接觸到親人的過世,還這么突然,我腦子一片空白。

        聽奶奶補充描述,等我去喊醫(yī)生的時候,爺爺提出想喝二兩白酒,就是他平常喝的那種我們鎮(zhèn)土產(chǎn)的“五糧液”。只要他想要喝的吃的,我奶奶是二話不說就會答應(yīng)的。二兩酒喝了,我爺爺?shù)故切臐M意足。

        不一會兒,他就過世了,一點痛苦也沒有。

        聽奶奶說,爺爺?shù)哪沟匾彩撬约菏孪冗x好了的。

        我心里更加震驚,仿佛我從來都沒有了解過我的爺爺,他早就看破紅塵,對這個世界不懷任何希望。

        爺爺過世后的好些年,我都在想,我爺爺生前其實是非常孤獨的,在喚馬鎮(zhèn),沒有一個人可以跟他交心,也沒有一個人能真正了解他,走進他的精神世界,他的肉身在這個俗氣的社會上晃悠,而他的靈魂則一直生活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吳家

        緊挨著大爺爺家的是吳家。

        吳家有個吳爺爺,吳爺爺跟我爺爺差不多年紀(jì),跟我爺爺是一個單位的同事,吳爺爺經(jīng)營的是百貨商店,我爺爺經(jīng)營的是副食品商店。

        吳爺爺滿頭白發(fā),清瘦,和氣,尤其勤勞。

        早上7點,鎮(zhèn)上第一個開板子門的人基本上是吳爺爺,聲音果斷有力,然后,就看見吳爺爺拿著雞毛撣子忙里忙外打掃柜臺。

        聽見響聲,我奶奶跟著就去幫爺爺把副食品小商店的門板一張一張地打開,免得爺爺單位有人在一周的會議上批評我爺爺,落得“愛偷懶,不勤奮”的名聲。

        然后,各家各戶都紛紛開門,這個鎮(zhèn)上新的一天便開始了。

        吳爺爺家有幾個兒子我記不太清楚了,那個大兒子特別帥氣,因為都是吃商品糧的人家,長大后自會有工作安排,不愁前程,加上他長得帥,所以印象深刻。

        吳爺爺家算是我們鎮(zhèn)上先富起來的人家,他們家擁有第一臺超過20寸的黑白電視機。

        他們家有了電視機,等于我們鎮(zhèn)上就有了電視。從此,我們這個鎮(zhèn)的娛樂活動就靠他們了。

        每天晚上,他們都會把電視機搬出來,放在一個高高的桌子上,全鎮(zhèn)的人都會聚集在一起看電視。即便是下雨,不方便把電視擺在露天的院子里,他們也要在屋檐下擺個桌子,讓大家看電視劇。直到電視屏幕上出現(xiàn)“再見”二字,遠(yuǎn)近的街坊才覺得這一天真的結(jié)束了。

        記憶最深的是《西游記》熱播的時候,每天晚飯一過,吳爺爺家的大兒子就會把電視機抱出來,放在街中間早早擺好的桌子上,音量調(diào)到最大。一聽見《西游記》的開場樂曲響起,鎮(zhèn)上所有的大人孩子都搬著凳子坐在一起看孫悟空打妖怪。

        全鎮(zhèn)的人坐在一起,專注地看著《西游記》,仿佛一個和睦的大家庭,那真是小鎮(zhèn)最幸福的時光。

        吳爺爺家留給我的是最無私的,最溫暖的記憶。

        孔家

        如果說吳爺爺家的兒子們在鎮(zhèn)上是出名的帥,那么,吳爺爺家斜對面住著這個鎮(zhèn)上的孔家,他們家的女兒最好看。

        孔家來自哪里,我沒有專門去采訪過,但是,我感覺他們出身于貴族。

        鎮(zhèn)上姓孔的有四五戶人家,他們都是親戚,互相往來密切,名字的字派一點都不亂,據(jù)說他們都是孔子家的后代,跟臺灣的孔家是一脈的。

        孔家在我的記憶中有些神秘。

        他們家的房子跟鎮(zhèn)上別的家都不一樣,他們家的房子像古堡一樣結(jié)實,地基都是用石頭砌起來的,大門也不是薄木板拼成的,而是厚厚的兩扇木門,每扇木門上都有一個銅環(huán)。這對銅環(huán)讓這套房子顯得身份尊貴,與眾不同。門廳挑梁很高,冬暖夏涼。

        因為尊貴,有肅穆感,要踏進他們的大門,也需要有足夠的勇氣。

        他們家有五個女兒,個個都很美,在那個沒有整形美容的年代,她們秀發(fā)披肩、明眸皓齒、談吐優(yōu)雅,那真是天生麗質(zhì),貨真價實,在鎮(zhèn)上有“五朵金花”之美譽。

        孔家那個和爺爺差不多年紀(jì)的孔爺爺,不常在家,他好像在外省工作,直到他退休了,才回鎮(zhèn)上居住。

        孔爺爺?shù)母赣H那時還在,是鎮(zhèn)上年紀(jì)最大的老人。他身材高瘦,衣著很有品位,有時候還戴頂黑色或者深藍(lán)色氈帽,只是眼睛看不見東西,走路需要拄一根拐杖。

        只要聽見青石地板上“橐橐橐”的聲音,就知道是孔家的老爺爺從街那頭的“孔古堡”走到街這頭“孔二姐”這里來。

        這“孔二姐”是我奶奶叫的。

        “孔二姐”是孔老爺?shù)拿妹茫彩侨跻?,看東西的時候,要把眼睛湊得很近很近。她一生未婚未育,孤孤單單一個人生活,后來她從別的兄弟那里過繼了一個兒子來跟她一起生活,這個兒子跟我大姑姑一般大小,他們是同班同學(xué)。

        “孔二姐”有一個絕活,就是她手工包的松花皮蛋,讓我奶奶贊不絕口,一直當(dāng)寶貝。

        我想,我奶奶為何那么稀罕“孔二姐”家的皮蛋,完全是因為我爺爺特別愛吃“孔二姐”包的松花皮蛋的緣故。

        我爺爺最喜歡用“孔二姐”包的松花皮蛋下酒,它跟“張飛牛肉”一樣吸引著我爺爺。

        “孔二姐”的皮蛋,是用鎮(zhèn)里老鄉(xiāng)專門在野外放養(yǎng)的鴨子下的鴨蛋,加上“孔二姐”的兒子在山里砍的柏樹松樹枝丫燒成的灰,用秘方調(diào)制出特別的材料包成的皮蛋,密封后放置半個月。開封后的皮蛋,剝開一看,蛋白晶瑩剔透,蛋黃紅得出油,尤其是晶瑩剔透的蛋白上,有柏樹枝、冰花一樣的圖案。

        每當(dāng)這個時候,我奶奶就說,這是正宗的“孔二姐”皮蛋。

        每年過年過節(jié),我奶奶都會儲存一些“孔二姐”皮蛋吃。一直到我上大學(xué),我奶奶都還會給我寄來“孔二姐”皮蛋,一直到“孔二姐”離世。

        孔家的旁系家庭很多,每個家庭又各自有很多孩子,孩子的年齡大小也差不多,多到我都分不清哪個是哪個家的,哪個是長輩,哪個是晚輩。

        孔家的男孩子也是眉清目秀的,我記得有一個男孩子叫孔凡勇,是我弟弟的小學(xué)同班同學(xué)。

        后來,我弟弟出來讀書工作了,他沒有再讀書,年紀(jì)大一點就去外省打工,據(jù)說是跟一些老鄉(xiāng)一起在金礦里淘金。

        有一次金礦發(fā)生礦難,他不幸遇難。

        聽到這個消息,鎮(zhèn)上的人都非常惋惜,說他剛結(jié)婚不久呢,還沒有孩子,他的人生多么遺憾啊。

        孔家另一戶人家,有一個女孩子叫小翠,比我年紀(jì)小一些,長得秀氣可愛,也很溫柔,待人特別有禮貌。小時候我還有印象,她也會跟我們一起玩打仗的游戲。長大后,我出來讀大學(xué)了,她跟著老鄉(xiāng)去東莞打工,進了工廠當(dāng)女工,用手做玩具。

        有一次車間出了事故,她的一只手被卷進機器里了,一只手沒有了。

        廠里賠了她工傷的錢,拿到賠償?shù)腻X以后,小翠回了喚馬鎮(zhèn),她再也沒有回去東莞打工了。她在喚馬鎮(zhèn)修建了自己的房子,和喚馬鎮(zhèn)的一男子結(jié)婚了,婚后有了孩子,在鎮(zhèn)上開了一家日雜百貨商店,生活過得幸福美滿。

        有一年我回家鄉(xiāng)給我爺爺和父親上墳,還在她的小店里買過祭拜的紙錢、鞭炮、蠟燭。

        她的生活并沒有因為失去一只手而留下陰影,我看見她臉上的笑容很自然,很熱情很親切地跟我打著招呼。

        周家 菊琳

        “孔二姐”隔壁就是周家,周家有兄弟姐妹好幾個,跟我們年紀(jì)相仿的一個叫菊琳,一個叫秀娃,是周家最小的倆姐妹。

        菊琳年紀(jì)跟我大姑姑一樣大,她們倆也是小學(xué)和初中的同班同學(xué),好朋友;我跟秀娃、我小姑三個年紀(jì)差不多,我們仨在一起玩的時間最多。

        我爸爸是鐵路工人,輾轉(zhuǎn)在全國各地修鐵路,穿越過大半個中國。有一年回家過年,我爸爸給我媽買了一個收音機,我媽用來聽新聞和音樂。在還沒有電視機的年代,那估計是當(dāng)時整個喚馬鎮(zhèn)最有格調(diào)的用品了。

        那個時候,鎮(zhèn)上很少有娛樂活動,我們兩家的姑娘們就在周末、晚飯后互相串門,坐在一起聽“小喇叭開始廣播了”。

        夏天,很熱很熱,房子跟烤過似的。

        當(dāng)時空調(diào)是啥東西,我們都不知道,電扇也沒聽說過,三伏天,特別悶熱的夜晚,我們幾個姑娘就會相約去東河,在有個“隆干”附近的河域浸在水里納涼。

        每一場洪水之后,那里的沙特別細(xì)膩,金黃金黃的,我們穿著內(nèi)衣,在水里泡一會兒,又在沙地里坐一會,直到后半夜,月亮升起來了,天氣涼快了,才回家。

        這個地方,是屬于我們幾個女孩子獨有的。

        鎮(zhèn)里的男人們則去上游,在有個叫“焦灘”的地方,聚集在那里巨大的石板上納涼、聊天,或者也在東河里泡著。

        一直等到夜深了,天涼下來,才各自回家。

        我們幾個姑娘從小學(xué)到初中,都基本每天在一起玩。

        一直到初中畢業(yè),我們都沒有機會離開過喚馬鎮(zhèn)半步,外面的世界都被擋在鷂子巖之外。

        因為交通不便利,又偏遠(yuǎn),加上窮,每個暑假和寒假,無處可去,我基本是在抄書中度過的,抄的句子和段落,然后我們幾個姑娘會互相分享。

        在這幾個姑娘中,我和菊琳走得最近,因為,我發(fā)現(xiàn)她跟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我們都特別喜歡文學(xué)。

        因為菊琳比我大,她借書的途徑比我多,一般她借來的書,她看完后,會給我分享一下,說好借一個晚上,最多不會超過三天,我就抓緊時間讀書,美妙的段落和句子,我都會抄下來。

        因為有共同的愛好,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聊天,從談?wù)撐膶W(xué)開始,到思考我們各自的未來。

        我們必須要飛越這鷂子巖,離開喚馬鎮(zhèn)。

        可是,我奶奶說,離開這座山,還有更高的山,四川的山多,又高又大,走不完的。

        我爸爸每年春節(jié)從鐵路單位回家過年,要坐火車,再坐汽車到張王鎮(zhèn),再走一個多小時,到渡口,坐渡船,再從鵝卵石中間穿越河壩,才能回到家。

        我們從我爸爸的口中證實了我奶奶的話,這鷂子巖還不是最高的,還要翻越秦嶺才算是真正離開了四川的大山。

        我爸爸回來休探親假,都會帶很多禮物,我最喜歡的就是新衣服還有糖果。

        每當(dāng)我爸爸回來,我家就仿佛提前開始過年一樣,菊琳和秀娃也會來玩,聽我爸爸講山外新奇的世界。

        后來,我大姑姑因為是城鎮(zhèn)戶口,初中畢業(yè)就進縣城的工廠當(dāng)了國家工人,未來有了保障。

        菊琳是農(nóng)村戶口,要改變命運只能參軍、讀大學(xué),否則,只能在家種地,或者在小鎮(zhèn)跟她父母一樣做個小生意。

        我大姑姑進廠當(dāng)了工人以后,就沒有寒假和暑假了,菊琳讀了高中,我還在喚馬小學(xué)讀初中,寒假暑假菊琳回喚馬鎮(zhèn)來,自然就是跟我一起玩了。

        我們最喜歡去的就是“隆干”,那些用大礁石壘起來的堤壩。

        菊琳、我、秀娃、我小姑姑,我們四人坐在堤壩上,看夕陽,吹河風(fēng),談人生和理想。

        我們就是從那個時候知道人生和理想的。

        菊琳的理想是考上大學(xué),做一個有知識的女性,改變自己是一個農(nóng)民的命運。

        我的理想當(dāng)然也是要考上大學(xué),離開這個叫“喚馬”的地方,成為一個見多識廣、對社會有用的人。

        初中有一個暑假,菊琳在她高中學(xué)校借回來一本書《歐也妮·葛朗臺》,那是我一生中讀到的第一本外國名著。

        過了幾年,我們都長大了。

        菊琳沒有考上大學(xué),她回到喚馬鎮(zhèn),跟她父母、哥哥嫂子住一起。

        我也沒有讀成四川省重點高中南充中學(xué),為了能早一點出來工作掙錢,幫助家里減輕負(fù)擔(dān),我讀了蒼溪師范。

        蒼溪師范有圖書館了,我讀了很多書,看了很多的文學(xué)雜志。

        因為喜歡文學(xué)和寫作,我從讀師范時開始發(fā)表散文、詩歌,還有詞曲作品。我15歲左右開始給《人民文學(xué)》投稿,雖然沒有發(fā)表,但是我收到了《人民文學(xué)》雜志編輯的改稿信,在別的雜志和報紙有不少作品發(fā)表了。

        我知道了海明威,讀了他的傳記,讀他的小說,受到他的影響,我從那時立志要跟海明威一樣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

        后來,經(jīng)過《人民文學(xué)》保送和推薦,我離開家鄉(xiāng),坐上了火車,翻越了秦嶺,來到了上海,讀上了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作家班。

        暑假回來,我還是跟菊琳一起去“隆干”坐著吹風(fēng)。明顯地,她有了心事。

        這個暑假,她經(jīng)常單獨跟我去河壩、“隆干”走走,一走就幾個小時,她把心事跟我說了:她到了該談戀愛的年紀(jì)了,不能老是跟著父母生活。

        她的父母希望她嫁到一個家庭條件好的,至少是區(qū)一級或者是縣一級的地方,希望她一生幸??鞓钒部?。

        我相信,這是我們那個鎮(zhèn),以至于天下所有父母對孩子的心愿。

        她和父母有了矛盾,甚至是沖突。

        因為她愛上了一個男孩子,這個男孩子我見過,但不熟悉。

        這個男孩子在我的記憶里是中等身材、五官精致、白凈、不善言辭,非常文靜,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文質(zhì)彬彬。

        我對他的印象良好。

        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菊琳的父母非常反對,尤其是她的父親。

        我猜測,菊琳父母反對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男孩子的家在農(nóng)村,估計比菊琳家還窮。她的父母覺得以菊琳當(dāng)時的條件至少可以嫁到元壩區(qū)或者蒼溪縣城,而不是一個山溝里。

        菊琳和她父母的矛盾沖突大起來,我也不敢去她家了。

        她把我約到河壩里,對我說:為了要嫁給這個男孩子,她愿意跟父母決裂。

        我記得我當(dāng)時是支持她的。

        我說,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我支持你。

        我記得暑假要結(jié)束的時候,我想去跟菊琳道別,但是,遠(yuǎn)遠(yuǎn)地聽見她的母親在罵她:

        “要嫁到那么窮的地方,以后咋辦?長得好看有啥用?能當(dāng)飯吃嗎?”

        我知道她已經(jīng)跟父母攤牌了:非他不嫁。

        父母也沒有辦法了,只能罵她一頓。

        我也就離開家鄉(xiāng)繼續(xù)讀書,在心里祝福她,唯愿她好運。

        讀了幾年大學(xué),畢業(yè)后我來到了廣州,成了一名社會新聞記者。在廣州沒有住的地方,最初的幾年都是住在報社的夜班宿舍里,在廣州也沒有親戚朋友,完全要結(jié)識新的朋友,全靠自己白手起家。為了節(jié)約回家的路費,我連續(xù)好幾年沒有回家,直到我爸爸腦溢血突然去世。

        因為父親的突然離世,那一次,我回家待了一個月。

        家里只剩下奶奶和母親。所有的奮斗都會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

        在家鄉(xiāng)的那一個月里,我聽到了中斷了幾年的關(guān)于菊琳的消息:

        菊琳按照她自己的意愿跟她深愛的男子結(jié)婚了,結(jié)婚后,有了一個愛情的結(jié)晶:生下一個男孩子。

        結(jié)婚后的生活,大家都知道,談戀愛的時候,都是情長紙短,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一旦進入婚姻后的實質(zhì)生活,愛情的神話終將被打回原形,柴米油鹽醬醋,都是需要錢的。結(jié)婚后的菊琳為了掙錢養(yǎng)家,每當(dāng)喚馬鎮(zhèn)趕集,她都會提前一天回到娘家,準(zhǔn)備第二天擺攤賣小吃,起早摸黑,就是為了多賺幾個錢。

        我出去讀大學(xué)加上工作后沒有回家鄉(xiāng)的幾年,改革的春風(fēng)也吹到了喚馬鎮(zhèn),那時,不分城鎮(zhèn)居民戶口,都可以去大城市打工,成為女工,可以憑自己的勞動掙到更多的錢。

        所以,那些年,我們喚馬鎮(zhèn)陸陸續(xù)續(xù)有很多人都背井離鄉(xiāng)去沿海發(fā)達(dá)地區(qū)當(dāng)農(nóng)民工。

        菊琳為了她的家能富裕起來,也打算外出打工。

        1996年春節(jié)一過,她和她的侄女一起,跟隨已經(jīng)到過廣東的鄰居,實現(xiàn)富裕的夢想。

        按照時間先后計算,菊琳甚至比我更早到達(dá)廣州火車站。

        因為,1996年初,她就出現(xiàn)在廣州火車站,而我是1996年6月大學(xué)畢業(yè)才踏上廣州這片熱土。

        我覺得我是幸運的,我背著一個牛仔包、幾本書,幾件衣服,來到廣州,從一無所有,到在廣州安家落戶,有了很多親人般的朋友,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穩(wěn)定的工作,有五險一金,有了自己喜歡的事業(yè),并在這里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成了一名記者和作家。

        然而,我童年的小伙伴菊琳,她的悲慘命運就是從踏上廣州的那一刻開始的。

        連續(xù)幾年,我一直想寫一寫她的故事,但是,我無從下筆,我也不知道從哪里開始。直到有一天,我媽在電話里說,喚馬鎮(zhèn)的人說菊琳死了,死在蒼溪縣某個瘋?cè)嗽豪锪恕?/p>

        自從我奶奶去世后,我媽已經(jīng)跟我和弟弟在廣州生活好幾年了,她也是聽老鄉(xiāng)給她打電話說的,知道這個消息后,我媽又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

        接到這個電話,我久久地說不出一句話來。

        原本被生活磨礪得粗糙的心,沉寂了許久后,突然涌起了一陣悲傷的氣息,仿佛吃了一口芥末。

        放下電話,我的眼淚掉了下來。

        2019年春節(jié)前,我找到了秀娃的聯(lián)系方式,找到了喚馬鎮(zhèn)好多認(rèn)識菊琳的老鄉(xiāng)、她的家人等,終于還原了她的一些生活片段,現(xiàn)在記在這里,以表達(dá)我的哀思。

        1996年春節(jié)后不久,廣州還比較冷,但是廣州火車站卻是熱火朝天,一天24小時,每時每刻都有從全國各地來淘金的成千上萬的人們,像洪流一樣涌向廣東。

        菊琳就是滾滾紅塵中的一顆微粒。

        經(jīng)過老鄉(xiāng)的引薦,她到了東莞某個五金廠當(dāng)工人,她因為高中畢業(yè),算是有文化的打工妹,收入應(yīng)該是不錯的。

        離開喚馬鎮(zhèn)幾個月后,家里的哥哥嫂子收到了菊琳寫的信,信中說她在廣東掙到錢了,她要在5月左右回到喚馬鎮(zhèn),給她母親辦一場生日宴會。

        1996年那個時候,蒼溪縣城一名國家公務(wù)員的工資估計都才300元左右,而在廣東打工的人,可以拿到500到800元一個月,那時的廣東真是給人遍地黃金的感覺。

        幾個月下來,估計菊琳有超過1000元的存款了(這個數(shù)據(jù)是我根據(jù)當(dāng)時的情況保守計算的),而1000元相當(dāng)于那個時候喚馬鎮(zhèn)一家人一年的存款。

        菊琳的嫂子說,家里收到這封信,以為她真的很快就要回來給她母親辦生日呢。

        可是,這信收到后幾天,一封加急的電報發(fā)來喚馬鎮(zhèn),說菊琳在東莞瘋了,希望家里有人去接她回來。

        據(jù)說這封電報是四川射洪縣一個老鄉(xiāng)發(fā)的,是看見菊琳在東莞街頭流浪,用粉筆寫在墻上的求助信息,寫了她哥哥的名字和聯(lián)系地址。

        菊琳的嫂子回憶,收到這份電報后,周家的親戚也曾打算湊足路費去找菊琳,但是后來也沒有一個核心的人出來牽頭,很多親戚都沒有去過廣東,電報的真假也不清楚,具體去哪里找她,也是個問題。

        所以,去廣東尋找菊琳的事也停止了運作。

        菊琳的侄女說,她跟菊琳姑姑是在廣州火車站分手的,她自己搭車去找男朋友的姐姐了;菊琳姑姑則跟著鎮(zhèn)上的鄰居去了東莞進廠當(dāng)工人。

        幾個月過去了,菊琳杳無音訊。

        正在家里人以為菊琳消失了的時候,剛好一位喚馬鎮(zhèn)上的司機,在蒼溪縣長途汽車站看見了像乞丐一樣的菊琳:她頭發(fā)已經(jīng)結(jié)成了餅,渾身發(fā)臭,估計已經(jīng)很久沒有洗過澡了。

        她被好心的喚馬鎮(zhèn)老鄉(xiāng)順路捎帶到張王,她在張王鄉(xiāng)路邊下車,自己走回了夫家。

        據(jù)說她夫家的人看見菊琳回來的樣子,全家都非常震驚,他們立即燒了一鍋熱水,讓她洗了個熱水澡,她的老公也趕忙去給她買了一身的新衣服穿上。

        第二天,穿上新衣服的菊琳,跟她的老公一起回了娘家,參加了侄女的婚禮。

        原來,身無分文的菊琳,從廣東東莞一路乞討回了四川。據(jù)說在南充的時候,還遇見一位軍人,給了她100元錢,她靠這100元錢,才回到了蒼溪縣。

        她從廣東東莞出發(fā)回到四川蒼溪,在路上大約花了10個月。風(fēng)餐露宿的10個月,到底是怎么過來的,她自己也記不清了,我們也無從知曉,只能靠想象填補那些艱辛。

        菊琳的侄兒當(dāng)過兵,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伍回到喚馬鎮(zhèn)。他說,他的菊琳姑姑肯定是在廣東東莞遇見壞人了,菊琳姑姑曾經(jīng)跟他回憶過,說她領(lǐng)完工資后的某一天,跟廠里的幾個女工一起吃飯,吃著吃著,其中一個女人用一張手巾一樣的東西捂了她的鼻子和嘴巴,然后她就不省人事了,等她清醒過來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一個垃圾桶里,身上的錢沒有了,耳朵也被割了一半。

        剛回到家鄉(xiāng)的時候,大家覺得她吃飯睡覺都很正常,沒什么異常。但是,時間長了,家人漸漸地發(fā)現(xiàn)她一個人獨自待著的時候會自言自語,也會大聲尖叫。

        家里人把她帶到醫(yī)院去看醫(yī)生,身體應(yīng)該是沒有什么毛病的,就是精神狀態(tài)時好時壞。

        過了幾年,又聽說菊琳離婚了。

        離婚后,她一直住在娘家,跟哥哥嫂子一起生活,還有她的妹妹秀娃、她的侄兒侄女都有照顧她。

        有一年春節(jié),我回喚馬鎮(zhèn),與我奶奶和母親一起過年,菊琳知道我回來了,還跑來找我玩。

        我看見她精神狀態(tài)不錯,她還主動詢問我在廣州工作如何,關(guān)心我有沒有結(jié)婚?

        我也好想問她:在廣東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既然當(dāng)初那么決絕地要嫁給他,后來為什么要離婚?

        自從我爸爸突發(fā)疾病過世后,我奶奶經(jīng)受不了打擊,摔了一跤,摔壞了腿,行動不便,隨時需要照顧,所以奶奶經(jīng)常叫我?guī)兔δ眠@拿那,我樓上樓下跑來跑去,沒有完整的時間和菊琳聊天。

        菊琳也急著準(zhǔn)備過年的食材,匆匆跟我道別,說:你有空來找我玩哈。

        我說:好。

        然后,她就一溜煙跑了。

        因為是冬天,我記得她那天穿了一件紅色的毛衣。

        那個穿著紅色毛衣從我家門口跑過的菊琳,那是我和她的永別。

        而菊琳一生所鐘愛的男子,我是再也沒有見過。

        看漲水

        每年夏天,是喚馬鎮(zhèn)的雨季,總有幾場洪水發(fā)生。

        如果某一年的夏天,連續(xù)下雨一個星期,那我們就知道有洪水好看了。

        只要一發(fā)洪災(zāi),鎮(zhèn)上的人就跟過年似的,大人孩子都十分興奮。

        尤其是孩子們,最開心了。

        有一年洪水漲到我們家后門了,坐在門檻上就可以泡腳了。

        爺爺奶奶,我媽,他們這些大人正忙著張羅著搬家,要搬到鎮(zhèn)政府去,據(jù)說縣里區(qū)里的領(lǐng)導(dǎo)都特別關(guān)心大家的安全,千萬不要出人命。

        爺爺奶奶和我媽,他們先把糧食搬出去,還有衣服什么的。沒有大人有空管我們,大姑姑和我排排坐在廚房后門的門檻上,把腳放在水里攪和著,開心地唱著兒歌。

        我們玩得正起勁,爺爺見狀,生氣地像抓小雞一樣一手提一個,讓我們跪了半天。

        又過了幾個小時,洪水退了,我們又搬回家了。這樣的快樂日子真是太刺激了,我心想,就是挨了一頓打,也是值得的。

        鎮(zhèn)上也有不少喜歡看熱鬧的大人,專門會選擇最寬闊,視角最廣的最佳觀景點,站在那里看著洪水慢慢漲上來,還有的人端著飯碗來最佳觀景點,一邊吃飯一邊看著漲水,直到家里人尋到這里罵罵咧咧的,才肯回去。

        上游無論是沖下來什么,比如一頭豬、一根樹、一堆樹枝,人群中就會躁動起來,互相大喊著“快看快看,那頭死豬”,大家都會你擠著我我追著你跑著追著看,直到什么也看不見了,才罷了,再等下一個驚喜。

        記得有一年上游沖下來一個男孩子,他緊緊地抱著一根木頭,估計都沒有力氣喊救命。他路過喚馬鎮(zhèn)的時候,一直看著路邊看熱鬧的人們。洪水猛烈上漲,看見他的人也沒有能力施救,沒有電話打120、110,也沒有相機,大家只有聲嘶力竭、奔走相告:我看見一個男孩子沖下來了,他沒有喊救命,但是滿眼驚恐。

        上游沖下來一個男孩子的新聞,一會兒就傳遍了喚馬鎮(zhèn)每家每戶。

        鎮(zhèn)上的人聽見這個事情后,都在惋惜,唉,不知道是哪里的、誰家的孩子,會不會被淹死了?真是造孽??!

        好在抱著木頭的男孩子被沖到喚馬鎮(zhèn)下游一個叫“漩塘窩”的地方,被當(dāng)?shù)氐拇迕窬攘?,然后這個孩子在“漩塘窩”這個地方的農(nóng)民家吃飽了飯,換了身衣服,住了一兩日,等洪水退了,他自己才走路回家了。

        只不過,這個事情的結(jié)果,是等洪水退去,“漩塘窩”來趕集的村民說起的。

        不管是怎么知道的,這樣的結(jié)果是特別圓滿的。

        那個消息是我童年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了,有人居然會從死神的手里活過來。

        喚馬小學(xué)

        我們鎮(zhèn)有一所學(xué)校,叫喚馬小學(xué),雖然叫小學(xué),但是也包含初中。不知道現(xiàn)在這些年小學(xué)和初中有沒有分開。

        我們鎮(zhèn)面積大,人口也不少,喚馬鎮(zhèn)上所有的小孩小學(xué)和初中,都是在這里度過的。

        學(xué)校不大,當(dāng)時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圖書館,要看書,只能借,或者只能抄。

        好在這所學(xué)校的校長牟學(xué)良先生非常重視教育,經(jīng)常鼓勵我們讀書。其實他的理論跟我爺爺是一樣的: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雖然只是一個鎮(zhèn)的中心小學(xué),但是在牟學(xué)良先生的教育理念里,德智體美勞一樣都不能少,所以,除了語文數(shù)學(xué),我們從小就有體育課、音樂課、美術(shù)課。上美術(shù)課的老師叫李自鵬,還是一位民間剪紙藝術(shù)家。

        喚馬小學(xué)教過我的老師,對我都非常好,能走上熱愛文學(xué)的道路,也跟得到那幾位語文老師的厚愛有關(guān)。

        我還記得我的小學(xué)語文老師叫劉永松,他對我寫的作文都是贊賞有加,我即便是一個造句,句子精彩的,他也會在班上讀,不僅在我們班讀,還在其他班進行推廣。

        我寫的作文,他還會拿到高年級去朗讀,這無形中給了我極大的鼓舞。

        因為我從小喜歡種花種草,我在垃圾場發(fā)現(xiàn)一棵小桃樹,我把它挖了回來,種在我家后院的菜園里,每天放學(xué)后第一時間就去看它,給它澆水,和它說話。第三年小桃樹居然開花了,我很開心。

        小學(xué)五年級,全鎮(zhèn)舉行小學(xué)生作文大賽,我寫了《小桃樹快長大》,就寫了這棵小桃樹的生長經(jīng)歷。

        我因此得了第一名和一等獎,獲獎的喜報紅紙張貼在學(xué)校的張貼欄里,劉永松老師在各個班讀了這一篇作文,贊美之詞溢于言表,讓我感到無比自豪,那種光環(huán)至今都鼓舞著我。

        后來讀了初中,語文老師是茍喜昌,他對我也是格外厚愛,我寫的作文他經(jīng)常要求別的同學(xué)學(xué)習(xí),有時候還要同學(xué)背誦,搞得我自己非常慚愧。

        后來我上了復(fù)旦大學(xué)、南京大學(xué),拿到了學(xué)位,參加了工作,當(dāng)了一名社會新聞記者,成了廣東作協(xié)文學(xué)院一名簽約作家;然后,這些年我還在工作之余經(jīng)常繼續(xù)學(xué)習(xí),讀了兩年暨南大學(xué)新聞與傳播學(xué)院的研究生班,讀了兩年中山大學(xué)管理學(xué)院的EMBA班。

        或許,以后我還會繼續(xù)讀書,繼續(xù)學(xué)習(xí)。

        在我們當(dāng)今的社交話題里,經(jīng)常有關(guān)于母校的爭論。

        比如有一天,因為某位大學(xué)校長公開讀錯別字出丑,或者某個大學(xué)最近出了丑聞,大家就會在新型的社交平臺上因為這是誰的母校,而爭得面紅耳赤,各不相讓。

        突然,一位朋友發(fā)言說:“我是沒有母校的。”

        這話真是太好了!他簡直說出了我的心聲。

        其實,出社會這么多年,我才是一個沒有母校的人,盡管我自己在大學(xué)里讀書很認(rèn)真,因為上大學(xué)的機會珍貴而更努力,掙的學(xué)分甚至比很多同學(xué)更多,但是有很多人,包括身邊的同事、單位的某些領(lǐng)導(dǎo)還是覺得你血統(tǒng)不夠純正,看你的眼光評價的語氣多少帶著嫌棄。

        這些微妙的細(xì)節(jié),我都是看得見的。

        但是,我清楚,我聽課、讀書獲得的知識并不比誰低一等,我也從來沒有想用某個牛掰的母校為自己臉上貼金。事實上,我就是一個沒有母校的人,如果非要以自己受過最好的、最純正的教育來定義母校的話,我想,我真正的母校是:

        喚馬小學(xué)。

        喪事

        喚馬鎮(zhèn)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節(jié)奏,也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50年前的老房子已經(jīng)絕跡,青石板路早就沒有了,很多老鄰居都搬離了喚馬鎮(zhèn),去到蒼溪、廣元、南充、成都等城市生活。

        但是,喚馬鎮(zhèn)的人口不僅沒有減少,而是還在不斷地增加,每一次回去,都有很多不認(rèn)識的人住在我媽家的附近。

        以前鎮(zhèn)上的房子只有宅基地證,現(xiàn)在的房子基本上都有房產(chǎn)證。喚馬鎮(zhèn)也有了正牌的商品房。

        有幾十年實行計劃生育,一對夫婦只能生一個孩子,超生孩子只能偷偷摸摸地進行,跟計劃生育干部捉迷藏。

        最近十年,鎮(zhèn)上每家每戶都至少有兩個孩子,尤其是汶川地震發(fā)生后,以及開放二孩后,鎮(zhèn)上的人們都踴躍生孩子,所以,每當(dāng)遇見趕集,看見喚馬場上人頭攢動,那種掩飾不住的、旺盛的生命力令人過目不忘。

        新的生命不停地誕生,老去的個體也在消失。

        我親歷過爺爺?shù)娜ナ?、父親的去世、奶奶的去世、外公外婆的去世。

        最初的關(guān)于死亡的記憶并不是那么悲傷,反而像一場慶典,相當(dāng)有儀式感。

        我那時還沒有上小學(xué),鎮(zhèn)上也沒有幼兒園,交通也不便利,不要說鐵路、高速公路,連省道都沒有,只有基根道,因為一座山豎在鎮(zhèn)前,一條東河橫在鎮(zhèn)邊,喚馬鎮(zhèn)仿佛就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要想去縣城或者離開這里,得先坐渡船,再步行大約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dá)隔壁一個叫“張王”的鄉(xiāng)鎮(zhèn),這個地方有路過的汽車,你得站在路邊招手,常常是很多車呼嘯而去,你根本就不知道哪輛車會停下來,搭上你,去遠(yuǎn)方。

        這個鎮(zhèn)基本上是封閉的,幾乎與世隔絕,鎮(zhèn)上難得有一件大事。只要一家有事情,就是鎮(zhèn)上的事情。

        有人家結(jié)婚,擺酒席,只有大人能去,小孩子很少有名額去。

        那時各家普遍比較窮,一個星期能吃一頓肉,那就算是很富有了。只有在結(jié)婚或者辦喪事的時候,才有美味佳肴。

        正式的酒席,小孩子輪不上大吃大喝一頓,但是死去一個人,舉行土葬的儀式小孩子就有機會可以吃得到肉。

        有一次葬禮,讓我一生都難以忘記。

        因為鎮(zhèn)上住的人家不多,大家都像親人一樣,誰家出了大事都會去幫忙。

        那一次,因為去世的是一位老人,辦的喪事很隆重。

        這位老人去世后,先由這家人的親戚挨家挨戶去通知鎮(zhèn)上的人家,大致意思是家里的老人不幸去世了,已經(jīng)找風(fēng)水先生看了下葬的時辰,選好了墓地,現(xiàn)在開始準(zhǔn)備酒席。他們常常都會很謙卑地說:“家里的老人去世了,現(xiàn)備薄酒一杯,粗茶淡飯一餐,懇請您家派個代表去聚一下,一起聊聊天,寄托哀思?!?/p>

        每家去吃酒席的代表一般是家中地位最高的人,順便要給禮金。辦事的人家,會請一個靠得住的親戚收禮金,一邊收,一邊招呼著來吃酒席的鄉(xiāng)親,同時會拿一個小本子記著,張三李四送了多少錢,等送禮的人家下次有事的時候,參照這個禮金數(shù),回給這家。

        發(fā)喪的時間一般是清晨,各家各戶會出一個有體力的壯漢去抬棺柩,有人在前面撒紙錢,給死去的人引路,把他的靈魂帶往新的居所,然后是抬靈柩的、哭的、放鞭炮的。

        最后面跟著我們這些看熱鬧的小孩子。

        孩子們一邊想著看熱鬧,一邊是想著吃下葬時給去世的人準(zhǔn)備的一罐好吃的,我想,是活著的時候吃得不好,過世了,要被埋進土里了,要飽飽地吃一頓。

        我記得那家人做了一盆回鍋肉,用一個大的瓷盆裝著,陪葬的土陶罐子已經(jīng)裝滿了,還有大半盆熱氣騰騰的、香噴噴的五花肉做成的回鍋肉,放在挖好的土井里的棺柩上。我記得那個薄霧繚繞的早上,很多人都去搶著吃,不僅是孩子,大人也去搶。

        我當(dāng)時不到7歲,估計是年紀(jì)太小,擠不到人群前面去,所以一直沒有吃到回鍋肉。

        這時,我大爺爺在人群中喊我的乳名,大爺爺是抬棺柩的壯漢之一。他一邊喊我,一邊用兩個指頭夾著一片回鍋肉來給我,讓我吃。

        我什么都沒有想,就接過來,吃了。

        是非常好吃,四川的家常菜,誰家都做得不差,只是那時不常吃而已。

        我們鎮(zhèn)上的人有個傳說,小孩子吃了這樣的有儀式感的食物,長大以后膽子大,什么也不怕。

        可是,等這個事情過去了好多年,我想起來心里還是很難受:首先,我覺得我吃了死去的人該吃的東西,很后悔;其次,那時吃得很不衛(wèi)生,基本上沒有筷子,大家都是用手拿的,現(xiàn)在想起來還想嘔。

        雖然這事情已經(jīng)過去40年,但我一直耿耿于懷,忘不了那種本真的土豬肉的香味,忘不了那種儀式感。

        一場葬禮,仿佛是一場慶典,喧鬧了半天,才結(jié)束。

        一個人的死去,隨著時間流逝而被淡忘,只有那種回鍋肉的香味讓人難以忘卻。

        后來還有一個我從來沒有見過的,也不知道他姓名的人死了,也讓我難以釋懷。

        那時,我已經(jīng)開始讀初中了,已經(jīng)有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憂愁,比如我自己的前途,比如我是不是能飛越這鷂子巖,即便是飛越了,是否能尋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經(jīng)常在后門河邊的山坡上種花,種桃樹,種各種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每天澆水,指望著它們一天天長大;然后,我就坐在后門的門檻上,讀書,復(fù)習(xí)功課,也會看我們家訂的《少年文藝》之類的刊物。

        書讀完了,我經(jīng)常坐在門檻上望著東河擺渡的渡船,渡著來來回回的人。我也會望著鷂子巖發(fā)呆,想著它過去的樣子,有人說,幾千年前,這里是海底。

        誰知道呢。關(guān)于鷂子巖的前世,是沒有資料可查的,只是聽聽傳說罷了。

        尤其快到春節(jié)的時候,我預(yù)算著我爸爸回家過年的日子很近的時候,我就每天坐在門檻上,望著那山坡上走過來的人,看看那中間是不是有我的父親。

        我等待我的父親,每年都那么熱切地期待著他回來,因為,他給我買的禮物都帶著外面大城市的氣息;我知道,我父親為了春節(jié)的時候全家人都有一個禮物,他自己得省吃儉用。

        我心里能懂得父親那種無私的對全家人的愛。

        有一個周末,我們不用上學(xué)。我在家寫作業(yè),突然,我聽見從鷂子巖半山腰傳來鑼鼓和嗩吶聲。嗩吶聲很尖,拖得很長,顯得無比的凄涼。

        我趕緊跑出去看,果真不是結(jié)婚的隊伍,而是一隊送葬的人。

        因為,我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他們中間有人抬著用白色的紙和新鮮的柏樹枝扎成的花圈。

        我媽說,那是一個外出打工的人,出了意外死在外面了,家里人要求人要送回喚馬鎮(zhèn)的老家來安葬。

        改革開放之前,喚馬鎮(zhèn)很多村有很多閑置在家的勞動力,往往都是白白浪費,只能在家打麻將。后來,漸漸有人出去打工了,剛開始的時候出去的多半是男人,年輕的,小學(xué)讀完沒有考上初中的,初中讀完沒有考上高中的男子,都會出去打工。

        出去打工的人,過年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有錢拿回家,又見過世面,來鎮(zhèn)上趕集的時候,都有幾分神氣,用四川土話說是“冒包得很”。

        他們?nèi)ジ傻幕疃际强嗔睿热缭诿旱V里挖煤,在金礦里幫老板挖金子。

        在煤礦、金礦干活很苦,基本上是在距離地面幾十米的礦井里干活,一年分不清四季,每天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我媽說,幾天前就有消息傳回來了,說那個人死了,死在礦井底下了,運了幾天才運回來。

        當(dāng)然,礦上是賠了一筆錢的。

        我一邊聽我媽說著她聽來的關(guān)于這個男子的故事,一邊呆呆地看著花圈隨著嗩吶聲慢慢地向喚馬鎮(zhèn)移動。因為是抬著一個死去的人,所以走得很慢,整個下午,東河的上方都回蕩著凄涼的嗩吶聲。

        隨著抬著的人越來越近,鎮(zhèn)上很多人開始關(guān)上門,我媽也讓我把門關(guān)上。

        這些出去打工的人,春節(jié)過后,像洪流一樣流向中國大地,掙錢回家過年,他們都是春天出去,冬天回來。

        這個不知名的男子,活著的時候默默無聞,但他也是無法想到自己會死得如此轟轟烈烈。

        前兩天看一條新聞,英國女王因為身體不適取消了一系列活動,然后英國王室相關(guān)的部門就開始排練女王的葬禮。

        甚至有人想好了駕崩的代號:“倫敦橋倒了”。

        然而,中國人是最忌諱談?wù)撍劳龅摹?/p>

        即便是已經(jīng)去世了,也是諱莫如深。

        看過這么多人的死去,有一個事實就是:人死的時候是孤獨的,即便是喪事辦得宏大無比,也無法掩飾。

        誰此刻孤獨,就永遠(yuǎn)孤獨。

        誰此刻思念,就必將遇見。

        責(zé)編:鄭小瓊

        猜你喜歡
        爺爺
        聽楊爺爺講那過去的事
        少先隊活動(2021年6期)2021-12-04 14:32:27
        為什么習(xí)爺爺總來看我們?
        少先隊活動(2021年3期)2021-06-11 05:43:38
        爺爺變身了
        兒童時代(2021年4期)2021-06-09 06:22:00
        不甜不要錢
        我的爺爺
        爺爺當(dāng)年扛起槍
        心聲歌刊(2019年5期)2020-01-19 01:52:52
        糊涂爺爺
        爺爺
        冬爺爺
        站著吃
        国产成人亚洲合色婷婷|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4虎|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小说| 风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网日韩av在线播放一区|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丝袜美腿av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超碰cao已满18进入离开官网| 国内少妇人妻丰满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视频| 日韩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 尤物AV无码色AV无码麻豆| 国产高清女主播在线观看|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视频| 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 最新在线观看免费的a站国产|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少妇人妻xxxxx18|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免费| 女人的精水喷出来视频| 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av少妇偷窃癖在线观看| 91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国语在线|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尿失禁| 亚洲av乱码国产精品色| 日本人妻免费在线播放|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高清少妇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