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 宗厲
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共有的核心價值觀、信念和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其核心是班級精神,宗旨是聚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國家需要的人才?!皟群桨l(fā)展班級文化”是指班主任按照班級文化建設目標,通過對學生態(tài)度、情感、觀念等內在修養(yǎng)的教育,形成班級成員認同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人能夠遵循的班級核心價值觀。班主任在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時,可以先聚焦一個核心文化,讓學生在不斷發(fā)掘核心文化的內涵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達到“以文化人”的教育效果。
北京市昌平區(qū)大東流中學是一所邊遠的農村學校,交通不便,經濟不發(fā)達,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和外地來京家庭。家長對孩子沒有過高的要求,很多學生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視野比較狹窄,缺乏主動思考。為此,建設具有學術氛圍的班級文化顯得尤為重要。
一、準確把握班級文化的本質內涵——“研”從心生
打造一個學術氣息濃郁的班級,要從“心動”開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不干不凈,吃了沒病”是學生衛(wèi)生習慣的真實寫照,面對這群已經對簡單說教產生免疫力的孩子,班主任圍繞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以“掌上世界”為主題在班中開展了研究。學生在班主任的指導下,提取清洗前和清洗后手上的細菌樣本,并接種到培養(yǎng)基中。各式各樣的菌落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老師,為什么他手上的是毛茸茸的,我這個看上去黏糊糊的?”“菌落不一樣的顏色是怎么產生的?”興奮之余,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菌落的大小和數(shù)量,開始反思不良衛(wèi)生習慣可能帶來的危害。研究結束,學生在教室開辟了一塊“掌上世界”展示墻,將實驗過程及感想貼在上面,每每警示他們要經常洗手,“講衛(wèi)生常洗手”的行為習慣在“學術研究”中逐漸養(yǎng)成。
“掌上世界”研究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研究興趣,看到午餐浪費的現(xiàn)象,學生又開展了“有趣的農業(yè)”研究。學校的實驗田、教室的窗臺和多寶閣,都成了學生的“研究基地”,被種上了黃瓜、西紅柿,甚至在教室門口的空地上也擺上幾個填滿土的汽車輪胎,種上了土豆、大白菜。研究中,學生體驗了收獲的喜悅,也經歷了把木耳養(yǎng)成了霉菌、蠶寶寶誤食農藥而死的遺憾,但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讓學生體會到了一茶一飯的來之不易,午餐浪費的現(xiàn)象得到了扭轉。
隨著研究內容的擴大,“單兵作戰(zhàn)”式的研究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研究的需要,于是課題研究小組應需而生?!霸胍襞c聽力”研究小組將噪聲測量儀掛在教室黑板旁,提示同學們在教室內“要輕聲慢步”;“尷尬的空調”研究小組在研究空調室外機對自然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后,便將空調使用小貼士貼在遙控器上,提示同學們將空調設置在適宜的溫度,養(yǎng)成“低碳生活”的習慣。一個個的小研究,讓同學們體會到了科研的樂趣,團結協(xié)作、獨立思考的意識在班級中悄然萌生。
在小課題的研究中,班主任引導學生在研究中獨立思考,在獨立思考中發(fā)現(xiàn)世界,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營造有序友愛、獨立思考的內涵式文化氛圍,從而提高班級管理和養(yǎng)成教育的效果。
二、深刻理解班級文化的核心要義——“研”有所獲
隨著課題研究的增多,出現(xiàn)了選題過多、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更有一些小組因選題不科學而被迫中途停止。為此,構建“學術研究型”班級管理體系勢在必行。在班主任指導下,同學們將班級更名為“非常一班”,并完成了“委員制”向“學術團體制”的轉型,建立了教師引導、“學術委員會”管理的研究型團隊組織,“學術委員會”負責課題研究管理和課題審批。轉型后的“學術委員會”對課題研究的內容、數(shù)量及立項、審批等進行了規(guī)范,并組織學生圍繞學生共同感興趣的主題,應用學過的科學方法,以課題組為單位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從而解決成長中的困惑。
通過討論,學生最感興趣的主題是網絡游戲。看著他們隨意書寫的各種開題申請,作為課題評審“專家”的班主任,一次次駁回學生的開題報告,并指導學生反復修改,最終從“游戲與情緒”“充值問題”“人物設定分析”等角度確立相關子課題。
隨著查閱資料、修改方案、制定、發(fā)放、回收、統(tǒng)計問卷等課題研究活動,課題組之間的相互交流逐漸多了起來,課題小組在“學術委員會”的帶領下,最終形成了一個研究目標統(tǒng)一、研究角度不同的科研團隊。學生浮躁的心逐漸沉淀下來,班級風氣得到了扭轉。原本極力證明游戲是有益的課題組成員,卻在實際調查過程中有了意外的結論:81.3%的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出現(xiàn)了憤怒的情緒,53%的學生存在游戲充值現(xiàn)象,個別學生數(shù)額較大,人物設定取自歷史卻又充滿杜撰……面對這些數(shù)據(jù),學生開始反思沉迷網絡游戲可能帶來的危害。于是,“《王者榮耀》對初中生的影響”研究報告在同學們的筆下流淌而出。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學生在研究中形成了尊重事實的科研態(tài)度,統(tǒng)一了認識,并從沉迷游戲中逐漸回歸正軌。
嘗到“學術團體”合作研究的甜頭,同學們又開啟了“我的世界杯”主題研究。喜歡縫紉的小暖男將32個正多邊形縫成了立體的足球;班中的小程序員也不遜色,反復調試中運球機器人就此誕生;而班級美食大師自創(chuàng)的一檔麻辣小龍蝦烹飪節(jié)目,將“舌尖上的世界杯”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圍繞一個主題,應用多種方法,進行多維度、多角度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成文,通過班級學術期刊《學?!废蛉M茝V。
班級文化的核心是班級精神,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應該是精神的特區(qū)、文化的家園。 “非常一班”學術研究型班級管理體系的構建,推動了班級有序友愛、獨立思考的內涵式發(fā)展的班級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科學推進班級文化建設——“研”行合一
當“非常一班”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的時候,班主任將文化建設推向第三階段,將社會大課堂、游學的項目納入研究組織范圍,引導學生走出校園,開展個性化研究游學,又一次推出了“非常一班”的課題研究熱潮。電影博物館變成了“光影人生”課題組的取景基地,“探秘電影之旅”的微紀錄片順利殺青?!盎C人”課題組也不甘示弱,通過參與古動物博物館的活動,學習知識的同時,體會科研工作的嚴謹,而在得知一些小朋友在展館內進食可能招引螞蟻對化石造成損壞,同學設計了禁止進食的標志,并以朋友圈宣講的形式呼吁大家文明參觀。魯迅故居、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繼承者”們正追尋著先輩的足跡不斷探索向前……各課題組在參觀結束后,還設計完成了考察報告,在班內交流分享,班內一群“游學達人”還創(chuàng)造性地將研究成果整合,完成了“我的博物館之旅”系列攻略。隨著游學之旅研究的深入,“非常一班”的教室也逐漸變成了學生的“科研基地”:書架上不僅有《大自然雜志》《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期刊,還有天平、顯微鏡等本該出現(xiàn)在實驗室的器材。多寶閣的每一個空位都變身為獨立的“迷你實驗室”:真菌養(yǎng)殖基地、桑蠶小鎮(zhèn)、標本制作堂、電子元件大集合,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發(fā)現(xiàn)的問題申請使用這些實驗場地。
內涵式班級文化建設,讓“非常一班”的學生信心倍增,在“環(huán)球自然日挑戰(zhàn)賽”中,這群農村娃兒過關斬將脫穎而出,殺進全球總決賽,在上海與10余個國家地區(qū)的500多支隊伍一較高下。
3年中,從不愿思考的乖孩子到嘗試探究,再到自主個性化游學;從各自為政到建組分工形成團隊合力,再到研究型班集體;從農村研究到走向城市探尋,再到參加國際性比賽,學生在內涵式班級文化建設中,擴大了對世界的理解,拓寬了自己的胸懷,農村娃兒的眼光在內涵式發(fā)展的班級文化建設中無限延伸。
張 捷?? 北京市昌平區(qū)德育教研室德育教研員,德育高級教師。北京市德育骨干教師,昌平區(qū)德育學科帶頭人、心理骨干教師。
宗 厲?? 北京市昌平區(qū)大東流中學班主任,中學二級教師。曾獲北京市中小學學生喜愛的班主任,昌平區(qū)師德標兵、昌平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昌平區(qū)德育工作優(yōu)秀教師等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