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樂音,裴嘩嘩,趙倩兮,南玉玉,焦健青,饒景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楊凌 712100)
“翠香”獼猴桃是美味系中的早熟品種,果肉翠綠色,質地細膩而多汁,口感濃香,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1-2]。獼猴桃是呼吸躍變型果實,采后常溫下不耐貯藏,貨架期短,但低溫貯藏能有效抑制果實軟化,保持果實品質,延緩果實衰老,減少果實腐爛[3-4]。然而,在不適宜的低溫條件下長時間保存,獼猴桃容易遭受冷害[5-6],獼猴桃冷害的主要癥狀有褐變、木質化、水浸狀和腐爛等[3,7-8]。在生產實踐中發(fā)現(xiàn),“翠香”果實在采后低溫貯藏過程中不僅會出現(xiàn)褐變等冷害癥狀而且還會伴有原因未明的苦味出現(xiàn),嚴重影響果實品質,因此,研究適宜的“翠香”果實貯藏溫度,降低貯藏過程中的冷害,探究苦味出現(xiàn)的原因,從而為控制果實品質劣變、保持完好的商品性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指導。
供試品種為美味系獼猴桃“翠香”,采自陜西省周至縣一管理良好的果園。選擇大小均一、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果實為試材。
將試材隨機均分為2組,每組設3個重復,每重復195個果,將兩組果實分別置于溫度為0±0.5 ℃和2±0.5 ℃,相對濕度90%±5%的冷庫中貯藏。貯藏期間每7 d取樣1次,進行相關生理指標的測定,并隨機另取30個果實,移到室溫條件下,放置3 d后觀察冷害癥狀。
1.3.1 冷害率
參照王玉萍等[9]的方法,冷害率=發(fā)生冷害果實個數(shù)/統(tǒng)計果實總個數(shù)×100%。
1.3.2 細胞膜透性
參考李燦等[10]的方法,單位為%。
1.3.3 褐變率
參照石建新等[11]的方法,褐變率=發(fā)生褐變果實個數(shù)/統(tǒng)計果實總個數(shù)×100%。
1.3.4 果肉色度
用CR-400型色差計測定,L*值代表果肉亮度[12]。
1.3.5 PPO和POD
參考曹健康等[13]的方法,單位為U·g-1。
1.3.6 果實硬度
用FT-327型硬度計測定,在果實赤道部位取三點去皮測定取平均值,單位為kg·cm-2。
1.3.7 可溶性固形物
用獼猴桃糖酸一體機測定,用壓汁機擠出果汁,滴入鏡面,讀取數(shù)值,單位為%。
1.3.8 呼吸速率
參照董曉慶[14]的方法,使用TEL-7001型紅外線CO2分析儀測定,單位為mg·kg-1·h-1。
1.3.9 維生素C
參考馬宏飛等[15]的方法,單位為mg·100 g-1。
1.3.10 感官品質評價
參考王亞楠[16]的方法,評價人員由11人組成,按果肉的外觀、質地、口感、香氣、苦味等特性在貯藏第0天、第49天(冷害發(fā)生)、第70天(褐變發(fā)生)、第91天(貯藏末期)進行果肉食用品質品鑒(如表1)。
表1 “翠香”獼猴桃感官評價標準
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10軟件進行處理,用SPSS 20.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利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
冷害率能夠反映冷藏果實冷害發(fā)生的程度。由圖1可知,0±0.5 ℃貯藏的果實在第49天開始出現(xiàn)冷害,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冷害率逐漸上升,冷害癥狀逐漸加重,在貯藏末期達到冷害率最大值70%。2±0.5℃貯藏的果實在整個貯藏期間內未見冷害發(fā)生。
圖1 兩種貯藏溫度對“翠香”果實冷害率的影響
果實在衰老或發(fā)生冷害時細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壞,透性增加,細胞膜透性能夠反應細胞膜的損傷程度[17]。由圖2可知,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兩種溫度下貯藏的果實細胞膜透性均呈現(xiàn)上升趨勢。除貯藏第49天外,0±0.5 ℃貯藏的果實細胞膜透性均極顯著高于2±0.5 ℃貯藏的果實(p<0.01)。
由圖3可知,0±0.5 ℃貯藏的果實在第70天開始出現(xiàn)褐變,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褐變率逐漸升高,褐變逐漸加重,在貯藏末期達到最大值60%。而2±0.5 ℃貯藏的果實在整個貯藏期間內未見褐變發(fā)生。
圖2 兩種貯藏溫度對“翠香”果實細胞膜透性的影響
圖3 兩種貯藏溫度對“翠香”果實褐變率的影響
L*值表示亮度,L*值越低則亮度越低,代表褐變越嚴重。由圖4可知,兩種溫度下貯藏的果實的L*值隨貯藏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降低。在貯藏前56 d,兩種貯藏溫度下果實L*值沒有顯著差異;從第63天(冷害發(fā)生)到貯藏末期,2±0.5 ℃貯藏的果實L*值高于0±0.5 ℃貯藏果實,并在第91天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
圖4 兩種貯藏溫度對“翠香”果實果肉色度的影響
褐變是組織內的酚類物質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醌類,醌類再聚合形成褐色物質而導致組織變色,PPO和POD與褐變密切相關[4]。由圖5可知,0±0.5 ℃和2±0.5 ℃貯藏的果實分別在在貯藏第35天和49天達到PPO活性峰值,但兩者差異不顯著。在貯藏第84天時,2±0.5 ℃貯藏的果實PPO活性極顯著高于0±0.5℃貯藏的果實(p<0.01)。與PPO結果類似,由圖6可知,兩種溫度下貯藏的果實分別在第35和第49天達到POD活性峰值,2±0.5 ℃貯藏的果實在貯藏第56,第70,第84和第91天POD活性有顯著下降(p<0.05)。
圖5 兩種貯藏溫度對“翠香”果實PPO活性的影響
圖6 兩種貯藏溫度對“翠香”果實POD活性的影響
由圖7可知,兩種不同溫度下貯藏的果實硬度均呈現(xiàn)先快速下降后緩慢下降的趨勢。在整個貯藏期內,0±0.5 ℃貯藏的果實硬度極顯著高于2±0.5 ℃貯藏的果實硬度(p<0.01)。
可溶性固形物是反應果實的成熟程度和品質狀況的重要指標[18]。由圖8可知,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兩種溫度下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漸升高。在整個貯藏期間,2±0.5 ℃貯藏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均高于0±0.5 ℃貯藏的果實,且在第28天到貯藏末期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
獼猴桃是典型的呼吸躍變型果實。由圖9可知,兩種溫度下,果實入庫后第0天的呼吸速率較低,為1.55 mg CO2·kg-1·h-1。2±0.5 ℃貯藏的果實在第14天出現(xiàn)呼吸高峰,峰值為10.91 mg CO2·kg-1·h-1,之后持續(xù)下降;0±0.5 ℃貯藏的果實在第21天達到呼吸高峰,峰值為9.09 mg CO2·kg-1·h-1,且比0±0.5 ℃貯藏的果實推遲出現(xiàn)7 d,峰值差異顯著(p<0.05)。
圖7 兩種貯藏溫度對“翠香”果實硬度的影響
圖8 兩種貯藏溫度對“翠香”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響
圖9 兩種貯藏溫度對“翠香”果實呼吸速率的影響
獼猴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是衡量果實營養(yǎng)價值和商品價值的重要指標[18]。由圖10可知,兩種貯藏條件下,維生素C含量均呈下降趨勢。在貯藏前84 d,2±0.5 ℃貯藏的果實的維生素C含量高于0±0.5 ℃貯藏的果實,但差異不顯著,在第91天時,2±0.5 ℃貯藏的果實的維生素C含量顯著高于0±0.5℃貯藏的果實(p<0.05)。
圖10 兩種不同貯藏溫度對“翠香”果實維生素C含量的影響
貯藏第49天時,0±0.5 ℃貯藏的果實開始出現(xiàn)表皮凹陷,果肉水浸狀等冷害癥狀,但果實口感較好,質地較硬,無苦味出現(xiàn)(表2);貯藏第70天時,0±0.5 ℃貯藏的果實出現(xiàn)表皮褐變和組織增厚,皮下果肉褐化和木質化等冷害癥狀,果實口感變淡,質地較軟,有較輕的苦味出現(xiàn)(表2);到貯藏末期,0±0.5 ℃貯藏的果實冷害癥狀進一步加重并伴隨有腐爛現(xiàn)象,果實固有風味喪失,苦味強烈并產生明顯的異味(表2)。除質地外,2±0.5 ℃貯藏的果實在整個貯藏過程中外觀、口感、香氣、苦味等指標雖然也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均較0±0.5 ℃貯藏的果實小,并且果實無苦味出現(xiàn)(表2)。
表2 兩種不同貯藏溫度對“翠香”果實在貯藏第0,第49,第70和第91天后的感官評價
造成果實褐變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衰老、失水、低溫冷害、熱傷害、機械損傷及高CO2、低O2傷害等逆境脅迫都會導致褐變發(fā)生[10,19-21]。褐變是組織內的酚類物質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醌類,醌類再聚合形成褐色物質而導致組織變色,PPO和POD與褐變密切相關[22]。試驗結果表明,0±0.5 ℃貯藏的“翠香”果實在貯藏第49天出現(xiàn)冷害,第70天出現(xiàn)褐變,且到貯藏末期果實冷害率為70%,褐變率為60%;而2±0.5 ℃貯藏的果實在整個貯藏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冷害和褐變,說明“翠香”果實的褐變和冷害有一定的相關性,且褐變是“翠香”果實最主要的冷害表現(xiàn)癥狀。此外,獼猴桃品種徐香[23-24],紅陽[25-26],華優(yōu)[27]在冷害過程中也會有褐變產生。
0±0.5 ℃貯藏的果實在貯藏第49天出現(xiàn)冷害,第70天出現(xiàn)褐變并開始伴有部分果實發(fā)苦的現(xiàn)象,果實苦味隨著冷害癥狀的加重而逐漸加重,而2±0.5 ℃貯藏的果實在整個貯藏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冷害和褐變,也沒有出現(xiàn)果實發(fā)苦現(xiàn)象,很好地保持了果實的品質。由此說明,“翠香”果實的苦味與貯藏溫度有關,苦味伴隨冷害產生,苦味的產生可能由冷害引起,苦味產生的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翠香”果實在0±0.5 ℃下能夠降低果實呼吸強度,推遲呼吸高峰的出現(xiàn)保持較高的硬度,但隨著貯藏期的延長,果實會出現(xiàn)表皮組織增厚,果肉水浸狀,褐變和木質化等冷害癥狀,并出現(xiàn)逐漸加重的苦味現(xiàn)象;2±0.5 ℃貯藏雖然軟化速度較0±0.5 ℃貯藏快,可以有效避免果實冷害褐變和苦味的發(fā)生,保持果實色度和較高的膜完整性,維持較低的PPO和POD活性,且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和維生素C的含量,使果實更早達到品質最佳期,較好地保持了果實的品質。因此,在生產實踐中,“翠香”果實應貯藏于2±0.5 ℃從而減少果實冷害和苦味的產生,提高果實的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