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霖
(郴州市金貴銀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郴州 423038)
在含有Fe3+的酸性氯化鹽體系中,FeS、PbS、Cu2S、Ag2S等金屬硫化物會氧化分解析出元素硫,反應的由易到難順序為 Cu2S、PbS、FeS、Ag2S,單質鉛也能被氧化生成PbCl2。采用氯化鐵溶液直接浸出鉛冰銅時,鉛、銅分別轉化為PbCl2、Cu2+,其中 PbCl2微溶,20℃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0.96 g,大部分會殘留在渣中,采用飽和食鹽水溶解可以實現與渣的進一步分離[1~4]。
試驗所用鉛冰銅呈致密黑色塊狀物,破碎后過80目篩。鉛冰銅主要成分見表1。
表1 鉛冰銅化學成分 %
試驗所用試劑主要為:氯化鐵(分析純),二次蒸餾水。
試驗主要設備為:水浴鍋、電動攪拌機。
試驗原理:在含有Fe3+的氯鹽體系中,硫化物的分解析硫反應遵循Cu2S→PbS→FeS由易到難的順序。在試驗條件下,體系中主要存在的化學反應為:
在氧化浸出過程中,Fe3+作為氧化劑浸出硫化物,鉛冰銅中的S被氧化成單質進入固相,Cu被氧化成Cu2+進入液相,Pb以PbCl2的形態(tài)和Ag、Au進入渣中;浸出完成后,趁熱過濾,可實現Cu、Pb的初步分離。
試驗方法:向100 g粉狀鉛冰銅中加入 FeCl3溶液,鼓入空氣,攪拌反應一定時間,趁熱過濾,濾渣返鉛火法冶煉系統(tǒng)進行回收,濾液加入鐵粉,置換其中的銅,可得初級海綿銅。
保持液固比5∶1,溫度75℃,時間7.5 h,空氣流量150 L/h,改變不同的氯化鐵溶液濃度,考察氯化鐵濃度對浸出率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FeCl3濃度對浸出率的影響
從表2可知,隨著氯化鐵濃度的升高,銅、鉛、銀的浸出率都隨之升高,當氯化鐵濃度為400 g/L時,銅的浸出率達到了92.5%,再升高氯化鐵的濃度雖然能使銅的浸出率升高一些,但是升高幅度很低,而鉛、銀等貴金屬則浸出更多,綜合考慮,最佳氯化鐵濃度選擇為400 g/L。
氯化鐵濃度400 g/L,溫度75℃,時間7.5 h,空氣流量150 L/h,改變不同的液固比,考察液固比對浸出率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3。從表3可知,隨著液固比的升高,銅、鉛、銀的浸出率都升高,當液固比大于5∶1時,銅的浸出率基本不變,而鉛、銀的浸出率依然在上升,所以最佳的液固比為5∶1。
表3 液固比對浸出率的影響
保持液固比5∶1,溫度75℃,氯化鐵濃度為400 g/L,空氣流量150 L/h,不同的浸出時間下,物料浸出率的變化見表4。從表4可知,增加物料浸出時間,可以提高銅的浸出率。當浸出時間大于7 h時,銅的浸出率基本不變。因此,最佳浸出時間定為7 h。
表4 時間對浸出率的影響
保持 FeCl3濃度400 g/L,反應時間 7.5 h,液固比5∶1,空氣流量150 L/h,不同的溫度下,物料的浸出統(tǒng)計結果見表5。從表5可見,溫度對物料浸出率的影響不明顯。但是,試驗過程中發(fā)現,溫度低于75℃時,渣的過濾性能差,在濾渣底部有細針狀的結晶物形成,當溫度大于75℃,物料的過濾性能良好。因此,最佳的溫度為75℃。
表5 溫度對浸出率的影響
保持反應溫度75℃,FeCl3濃度400 g/L,反應時間7.5 h,液固比5∶1,鼓入不同流量空氣時對物料浸出率的影響見表6。從表6可見,鼓入空氣有利于提高銅的浸出,并且銅的浸出率隨著鼓入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流量大于 150 L/h時,銅浸出率基本不變。因此最佳的空氣流量為150 L/h。
表6 空氣流量對浸出率的影響
氯化鐵浸出鉛冰銅可使銅與鉛、銀等雜質得到初步分離,適于工業(yè)化。最優(yōu)反應條件為:FeCl3濃度 400 g/L,液固比5∶1,溫度75℃,時間7 h,空氣流量150 L/h。最優(yōu)條件下,銅的浸出率達到了92.5%,鉛的浸出率只有1.54%,銀的浸出率只有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