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影
午夜,手機連續(xù)的震動,將我從半夢半醒之間喚醒。
“老師,幫幫我!”短短幾個字讓我瞬間清醒,一個心理老師的直覺告訴我,這個家長遇到了難題。
“孩子上二年級,最近一段時間,不開心的時候總是會咬自己的手,咬得很重,我該怎么辦?”
心里有一絲微痛閃過。二年級的孩子那么小,就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情緒。這兩年從事學校心理咨詢工作,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年齡小的孩子開始出現(xiàn)心理問題。
這又讓我想起近兩天接到的類似求助電話。
鄰居的孩子最近出現(xiàn)了割傷手臂的行為。媽媽問她為什么這么做,她說你們每一次的偏心和忽略,我都會在這里記下痕跡,你們有多愛他,我就有多恨你們。
孩子的話讓媽媽痛徹心扉。因為有了二寶,孩子感覺自己被忽略被冷落。看到父母對二寶的疼愛,聽到父母對自己學習的不滿,敏感的她對父母的愛產(chǎn)生了深深的懷疑。
媽媽淚流滿面:我怎么能不愛她呢?那么大的孩子為什么跟襁褓中的嬰兒爭寵呢?這樣下去怎么辦?她要是做出傻事怎么辦?為了她我都快要抑郁了。
朋友的孩子上高中,因為早戀被老師叫了家長?;氐郊抑?,本來想跟孩子心平氣和地談?wù)勑?,可是話不投機,孩子便一拳砸在門上,門板的破裂伴隨著孩子手背的鮮血,讓媽媽一時慌了神。
不是說早戀影響學習嗎?好,斷了早戀,從此也無心學習。整夜無法安眠,厚重的黑眼圈和憔悴不堪的樣子,讓媽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媽媽們無法理解,為什么孩子要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對抗世界?
1.無法表達自己
父母習慣于控制、要求、指責,孩子不敢表達,只能壓抑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委屈、失望、憤怒等負面情緒無處宣泄,孩子就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
2.安全感不足
父母的爭吵和互相指責,會讓孩子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特別是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內(nèi)心對愛的渴望和想而不得的挫敗,會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麻痹自己。
3.與父母對抗
當前,我國校園足球發(fā)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有利政策環(huán)境,但不可否認的是,校園足球的政策與執(zhí)行效果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政策執(zhí)行部門的責、權(quán)、利劃分不清晰、政策執(zhí)行主體與目標群體利益存在差異等都是影響校園足球政策執(zhí)行效果的突出問題[4]。如何化解這些矛盾有待于校園足球政策實施的進一步深化和完善。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又脆弱,容易對父母的約束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當他無法與父母對抗時,對外攻擊就會轉(zhuǎn)為對內(nèi)攻擊,從而傷害自己。
4.行為的模仿
孩子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化,身邊的同伴影響,網(wǎng)絡(luò)傳遞的不良信息,孩子有時會一時好奇進行模仿。
那么,父母應(yīng)該如何引導(dǎo)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
1.尊重理解
很多孩子因為不被尊重不被理解,所以用這種方式來和家長對抗。我們不用指責孩子無事生非,尊重他的感受,理解他的掙扎,鼓勵他正確地表達。
2.關(guān)注關(guān)愛
3.積極溝通
父母要積極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如果孩子愿意溝通,家長一定要用心傾聽耐心引導(dǎo)。如果孩子不愿溝通,可以尋求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給予幫助引導(dǎo)。
4.適當示弱
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自傷傾向時,我們急于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我們只有放低姿態(tài),適當示弱,孩子才有可能愿意敞開心扉,正確表達自己。
5.專業(yè)咨詢
有時,也需要心理咨詢師或心理醫(yī)生介入,給予孩子專業(yè)的引導(dǎo)和幫助,以降低可能出現(xiàn)的傷害風險。
后來,那個深夜求助的媽媽,帶著孩子來到了我的咨詢室。文文弱弱的小姑娘,像一株營養(yǎng)不良的小樹,緊緊依偎在媽媽身邊。不善表達,內(nèi)心的防御還沒卸下的時候,我沒有著急去和孩子溝通,而是帶著媽媽和孩子一起來到了沙盤室。
沙盤游戲幫助小姑娘釋放一些焦慮和壓抑,她一點點卸下心防。當信任建立的時候,我再去給予支持,積極引導(dǎo)。經(jīng)過多次溝通,孩子慢慢開始理解媽媽,媽媽也明白了孩子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母女倆的隔閡正慢慢消除。
不管怎樣,孩子用傷害自己的方式表達情緒,是一種讓我們心痛的行為,也隱藏著抑郁、躁狂等潛在的風險。抱抱孩子,告訴他,你是媽媽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寶貝,我們有多么愛你。我不許你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不管你遇到了什么問題,爸爸媽媽都會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