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晗
成功人士一般都有一個好捧哏,有了觀眾,富貴和優(yōu)秀才不至于錦衣夜行。應伯爵是西門慶的捧哏,清客們是賈政和賈寶玉的捧哏,劉姥姥是賈府所有人的捧哏,他們都是人才,各有收獲。
捧哏有時不一定需要好口才,但要掌握時機和節(jié)奏。
人在社會中浸潤久了,客串捧哏是生存必備技能?!秶恰分?,汪處厚在給李梅亭開的歡迎會上,巧妙地提到自己有身份的侄子:“高校長拍電報到成都要我組織中國文學系,我想年紀老了,路又不好走,換生不如守熟,所以我最初實在不想來。高校長,他可真會磨人哪!他請舍侄……”旁邊的捧哏張先生、薛先生、黃先生立即同聲說:“汪先生就是汪次長的令伯……”李梅亭面對著這“群口相聲”的聲勢,只得敗下陣來。
社交就是隨時準備好做捧哏,最愛“吐槽”的人也要收起“毒舌彈幕”。方鴻漸和趙辛楣在三閭大學的一次重要社交活動就是去汪家做客,汪處厚展示了太太畫的兩幅畫。方鴻漸表示不知道汪太太會畫畫,很意外;趙辛楣表示久聞汪太太善畫,名下無虛。這兩種表示相反相成,效果極佳。方、趙二人真是一對相聲搭檔。
如今很多人說自己“社恐”,大概是因為不善于也不愿意做捧哏。實際上,做好了捧哏,有時候比主角更能發(fā)光發(fā)熱。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