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傳印 王大海 高凱
摘要 為解決濰坊諸城地區(qū)當前優(yōu)良后備品種不足問題,2018年在諸城市以NC89為主對照,中煙100為副對照,對延安1號、Y077、LY937、LJ982、CF234共5個烤煙新品種(系)進行了對比研究試驗,對5個烤煙品種(系)的主要生育期、植物學性狀、農藝性狀、抗病性、經濟性狀以及煙葉內在化學成分等指標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延安1號、LY937經濟性狀表現最優(yōu),適宜進一步示范推廣;LJ982后期黒脛病發(fā)病較重,不適宜在諸城煙區(qū)推廣。
關鍵詞 烤煙;品種比較;抗病性;經濟性狀;外觀質量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03-0029-03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hort supply of highquality tobacco varieties in Zhucheng Area of Weifang,we carried out comparative study on five new fluecured tobacco varieties with Zhongyan 100 and NC 89 as the control.Their major growth period,botanical characters,agronomic characters,disease resistance,economic characters and intrinsic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obacco leaves were studied.Results showed that Yanan 1 and LY937 showed the optimal economic characters and could be further promoted.LJ982 showed relatively severe black shank disease in late growth period,and was not suitable to be promoted in Zhucheng tobacco area.
Key words Fluecured tobacco;Variety comparison;Disease resistance;Economic characters;Appearance quality
隨著卷煙工業(yè)對煙葉原料多樣性需求的增加[1-2],尋求品質優(yōu)良烤煙新品種成為一些煙葉產區(qū)解決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徑[3-4]。研究表明,優(yōu)良的烤煙品種是獲得優(yōu)質煙葉的基礎[5-6],而不同的生態(tài)條件對不同烤煙品種的煙葉產質量有很大影響[7],只有當品種的生長特性適應當地的生態(tài)條件時,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品種的種植潛力,獲得適合不同地區(qū)種植的優(yōu)良品種[8-9]。諸城煙區(qū)目前的主栽品種為NC55和中煙100,但由于連續(xù)多年種植,部分地區(qū)開始出現病害加重的現象,煙葉質量風格特色弱化的風險逐漸升高。因此,積極開展優(yōu)質烤煙品種的篩選與推廣,實現老煙區(qū)品種更新?lián)Q代,有助于維護煙葉產區(qū)的穩(wěn)定發(fā)展,突出當地煙葉風格特色。鑒于此,筆者于2018年進行了5個烤煙優(yōu)良品種(系)的對比研究試驗,以期從中篩選出適合當地大面積推廣的烤煙新品種(系)。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山東省諸城市賈悅鎮(zhèn)瑯埠煙葉農場進行。試驗田土壤為棕壤,前茬作物為烤煙,肥力中等。
1.2 供試品種(系)
供試烤煙品種(系)有延安1號、Y077、LY937、LJ982、CF234,以NC89為常規(guī)對照,以當地主栽品種中煙100為副對照。
1.3 試驗方法
試驗采取隨機區(qū)組設計,每區(qū)組7個小區(qū),3次重復,共計21個小區(qū),每小區(qū)4行,每行25株,共100株,行株距為1.2 m×0.5 m。栽培管理措施按照當地優(yōu)質烤煙栽培技術規(guī)程執(zhí)行。所需煙苗品種均于2月27日播種,托盤假植育苗,于5月12日進行移栽。各品種(系)成熟后單獨采收,按照當地常規(guī)烘烤工藝進行烘烤,并單獨計產計值[9-10]。
1.4 測定項目與方法 測定項目包括生育期、植物學性狀、農藝性狀、田間自然發(fā)病情況、經濟性狀、外觀質量以及煙葉主要化學成分,測定方法均按照相關標準執(zhí)行[11-12]。
1.5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0和DPS 2005軟件進行相關試驗數據的整理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烤煙品種(系)的生育期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 延安1號和Y077出苗最早,LJ982出苗最晚,各品種(系)間出苗時間相差較短;假植后中煙100最先成苗,延安1號相較其他品種成苗較晚,Y077現蕾及中心花開放時間較早,與對照NC89基本一致,延安1號現蕾及中心花開放時間最晚;大田生育期延安1號最長,比對照NC89增加了6 d,較副對照中煙100增加了3 d;Y077大田生育期與NC89一致。
2.2 不同烤煙品種(系)的植物學性狀比較 由表2可知,除LJ982株型均為塔形外,其余各品種(系)株型均表現為筒形;LJ982及CF234葉型為長橢圓,其余品種(系)表現均為橢圓形;除LJ986葉色為黃綠外,其他各品種(系)為深綠;Y077、CF234田間生長不整齊,延安1號及中煙100田間生長較整齊,LY937、LJ982及對照NC89田間生長整齊度均為整齊;成熟特性各品種(系)均為分層落黃;延安1號、LY937、CF234、中煙100長勢強,Y077、NC89團棵期前長勢強,之后長勢中等,LJ982長勢中等。
2.3 不同烤煙品種(系)的主要農藝性狀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從煙株打頂株高來看,延安1號最高,達到156.7 cm,與其余各品種(系)之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Y077、CF234及
中煙100其株高也在130 cm以上,較LY937、LJ982及
NC89差異也達到極顯著水平;葉數為延安1號最多,但較LY937、LJ982、CF234及中煙100無顯著差異,較Y077及NC89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節(jié)距LY937、LJ982最短,兩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但與其他品種(系)差異極顯著;莖圍延安1號最粗,與除中煙100外的其他品種(系)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CF234莖圍最小,與除NC89之外的其他品種(系)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腰葉以延安1號最長,較對照NC89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其余各品種(系)間最大腰葉長差異不顯著;最大腰葉寬方面,盡管延安1號最大,但與其他各品種(系)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
2.4 不同烤煙品種(系)的病害抗性比較
由表4可知,延安1號病情指數及發(fā)病率最低,與除LY937以及中煙100外的其他各品種(系)之間有顯著差異;LJ982黑脛病發(fā)病嚴重,發(fā)病率和病情指數分別達到82.00%和71.93,為各參試品種最高,與其余品種(系)相比達到極顯著水平。病毒病方面,CF234發(fā)病率和病情指數均最高,較其他各品種(系)有極顯著差異;延安1號發(fā)病率和病情指數最低,除CF234和中煙100外,各品種(系)間病情指數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發(fā)病率LY937、LJ98及中煙100基本一致,較延安1號和Y077有顯著差異。
2.5 不同烤煙品種(系)的經濟性狀比較
由表5可知,NC89產量最低,與其余各參試品種(系)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延安1號產量最高,與其余各參試品種(系)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而其余各參試品種(系)之間產量差異不顯著;產值方面延安1號最高,與其他品種(系)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級指、均價方面各品種(系)間差異未達到著水平,綜合表現以延安1號和LY937表現最好。LJ982由于后期黒脛病高發(fā),導致小區(qū)基本絕產,因此該試驗未能進行產值統(tǒng)計。
2.6 不同烤煙品種(系)的原煙外觀質量比較
由表6可知,所有品種(系)烤后煙葉均達到成熟,顏色為橘黃,結構疏松,除NC89身份稍薄外,其余各品種(系)均為中等,油分除了2個對照品種為稍有外,其余均為有;色澤方面,CF234色澤強,中煙100色澤弱,其余各品種(系)為中等。
2.7 不同烤煙品種(系)的中部葉化學成分比較
參照有關文獻,優(yōu)質烤煙煙葉的主要化學成分指標為:還原糖16%~22%,總糖18%~24%,煙堿中部葉2.0%~2.8%,氧化鉀≥1.5%,氯離子0.3%~0.8%,鉀氯比以4~10為宜,糖堿比8~12,兩糖差2%左右[13]。
從表7可以看出,除對照品種外,其余各品種(系)總糖、還原糖含量均偏高,總煙堿偏低;LY937氧化鉀含量最高,氯離子含量均較低;從化學成分上看,LY937協(xié)調性較好。
48卷3期 杜傳印等 諸城煙區(qū)5個烤煙新品種(系)的對比研究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延安1號、Y077、LY937、CF234產質效益均優(yōu)于CK,表現較好;從各品種(系)整個生育期來看,LJ982前期表現較好,但進入雨季后,黒脛病發(fā)病嚴重,導致絕產,其余各品種(系)田間表現較好、生長較整齊。綜合各項試驗結果認為,諸城煙區(qū)的氣候特征容易導致LJ982黒脛病爆發(fā),因此該品種(系)不適宜在諸城煙區(qū)進行推廣種植,其余參試的5個品種(系)中,延安1號和LY937綜合表現較好,?適宜進一步推廣試種。
參考文獻
[1]李傳江,龐宏.中式煙葉是發(fā)展中式卷煙的原料基礎[J].中國煙草科學,2008,29(6):68-70,77.
[2] 徐安傳.烤煙品種種植結構對煙葉原料和卷煙產品的影響[J].中國煙草學報,2009,15(5):82-86.
[3] 楊立均,翟文匯,吳寧,等.豫煙8號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2,41(9):59-62.
[4] 李雪君,孫煥,張東鋒,等.外引烤煙新品種篩選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26):12800-12802.
[5] 徐安傳,胡巍耀,李佛琳,等.中國烤煙種植品種現狀分析與展望[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26(S2):104-109.
[6] 周金仙,盧江平,白永富,等. 不同生態(tài)區(qū)煙草品種產量、 品質變化研究初報[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3,18(1):97-102.
[7] 楊鐵釗.煙草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67-72.
[8] 王毅,管恩森,胡海洲,等.濰坊煙葉產區(qū)烤煙新品種(系)適應性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43(6):20-21,26.
[9] 顧少龍,張國顯,史宏志,等.豫中濃香型煙區(qū)新引烤煙品種特征特性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11,32(2):11-16.
[10] 田福海,劉莉,譚青濤,等.5個烤煙品種在山東沂水的試種表現[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0(7):20-23.
[11] 全國煙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煙草農藝性狀調查測量方法:YC/T 142—201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12] 全國煙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煙草病蟲害分級及調查方法:GB/T 23222—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13] 劉國順.煙草栽培學[M].北京: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73-75,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