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中彬
記得我剛來學校不久,學校就給每位教師配發(fā)了一本《解密高效課堂》。閑暇時我就會隨手拿起翻閱,其中有一篇文章里講述的一個小故事——《一個錯字傷害了一顆心》吸引了我,認真讀完之后,我感觸頗深,也在腦海里回憶起了自己犯過的類似錯誤。
故事的梗概是:一個剛大學畢業(yè)的小學語文教師,兼這個班的班主任,其班上有一個特別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他用盡了各種辦法都沒有用。有一天,該教師讓學生寫一篇作文——《我的媽媽》。教師在批改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調(diào)皮學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我的媽媽真辛苦,每天一大早就去跳水,白天還要忙農(nóng)活。一個雨天的傍晚,她又去跳水,跳了一會兒后,額頭上流下了汗水……原來,學生把“挑水”寫成了“跳水”,鬧出了上面一段笑話。
教師想用這個事件整治一下這個調(diào)皮的學生,既可以糾正錯別字,又可以殺一殺他的威風。于是,教師在作文講評課上,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大聲地把這篇作文念了出來,學生們聽了后笑得前仰后合,而此時那個學生則羞得滿臉通紅,含著淚默不作聲。從此以后,這個學生在同學的嘲笑聲中完全變了一個人,心里蒙上了一道陰影,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學期結(jié)束后就主動轉(zhuǎn)學了。這件事情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很多年,但該教師一直沒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那個錯誤,他的行為已經(jīng)給孩子心理蒙上了陰影。
無獨有偶,在我初為人師時也犯過類似的錯誤。記得那是在五年級(2)班的一次體育課上,在集合整隊時,站在第三排的幾個學生在隊列里嬉笑打鬧,無論我怎么說,就是安靜不下來,那種無所謂的樣子讓我瞬間惱火,一氣之下,我漲紅著臉,指著一個女學生大聲吼道:“你看你那樣,一個女生,干什么都是懶散、無所謂的樣子,像什么話!”那個女生聽后,看見我生氣地指著她,吃驚地瞪著我,似乎想要爭辯什么,但我根本沒有理會,也沒在意她感覺委屈的樣子。只是下課解散后,看見她一個人在墻角抹眼淚,還有幾名學生圍在她身邊安慰她,而此時大家的眼光都不約而同地看著我。當時我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就走過去問,沒想到那個女生突然沖我大喊:“你憑什么冤枉我?又不是我在隊列里說話!”隨即便放聲大哭。聽見這一哭喊聲,其他學生也都圍過來了。她哭得很傷心,而此時的我卻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面對這個因誤會又被我言語傷害的學生,我只能無聲地站在原地。
回到辦公室,心里一直在想該怎么辦?就這樣不管不問了?萬一學生出點什么狀況,那真的后悔莫及?;叵肫稹督饷芨咝дn堂》一書中的那個故事,我似乎不記得作者最后的建議,頓時趕緊起身找出這本書閱讀起來……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根據(jù)《解密高效課堂》這本書的建議,先讓體育委員安慰并觀察這個學生情緒的變化,并讓其轉(zhuǎn)告是老師看錯了。放學后,我又專門給這名學生寫了張小紙條,并鄭重向她道歉。一夜無眠,懷著不安的心情度過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我剛到辦公室,看見桌上有一張紙條,打開一看是她給我的回信,她也向我道歉了,說不應該對老師發(fā)火,讓老師忘掉前一天的不愉快。事后回想起來,真的是心有余悸,慶幸自己在事情發(fā)生后,能及時從書本中找到解決的辦法,并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給學生道歉,彌補此學生內(nèi)心受到的傷害。如果出現(xiàn)和第一個故事類似的結(jié)局,那我將會遺憾終身。這件事一直到現(xiàn)在都在警示著我:教師千萬不要傷害了學生美好的心靈,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也許可以在書中找到方法。
閱讀應當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在《解密高效課堂》這本書中,聯(lián)系自己的教學實際,我品味出了教學的真諦,從中汲取了很多的知識和養(yǎng)分,讓自己曾經(jīng)的迷茫和困惑在閱讀中變得越來越清晰,同時也給自己支出了許多有效的妙招。如,跟每個學生訂一份契約、讓學生在體驗中自主發(fā)展、讓學生“自燃”、讓學生參與備課、生生互踢連環(huán)球、讓小組成員榮辱與共、讓課堂像故事一樣美妙、用心靈溫暖心靈、變學習任務為“禮物”等,這些“秘訣”讓教師的教學從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和快樂學習3個方面去實現(xiàn)高效課堂。在這本書的影響下,我逐步養(yǎng)成了手寫記事本的習慣,把自己在平時閱讀中的靈感和思考所得及時記下來,并適時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目前,每學期我手寫記錄的各類資料在20篇兩萬字左右,這一習慣已經(jīng)堅持了有5年的時間,寫作水平也有了較大提升。在學校也經(jīng)常聽語文教師對學生說,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和生活需求,以前的我可能會不屑一顧,而現(xiàn)在卻是非常贊同,因為在閱讀指引下的實踐和思考,會讓課堂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教學相長,閱讀讓教學越來越有滋味,閱讀讓未來更加美好……
編后語:一些教師認為,閱讀是語文教師的事,其實,體育教師更需要閱讀,尤其是帶著問題去閱讀,讓閱讀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賀老師不僅長期堅持,還養(yǎng)成了在閱讀中做筆記的好習慣,值得大家學習借鑒。閱讀讓教育越來越有滋味,閱讀讓教育越來越富有內(nèi)涵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