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王海峰,管永華,徐錦錦,李 嬌,邊振浩
(南通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江蘇南通 226019)
聚醚改性有機硅是一種分子結構不同于一般烴類表面活性劑的產品,一方面有較穩(wěn)定的性能,如耐熱性、抗靜電性及生物惰性等;另一方面還有較高的表面活性、潤濕鋪展性、低毒和抗菌性能等,逐漸在工業(y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1-3]。但是,直鏈非離子型聚醚改性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濁點一般較低,在高溫下較易變渾濁,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4-6]。為完善聚醚有機硅的性能,對其進行改性逐漸成為研究熱點。
對聚醚改性有機硅的改性一般包括陰離子型、陽離子型或兩性型。就陰離子改性聚醚有機硅而言,可分為羧基、磷酸酯基、硫酸酯基等改性聚醚有機硅,各改性聚醚有機硅有不同的性能。
羧酸鹽型聚醚改性有機硅也有相關報道。安秋鳳等[7]利用羥基封端的聚醚型聚硅氧烷與馬來酸酐進行開環(huán)反應制備了羧基化聚醚有機硅表面活性劑CPES,產物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及發(fā)泡穩(wěn)泡性能,且具有良好的增溶力;將CPES與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有助于改善體系的濁點。黃良仙等[8]以七甲基三硅氧烷(MDHM)和端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APPE)為原料,在氯鉑酸催化下,經過硅氫加成反應先制得聚醚三硅氧烷(PETS),再與氯乙酸(CA)進行縮合反應,合成一種羧基聚醚共改性三硅氧烷(CPETS),CPETS具有優(yōu)良的表面活性,臨界膠束濃度(cmc)為1.6 g/L,在臨界膠束濃度時的表面張力為25.2 mN/m。
本實驗利用氯乙酸鈉的親核取代反應對有機硅嵌段聚醚進行羧基化,制得羧酸鹽型有機硅嵌段聚醚,利用紅外光譜對其結構進行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和潤濕性能。
試劑:有機硅嵌段聚醚(M=608,自制),氫氧化鈉(深圳市杜奧科技有限公司),氯乙酸鈉(石家莊必得化工有限公司)。
儀器:FTIR-7600型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天津市化學儀器廠),B-220型恒溫水浴鍋(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DF-101S型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SHB-Ⅲ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EL303型電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
將有機硅嵌段聚醚倒入四口燒瓶中,攪拌,升溫至40℃后緩慢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在反應開始階段用氮氣保護帶走生成的水;反應一段時間后開始減壓抽真空,并控制攪拌速度,保持體系恒溫,大約反應1 h后升溫到60~80℃,緩慢加入氯乙酸鈉,并繼續(xù)維持溫度恒定,反應4~6 h后得到羧酸鹽型有機硅嵌段聚醚。該反應的實質是親核取代反應,通過兩步反應實現(xiàn),分為堿處理過程和羧甲基化過程。反應原理如下:
紅外光譜(FTIR):KBr涂膜法制樣,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在500~4 000 cm-1測試。
核磁共振氫譜(1H-NMR):采用AvanceⅢ核磁共振波譜儀測試,溶劑為CDCl3。
羥值:準確稱取7 g(精確到0.000 1 g)樣品于三角瓶中,加入25 mL乙?;旌先芤海杆侔惭b好回流冷凝管,慢慢搖動三角瓶使樣品溶解,于(115±5)℃恒溫回流1 h;從冷凝管頂部加入25 mL吡啶和50 mL蒸餾水,繼續(xù)反應15 min,然后趁熱進行滴定。向溶液中加入0.5 mL酚酞指示劑,用1 mol/L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同時做空白實驗。
式中,X為羥值;V1為空白實驗所消耗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體積;V2為樣品所消耗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體積;c為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濃度;m為樣品質量。
表面張力:在(25±0.2)℃用全自動界面張力儀測定。繪制表面張力-濃度對數(shù)曲線圖。
潤濕性能:采用帆布沉降法進行測試。
正交實驗表見表1。
表1 正交實驗表
由表1可知,各因素對反應轉化率的影響從大到小為B、C、A、D,溫度和n(有機硅嵌段聚醚)∶n(氯乙酸鈉)是影響反應轉化率的兩個重要因素。溫度超過70℃,反應轉化率降低,因為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對反應不利;在高溫條件下容易發(fā)生脫羧和氯乙酸鈉水解副反應,影響反應轉化率。隨著氯乙酸鈉用量的增加,反應轉化率先增大后減小,可能原因是當氯乙酸鈉用量過多時,體系黏度增大,不利于氯乙酸鈉在有機硅嵌段聚醚中的分散,影響反應轉化率。時間對反應轉化率的影響較小,但是延長反應時間會使產物顏色加深,影響外觀。NaOH用量影響最小,可能原因是在堿處理過程中,NaOH使有機硅嵌段聚醚形成的活性中心氧負離子足夠多,保證了羧甲基化反應的順利進行。投料量太大會造成藥品的浪費,并對產物純度和分離造成影響。綜上所述,合成羧酸鹽型有機硅嵌段聚醚的較優(yōu)工藝為:反應時間5 h,反應溫度60 ℃,n(有機硅嵌段聚醚)∶n(氯乙酸鈉)=1.0∶2.1,n(氯乙酸鈉)∶n(NaOH)=1.0∶1.1,在此實驗條件下,反應轉化率可達85.23%。
由圖1可看出,與原料相比,產物在1 606 cm-1處出現(xiàn)強峰,是—COONa基團中羰基的吸收峰,在936 cm-1處出現(xiàn)羧酸鹽—CO的振動吸收峰,在880~750 cm-1處的峰變寬,這是—CH2—增加的緣故。由此可知反應順利進行,生成目標產物。
圖1 原料(a)和產物(b)的紅外光譜圖
由圖2可以看出,在化學位移0.5、1.0和1.6處的峰歸屬于硅丙基(—RSiCH2CH2CH2—)上的氫。受酯基的影響,在4.1~4.3處的峰歸屬于與—COONa相連的CH2上的氫,這證明存在基團—CH2—COONa,產物為目標產物。
圖2 產物的核磁共振氫譜圖
由圖3可知,隨著產物濃度的上升,溶液的表面張力逐漸減小。當產物濃度較低時,溶液的表面張力隨產物濃度的增大快速下降;而當產物濃度較大(大于1 g/L)時,隨著產物濃度的上升,溶液的表面張力略有減小并趨于平緩。產物溶液的表面張力能降至25 mN/m左右,表明產物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圖3 產物溶液濃度與表面張力關系圖
配制0.5%的產物溶液和市售滲透劑JFC溶液,測試潤濕時間分別為12.45、12.53 s。產物溶液有良好的潤濕性能,與滲透劑JFC不分上下,可以運用在紡織工業(yè)中。
合成羧酸鹽型有機硅嵌段聚醚的較優(yōu)反應條件為:反應時間5 h,反應溫度60℃,n(有機硅嵌段聚醚)∶n(氯乙酸鈉)=1.0∶2.1,n(氯乙酸鈉):n(NaOH)=1.0∶1.1。經過FTIR、1H-NMR分析,產物為目標產物。產物溶液的表面張力最低降至25 mN/m左右,具有良好的潤濕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