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絲
想買一只鴨子燉湯,有人提醒我,別讓小販在宰鴨煺毛時把鴨信取走了。咦,我還真不知道現(xiàn)在的鴨信如此搶手呢。記得過去人們在家里辦婚宴,常會為多勞一道工序,須取下鴨信而犯愁,因為做全鴨的酒席菜,不把長長的鴨舌頭取下,在過去是會被視為輕慢客人的。昔日鴨信之微賤,與丟棄覺可惜、食又無所得的雞肋略似。
不過,鴨信的卑微又與性味無關(guān),只是受格局所限,屬于不入流的低檔食材,上不得臺面。若是經(jīng)過巧手烹炮,制成風(fēng)味小食,還是頗受歡迎的?!都t樓夢》里面,寶玉到薛姨媽家玩,無意夸贊起在寧國府吃到的好鴨信,薛姨媽趕忙也把自己糟的鴨信拿出來給他嘗一嘗。想見府門頭里的太太和公子哥兒,也好這一口。就連小資始祖張愛玲,寓居海外,回憶起幼時在天津吃過的鴨信小蘿卜湯,對那種清腴嫩滑的滋味,也是思之不置。
鴨信的妙處,在于一根扁形細長的舌骨上,裹著恰到好處的柔韌軟肉,不多不少,讓人一口咬下去,有著清晰的骨感,不會有吃到蹄髈般的厚實和膩味,但也不會寡薄到讓人覺得毫無嚼頭,從而意興蕭索。由于足夠柔韌,一如逗人舌吻的“尤物”,可供人對那根帶著薄肉的軟骨進行反復(fù)吸吮、咬嚼和撕扯,從口腔活動中獲得快感和滿足。所以,就像若即若離的感情最令人心動,朦朦朧朧的情性最為挑逗一樣,沒有太多的吃頭,其實也就是鴨信的最大噱頭。故不論在排檔或夜店,它都是獨當(dāng)一面的小吃,堪稱舌尖上的誘惑,要引人用舌頭與之做親密接觸。
鴨信的吃法,雖然也有張愛玲提到的燉小蘿卜湯這樣的特殊菜式,但最常見的,還是糟醬成鹵味小食,由醬汁來決定它的味道。還有一種用酒糟做成的香糟鴨信,也是香辣刺激,后勁十足。不同的配方,區(qū)別只在于是直沁腸胃、讓人青筋暴起的火辣,還是慢慢浸漬肺腑的陰柔之辣。
炎熱的夏日夜晚,美味的鹵鴨信就是一縷讓人身心舒暢的清爽和風(fēng),在夜市里,吃鴨信的場面是十分熱鬧和有趣的。一群人圍坐在小桌前,人手各持一根,先蘸一點醬汁,然后齜牙咧嘴地埋首專心啃食。那種手口并動、十指流汁的架勢,令人觀之發(fā)噱。而慣食此味者,也會掌握訣竅,先咬住鴨信的根部,手猛力一抽,把軟骨從中抽出來,動作迅速而嫻熟,最后再喝一口冰爽的啤酒,把嚼碎的鴨信吞落肚中。人只有置身斯時斯境,才能真正感受到火熱喧騰的夏夜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