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琪 劉 干
雙側上頜竇炎是由上頜竇的炎癥急性發(fā)作時由于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式不當,加之機體抵抗力較弱而發(fā)展形成[1,2]。這是一種臨床多見且難治性的疾病,會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雙側上頜竇炎的病灶部位位于鼻竇中的上頜竇,主要表現(xiàn)為雙側鼻竇發(fā)炎、鼻流涕,當患者頭部姿勢改變有時會導致鼻分泌物流出,鼻腔分泌物為黏液性或膿狀物[3]?;颊呓?jīng)常會發(fā)生頭昏頭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無法集中。有很多患者平時無癥狀表現(xiàn),慢性上頜竇炎需經(jīng)過檢查才能確診[4]。
1.對象: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筆者醫(yī)院進行確診患有雙側上頜竇炎的患者160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74例,患者平均年齡55.6±12.4歲,隨機分為普通治療組和噴霧治療組。其中普通治療組患者80例,男性43例,女性37例,患者平均年齡46.8±13.6歲,噴霧治療組80例,男性43例,女性37例,患者平均年齡55.3±14.3歲。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雙側上頜竇炎臨床診斷標準,并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嗅覺減退、發(fā)熱、流鼻涕、鼻塞、頭痛癥狀。排除標準:①排除患有惡性腫瘤的患者;②排除嚴重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或功能衰竭者;③排除病歷資料不全者。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項研究均已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方法:(1)治療方法:對普通治療組患者采用千柏鼻炎片進行治療(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用法用量:飯后服用,溫水沖服,每次服用3~4片,每日3次;對噴霧治療組患者使用鹽酸羥甲唑啉噴霧劑進行治療(達芬霖。深圳大佛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用法用量:每一側每次噴1~3下,每天噴2次,分別在早晨和睡前噴。兩組患者治療周期均為1周。(2)療效判斷標準:顯效:全身和局部的自覺癥狀全部消失,鼻腔內(nèi)明顯無膿性分泌物,CT檢查無異常,隨訪1年未見復發(fā);有效:全身和局部的自覺癥狀明顯好轉,鼻腔內(nèi)有少量膿性分泌物,CT檢查上頜竇片較治療前有明顯好轉,1年內(nèi)不復發(fā)或者只有1次復發(fā);無效:全身和局部的自覺癥狀均無改善,鼻腔內(nèi)膿性分泌物無明顯減少,CT檢查無明顯好轉,1年內(nèi)復發(fā)2次或2次以上。(3)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觀察統(tǒng)計兩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嗅覺減退、發(fā)熱、流鼻涕、鼻塞、頭痛的臨床癥狀平均所用改善時間,并進行兩組間對比。(4)雙抗體夾心法測TNF-α、IL-2和CRP的水平:采集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ml,迅速轉移至生化管內(nèi),經(jīng)離心機以2500r/min的轉速離心15min。移取上清液,待血清完全移至EP管內(nèi)后,用記號筆于外側壁分別標記標本號及患者號。保存在-50℃的冰箱中,待檢。將待測血清采用雙抗體夾心法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TNF-α、IL-2和CRP的水平進行檢測,將待測血清吸附在微量滴板的小孔里進行洗滌,加入待測抗原,如果兩者是特異的,則會產(chǎn)生結合反應,把多余的抗體洗除,然后加入與待測抗原中呈現(xiàn)出特異反應的酶聯(lián)抗體,使其形成“夾心”現(xiàn)象,接著加入該酶的底物,如果能看到有色的酶解產(chǎn)物產(chǎn)生,則說明在孔壁上存在著相對應的抗原,從而通過顯色后讀取濃度的具體數(shù)據(jù)來計算出TNF-α、IL-2和CRP的表達水平。(5)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IgA、IgG、IgM的表達:將待測標本放入特定蛋白分析儀中抗原抗體結合,形成復合物,經(jīng)過一定時間反應觀察濁度。當濁度在合適的抗原濃度與抗原之間會形成正比,光線經(jīng)過混合溶液時會被免疫復合物吸收。復合物量越多,吸收光線越多,利用比濁計測定吸光度,分析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表達。(6)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并統(tǒng)計患者在治療后出現(xiàn)的藥物性鼻炎、鼻黏膜干燥、藥物過敏、惡心、嘔吐的癥狀的發(fā)生情況,計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并進行組間比較。
1.治療效果比較: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治療總有效率進行比較,噴霧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7.50%,明顯高于普通治療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82.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n(%)]
χ2=10,P<0.05
2.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噴霧治療組患者在嗅覺減退、發(fā)熱、流鼻涕、鼻塞、頭痛的改善時間方面均明顯短于普通治療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天,
3.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各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噴霧治療組患者TNF-α、IL-2和CRP的水平顯著低于普通治療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NF-α、IL-2和CRP水平變化比較
4.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變化: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標進行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噴霧治療組患者IgA、IgG和IgM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普通治療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標IgA、IgG和IgM表達水平變化比較
5.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噴霧治療組患者中有1例出現(xiàn)鼻黏膜干燥,普通治療組患者中有1例出現(xiàn)藥物性鼻炎,2例出現(xiàn)鼻黏膜干燥,2例出現(xiàn)藥物過敏,3例出現(xiàn)惡心、嘔吐;噴霧治療組患者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5%,普通治療組患者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χ2=5.77,P<0.05
雙側上頜竇炎有發(fā)熱、乏力、流鼻涕、嗅覺減退等癥狀,局部癥狀包括頭痛、鼻塞、鼻分泌物增多[5]?;颊呓?jīng)常會感到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尖牙窩處常常會有疼痛發(fā)生,有時會出現(xiàn)面頰和牙齒的陣發(fā)性疼痛、前額、眉梢和眼球部都有痛感,但無額竇底部及前壁明顯壓痛和叩擊痛?;颊哂袝r會發(fā)生晨起后頭痛,久坐時會加重[6,7]。雙側上頜竇炎病因常由以下幾點造成:(1)抵抗力減弱:貧血、低蛋白、糖尿病或營養(yǎng)不良等造成。(2)解剖因素:竇口引流阻塞,中鼻道內(nèi)的上頜竇自然開口位置突然改變,造成阻塞,如中鼻甲肥大、鉤突、泡性中鼻甲和鼻息肉等,會阻礙上頜竇開口的正常通氣、引流和黏膜纖毛清除功能。(3)鼻變態(tài)反應:是由于上頜竇黏膜水腫及纖毛消除功能障礙導致的竇口通氣及引流不暢進而發(fā)生慢性炎癥。(4)篩竇感染:由于篩竇炎的膿性分泌物會經(jīng)中鼻道流入上頜竇內(nèi)而感染。前組篩竇的下部氣房延伸到上頜竇的內(nèi)上角,骨壁甚薄,感染很容易蔓延到上頜竇。(5)齒源性感染[8,9]。
鹽酸羥甲唑啉噴霧劑是一種無色透明液體,其對收縮鼻腔黏膜血管具有高度選擇性,可以使組胺的釋放得到有效抑制,因而可以更具針對性的治療頜竇炎性疾病[10,11]。鹽酸羥甲唑啉可以直接刺激血管α1受體,從而能夠使血管發(fā)生收縮,能夠有效的減輕炎癥導致的上頜竇充血和水腫。臨床上常用于對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的治療。但是用藥過頻容易導致反跳性鼻充血,長期使用可導致藥物性鼻炎[12~14]。少數(shù)患者會有嗅覺減退、發(fā)熱、流鼻涕、鼻塞、頭痛等不良反應。千柏鼻炎片是一種中成藥??梢郧鍩峤舛?,活血祛風,具有潤肺之功效。主治風熱犯肺,內(nèi)郁化火,凝滯氣血所致的鼻塞,時輕時重,鼻癢氣熱,流涕黃稠,或持續(xù)鼻塞、嗅覺遲鈍;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竇炎見上述證候者。
大量研究認為,雙側上頜竇炎的發(fā)病及病理變化過程由多種炎性細胞因子參與。雙側上頜竇炎患者的鼻黏膜被大量炎性細胞浸潤,由于TNF-α、IL-2和CRP等多種炎性細胞因子增多,使細胞膜結構受損進而引發(fā)大量炎性介質釋放。TNF-α可促使各種炎性細胞活化進而提高血管通透性[15]。TNF-α可促使細胞毒性與遷移能力得到增強,提高炎性細胞在血管內(nèi)皮的通透性;也可通過上調中性粒細胞水平,顯著延長嗜酸粒細胞的存活時間,并促使其活化[16,17]。通過分析TNF-α與雙側上頜竇炎的關系得出,血清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雙側上頜竇炎的發(fā)生信號。IL-2是由單核細胞生成的重要促炎因子,其與TNF-α共同作用會促使炎性介質網(wǎng)絡形成,使細胞受到損害。實驗證明,雙側上頜竇炎患者鼻黏膜中TNF-α、IL-2和CRP表達狀態(tài)均高于正常人[18,19]。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鼻腔分泌物TNF-α、IL-2和CRP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噴霧治療組比普通治療組下降更明顯。結果證明,與千柏鼻炎片比較,鹽酸羥甲唑啉噴霧劑對雙側上頜竇炎的治療效果更好。
IgA、IgG和IgM屬于免疫活性分子,IgA可抑制細菌黏附機體細胞。IgG是惟一能通過胎盤的Ig類型,IgG是人體中一種重要的自然被動免疫,可以防止新生兒受到感染。分泌型IgA可通過對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的調節(jié)增強免疫,是機體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因素。此外,抗體對免疫應答有正調節(jié)和負調節(jié)作用。IgM是在感染過程中首先出現(xiàn)的免疫活性分子,但存在時間很短,是近期受到感染的標志物[20]。
噴霧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7.50%,明顯高于普通治療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82.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噴霧治療組患者在臨床癥狀的改善方面用時明顯短于普通治療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噴霧治療組患者TNF-α、IL-2和CRP的水平顯著低于普通治療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噴霧治療組患者IgA、IgG和IgM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普通治療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噴霧治療組患者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5%,普通治療組患者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鹽酸羥甲唑啉噴霧劑可以明顯改善雙側上頜竇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總有效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免疫指標水平,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