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保
摘要:中國玉雕技藝歷史悠久,技藝精湛,作為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技藝之一,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佇立在華夏文明之中。其蘊含著濃厚的人文、審美和技術內容,它所具備的審美意趣及長時期、大空間、厚積淀和獨特處之優(yōu)勢。既承載著人對美好生活的訴求,也反映出制玉施技者的努力與智慧,還可使人領略其中美妙無比的多重審美享受。
關鍵詞:玉雕;流派;技藝
玉雕技藝是雕刻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卓越的智慧創(chuàng)造而出,這既是精神與藝術上的追求,同樣是文化上的反映和傳承。中國玉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本身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十分復雜的,讓玉石的內在藝術得到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和延伸,就要求玉雕創(chuàng)作者必須具備高超的技藝,這也是玉雕藝術品創(chuàng)作的必經(jīng)之路。隨著現(xiàn)代社會人群審美眼光和玉雕鑒賞水平的不斷增強,對于玉雕技藝的要求較之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如何以獨到的技藝來提升玉雕作品的藝術價值,必然成為當下玉雕藝人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關鍵因素,這也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一、玉之精妙,技為媒介
中國是世界上琢玉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的第一部詩歌集《詩經(jīng)》中就有對琢玉技術的描寫,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說的就是琢玉的工藝程序。這些技術從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經(jīng)過各個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完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玉雕技法。中國的琢玉工藝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以精湛的技藝著稱于世,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享有“東方藝術”的美稱??脊沤缯J為,河姆渡文化時期,我國就已出現(xiàn)了玉璜、玉珠等玉器,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玉文化。遼寧鞍山海城東南45千米處小孤山出土的三件用岫巖老玉溝的玉料所打制成的砍斫器,距今已有12000年以上,這說明中國的玉器最早和石器一樣是從打制、磨制到琢磨逐漸形成的,這個玉器的出現(xiàn)只能說明在10000多年前中國大地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玉石共用的年代,就是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了玉的特性、美麗的顏色和堅韌的品質,被先人們從以石為主的材質中剝離出來,成為一種專門的材質,做出特定的器具。
玉雕技藝是中國獨有的,具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著不同的造型與特色。中國當代玉雕技藝,從大的流派來說,可分為南北兩派,北派以北京為代表,涵蓋遼寧、天津、河北、河南部分地區(qū)、新疆等省市,南派則包括長江沿岸及以南地區(qū),并分為幾個支派,包括以上海為代表的“上海工”,以蘇州為代表的“蘇州工”,以揚州為代表的“揚州工”,此外還有“廣東工”和“福建工”。上海玉雕以白玉為主,也有少量的翡翠制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玉雕藝術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北派”“海派”“揚派”“南派”四大玉雕藝術流派。
精妙的雕刻技藝和超然的藝術表達,這兩者是玉雕大家傾其一生所追求的東西。清朝的乾隆白玉蚩尤環(huán),就完美體現(xiàn)了技術和藝術的兩全。蚩尤環(huán)是一種仿古的玉器,仿制的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中一種刻有龍首紋的玉環(huán)。古人認為龍首其實就是傳說中蚩尤之首,因此便用雕有龍首的玉環(huán)來指代蚩尤環(huán)。這件乾隆白玉蚩尤環(huán)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其工藝之精妙。從橫截面觀察,白玉手環(huán)被豎著分成了兩部分,每個部分都是一個完整的環(huán),這兩個部分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將兩環(huán)相套時,手鐲不僅嚴絲合縫地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圓環(huán),而且合璧之后還呈現(xiàn)出蚩尤的人首紋飾,其工藝之精湛和構思之巧妙,讓人無不嘆服。古往今來,一代又一代的玉雕師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締造了無數(shù)精美的玉雕作品,也推動了玉雕文化的發(fā)展。
二、玉之璀璨,技為仰仗
一件玉雕藝術品,它的美,或在于形態(tài),或在于色彩,或在于意境,也可能兼而有之,玉雕作品的突出之處,就是它的材料屬性和技藝直接相連,它的藝術表現(xiàn)力要依賴原材料的物質條件,同時還依賴于琢玉人高超的技藝。在中國藝術史上,幾乎沒有一樣東西能像玉材那樣受到人類的特別青睞,玉料質地細膩,顏色鮮艷,折光強烈,紋路優(yōu)美。美得神奇,美得動人心弦。但“玉不琢,不成器”。一塊美玉只有經(jīng)過琢玉人的巧妙構思和鬼斧神工般的琢磨,才能成為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玉雕家的首要任務,就是把玉材與生俱來的美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出來,做到“天公之美”(質地)加“人工之美”(技術)的璀璨之美,是天地造化和精美技藝的融合。通過選料,設計,琢磨,拋光等手段相輔相成,從而為作品的璀璨之美提供了可以仰仗的技術支撐和動力。
玉雕創(chuàng)作的本身,就是對玉材原石的精雕細琢,讓其煥發(fā)藝術的生命?!坝耠m有美質,在于石間。不值良玉琢磨與瓦礫不別”這句話正是這一道理。通過對玉石本身的細致觀察,從中尋找玉雕的創(chuàng)作靈感。成功的玉雕作品,無不是做到了對玉石本身材質的充分展露與延伸。但是玉石這種天然生成的礦石,其本身質地往往都各自不相同,每塊玉石都有著自身的特色之處。因此,玉雕的創(chuàng)作靈感,就應該從玉石的材質、顏色、紋路入手,通過細致觀察和發(fā)掘,讓玉石的內隱魅力充分釋放出來。其次必須因材施藝,即先有玉料,后行設計。一件完美的玉雕藝術品,應該是玉質美與造型美的高度和諧而造型美則取決于仔細研究了原石之后的設計方案。因此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通常玉雕作品的設計人員不只懂得美術設計,更應了解各種玉石的各種特性如韌性或脆性、硬度、熱敏性、化學穩(wěn)定性、裂紋發(fā)育情況、瑕疵延伸情況等等,才可能真正保證其設計的最后實現(xiàn),否則很可能半路夭折。設計工作并非只在開始琢磨前進行,往往貫穿制作過程的始終。整體的設計要根據(jù)玉性質、形體、顏色量料取材,做到剜臟去綹因材施藝。造型盡量做到優(yōu)美、自然、生動,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最后通過對玉材原石進行于雕萬琢,使作品成為一巧、二俏、三絕的藝術珍品。
技以致美,凡玉器雕琢利落流暢、嫻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較美的,反之則呆滯纖弱,拖泥帶水。玉器的文化內涵,玉器的氣韻神采,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細細領悟。其造型美或精煉嚴謹、或玲瓏剔透、或具體、或抽象;其形式美表現(xiàn)在制作上的傳統(tǒng)與單純、對比與調和;其工藝美體現(xiàn)在琢磨規(guī)矩,亮麗圓潤,技法神奇,這種種美的體現(xiàn)是玉雕手工技藝精進的又一佐證,也是對這一傳統(tǒng)手工技藝的致敬。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得出,技以致美不失為早已為人所知、所用,并還將繼續(xù)為人所見證的結論。毋容置疑,凡經(jīng)典的玉雕藝術品必伴有不凡的技藝。
參考文獻:
[1]孔富安.中國古代制玉技術研究[D].山西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