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培濤,陳斯博,張偉紅,姚曉雨,孫文儒
(1.中國科學(xué)院金屬研究所,沈陽 110016;2.中國航發(fā)沈陽黎明航空發(fā)動機有限責任公司,沈陽 110000)
GH4145 是一種Cr 含量較高的時效強化型鎳基高溫合金,美國牌號為Inconel X-750[1–3]。GH4145 合金的組織主要由γ 基體、與基體共格的γ′相,以及MC 型和M23C6型碳化物所構(gòu)成。該合金具有優(yōu)良的綜合力學(xué)性能和抗氧化、抗熱腐蝕性能,以及良好的工藝性能,在航空發(fā)動機中主要用于制造在800℃以下工作并要求較高強度的耐蝕環(huán)形件、結(jié)構(gòu)件和螺栓等零件,在540℃以下工作的具有中等或較低應(yīng)力并要求耐松弛的平行彈簧和螺旋彈簧[4]。GH4145 合金在其他領(lǐng)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yīng)用,如燃氣渦輪機的轉(zhuǎn)子葉片、葉輪和其他結(jié)構(gòu)件,火箭發(fā)動機的推力室,飛機的反推力裝置,大型高壓容器,模具和核反應(yīng)堆等[3–8]。M23C6碳化物是GH4145等高溫合金的主要晶界強化相,其析出比較復(fù)雜,一般情況下以細小顆粒狀在晶界彌散析出,有時也以胞狀(cellular)或片狀(lamellar)在晶界析出[4]。片狀是指單個M23C6相的形態(tài),胞狀是指互相平行的M23C6片組合在一起的整體形狀,本文統(tǒng)稱為片狀M23C6相。片狀M23C6相是高溫合金中很早就被發(fā)現(xiàn)的一種典型組織[9],顯著降低合金塑性[5]。盡管早期已開展了較多相關(guān)研究[1,4,10],基本確定了片狀M23C6相的析出機理,但并未明確其析出條件,因此無法為實際生產(chǎn)中控制片狀M23C6相的析出提供直接有效的指導(dǎo)。近年來,對于GH4145 合金的研究仍較廣泛,但主要集中于熱加工[11]以及核輻射[12]等條件下的組織性能變化的研究,對于片狀M23C6相的析出機制和條件的研究則很少見。因此,本文進一步研究了GH4145 合金片狀M23C6相的析出規(guī)律和條件,以期為控制其析出提供研究基礎(chǔ)。
試驗材料為采用“真空感應(yīng)+真空自耗”工藝熔煉的商用GH4145 合金,鑄錠經(jīng)均勻化處理后,鍛造成直徑為45mm 棒材,然后在室溫下進行變形量為48% 的冷軋變形。將冷軋態(tài)合金進行(980℃×30min)固溶處理后,采用氦氣冷卻的方式以不同冷速冷卻至室溫,同時還以爐冷(FC)、空冷(AC)、油冷(OC)和水冷(WC)的方式冷卻至室溫。測試以不同冷速冷卻試樣的室溫拉伸性能,分析晶界和晶內(nèi)強化相析出。將經(jīng)過以上固溶處理后以不同速率冷卻的試樣,進一步進行730℃的時效處理,分析晶界相析出情況。
顯微組織觀察采用電解腐蝕,腐蝕劑為10g 草酸+100mL 水溶液,腐蝕條件為5~10V、30~90s。采用光學(xué)金相顯微鏡(OM,Axiovert 200 MAT)和JEOL 634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組織觀察。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JEOL2010)對析出相形貌和晶體結(jié)構(gòu)進行觀察分析。透射樣品在減薄后利用雙噴技術(shù)制備,雙噴液為10%高氯酸+90%酒精,雙噴溫度為–26℃,電流為46mA。
GH4145 合金冷軋態(tài)組織如圖1(a)所示,晶粒沿變形方向被明顯壓扁,呈典型的冷變形組織。經(jīng)過(980℃×30min)固溶處理后,發(fā)生了完全再結(jié)晶,形成了均勻的等軸晶組織,平均晶粒度約為ASTM8 級(圖1(b))。
經(jīng)980℃保溫30min 以不同速率冷卻處理后,GH4145 合金的室溫拉伸性能如表1 所示。冷卻速率處于0.5~4.5℃/s 范圍內(nèi)時,隨冷卻速率提高,合金的室溫拉伸屈服和斷裂強度急劇降低。當冷卻速率由4.5℃/s提高至22℃/s 時,室溫拉伸屈服和斷裂強度降低的速率明顯變緩。
不同冷速下γ′相的析出情況如圖2 所示。冷卻速率為1.5℃/s 時,合金基體中析出密集分布的γ′相(圖2(a)),因此合金的強度較高;冷卻速率為4.5℃/s 時,掃描電鏡下未觀察到明顯的γ′相析出(圖2(b)),因此室溫拉伸強度顯著降低。冷速提高至22℃/s 時,屈服強度進一步明顯降低,說明冷速為4.5℃/s 時仍有γ′相析出,只是此時析出數(shù)量較少,尺寸很小,所以掃描電鏡下沒有觀察到析出。顯然,冷速主要通過影響γ′相析出來影響合金強度。如表1 所示,22℃/s 冷卻時的室溫拉伸強度與油冷(OC)和水冷(WQ)時相同,說明此時γ′相析出已經(jīng)被完全抑制。但空冷時的強度略高于22℃/s 冷速條件下的強度,說明空冷條件下的冷卻速率略低于22℃/s。同理,爐冷的冷卻速率略低于0.5℃/s。
將試樣進行(980℃×30min)固溶處理后分別進行爐冷和水冷,再進行(730℃×20h)處理,晶界析出情況如圖3 所示。爐冷后再進行730℃時效的試樣,晶界上析出均勻分布的細小顆粒狀相(圖3(a));水冷后再進行730℃時效處理的試樣,晶界上除析出細小顆粒狀相之外,局部出現(xiàn)寬化的情況,如圖3(b)中箭頭所示。高倍下觀察可見,寬化的晶界是由與晶界垂直的細絲狀析出相所構(gòu)成(圖3(c))。不同冷速處理的晶界析出情況如表2 所示,冷卻速率低于4.5℃/s 時的晶界析出與爐冷條件下的析出類似(圖3(a)),都為細小顆粒狀析出;冷卻速率為22℃/s,空冷、油冷與水冷條件下的析出類似(圖3(b)和3(c)),都為細小顆粒狀加局部細絲狀析出。
圖1 冷軋態(tài)和固溶處理態(tài)GH4145合金的組織Fig.1 Microstructure of GH4145 alloy as cold rolled and solution treated
圖2 980℃固溶后的冷速對GH4145合金γ′相析出的影響Fig.2 Effect of cooling rate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γ′ phase in GH4145 alloy after the solution at 980℃ for 30min
表1 (980℃×30min)固溶處理后的冷卻速率對GH4145合金室溫拉伸強度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cooling rate on room temperature tensile strength of GH4145 under solution at 980℃ for 30min
圖4 為經(jīng)980℃固溶30min 水冷處理后,再經(jīng)730℃時效不同時間的晶界絲狀相析出變化規(guī)律。經(jīng)730℃時效5min 后,絲狀相便已經(jīng)明顯析出,隨時效時間延長晶界絲狀相有所長大。
圖5(a)為絲狀相沿<111->晶向的暗場像,其選區(qū)衍射花樣如圖5(b)所示,該相為M23C6相。如圖3(c)和圖5(a)所示,一般情況下,M23C6絲狀相的一側(cè)比較平直,另一側(cè)呈曲線狀。其中平直的一側(cè)應(yīng)為原始晶界OB(original boundary),彎曲的一側(cè)應(yīng)為絲狀M23C6相的生長前沿RF(reaction front),絲狀M23C6相在晶粒A和晶粒B 間的晶界處萌生,生長進入A 晶粒內(nèi)部。由圖5(b)可以看到,M23C6相與基體間存在晶體學(xué)取向關(guān)系:<111->M23C6//<111->γ和<22-0>M23C6//<22-0>γ。這種晶體學(xué)取向關(guān)系可能是造成絲狀M23C6相向A 晶粒內(nèi)部平行生長的主要原因,即沿晶體學(xué)取向關(guān)系生長進入A 晶粒內(nèi)部。
圖6(a)為M23C6相的<220>晶向暗場像,圖6(b)為γ′相的<100>晶向暗場像,對應(yīng)的選區(qū)衍射花樣如圖6(c)所示。圖6(a)中晶界M23C6相多呈細棒狀,與圖5 中形貌相近,靠近原始晶界處尺寸較小,靠近反應(yīng)前沿處尺寸明顯增大。圖6(b)中的γ′相分成兩種形態(tài),位于原始晶界OB 左側(cè)的晶粒A 中的絲狀M23C6相析出區(qū),γ′相也呈類似的絲狀;位于原始晶界OB 右側(cè)晶粒B 中無M23C6相析出,γ′相呈正常的球狀。顯然,絲狀相析出區(qū)是由M23C6相絲和γ′相絲共同組成的,并且兩種絲是交替排列的。
表2 980℃固溶冷卻速率對隨后730℃效20h過程中M23C6析出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cooling rate succeeding the 980℃ solution on the M23C6 precipitation during aging at 730℃ for 20h
圖3 930℃×30min固溶后的冷速對隨后730℃×20h時效過程中晶界析出的影響Fig.3 Effect of cooling rate succeeding the solution at 980℃ on the grain boundary precipitation during aging at 730℃ for 20h
圖4 GH4145合金經(jīng)980℃×30min水冷處理后,晶界絲狀相析出隨730℃時效時間的變化Fig.4 Evolution of the silk-like phase precipitated at the grain boundary of GH4145 alloy during the aging at 730℃ after the solution at 980℃ for 30min followed by water quenching
圖5 GH4145合金經(jīng)980℃保溫30min水冷后再經(jīng)730℃時效20h的絲狀相析出形貌Fig.5 Typical morphology of M23C6 carbide precipitated in GH4145 alloy after solution at 980℃ followed by water quenching and aging at 730℃ for 20h
圖6 局部晶界析出的片狀M23C6相和γ′相Fig.6 Precipitation of the lamellar M23C6 and γ′ phases at the local grain boundaries
如圖7 所示,塊狀M23C6相均勻分布在晶界上,并且嵌入兩側(cè)的晶粒內(nèi)部。同向單側(cè)晶粒內(nèi)部生長的片狀M23C6相相比,顯然這種向兩側(cè)晶粒內(nèi)部生長的塊狀M23C6相具有更強的晶界強化作用。對圖7 中塊狀M23C6相的能譜分析表明,其成分為75.50%Cr、20.51%Ni、2.69%Fe 和1.29%Ti。眾所周知,γ′相的成分為Ni3(Al,Ti)。顯然M23C6和γ′相的成分存在互補性,當γ′相析出時可以排出M23C6相析出所需要的Cr,而當M23C6相析出時,可以排出γ′相析出所需要的Ni、Al和Ti 元素,因此二者具備共同析出的條件。在本文中,當冷卻速率低于4.5℃/s 時,合金在冷卻過程中預(yù)先析出了γ′相。當合金進一步進行730℃時效時,M23C6相在晶界處萌生后,預(yù)先析出的γ′相顆粒將阻止其長成絲狀,此時其生長依賴于其周圍C 和Cr 元素的供給,兩側(cè)晶粒都可以向其提供C 和Cr 元素,所以它可以生長成嵌入兩側(cè)晶粒的塊狀。當冷卻速率高于22℃/s 時,γ′相的析出被完全抑制。當合金進一步進行730℃時效時,且局部晶界的碳含量較高時,M23C6相與γ′相的形核速率幾乎相同,由于二者成分的互補性,先形核的一相總是可以引起另一相在旁邊析出,二者如此反復(fù)按共析反應(yīng)機制析出。導(dǎo)致M23C6相向單側(cè)晶粒內(nèi)部生長的另一因素是其與晶體的取向關(guān)系,即其存在一個有利生長方向,可以沿該方向優(yōu)先生長成平直的片狀。而M23C6相的片狀生長也必然誘導(dǎo)其旁邊的γ′相長成片狀。從形核的角度考慮,這種共析反應(yīng)的發(fā)源地在晶界某處,并沿晶界面向四周擴展,沿晶界的快速擴散可以保證共析反應(yīng)的持續(xù)進行,直至其周圍C 等關(guān)鍵元素被嚴重消耗為止。在碳含量較低的晶界處,730℃時效時γ′相在兩側(cè)晶粒基體中的析出將先于M23C6相在晶界的析出,當M23C6相在晶界形成穩(wěn)定核心后,兩側(cè)晶粒中預(yù)先析出的γ′相將阻止M23C6相沿有利的晶向生長,此時其生長受元素擴散控制。盡管沿晶界的元素擴散速率較快,但晶界上的多個M23C6相核心的生長必然快速導(dǎo)致C和Cr 元素的貧化,因此其生長必然依賴于兩側(cè)晶粒不斷提供C 和Cr 元素,最終使M23C6相生長成嵌入兩側(cè)晶粒的塊狀。
圖7 塊狀的晶界析出形貌Fig.7 Precipitation of phases as isolated particles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綜上所述,M23C6相的析出形態(tài)受γ′相的析出控制。當γ′相預(yù)先在基體中析出時,M23C6相只能生長成塊狀;當γ′相與M23C6同時析出時,有可能以共析方式生長成互相交迭的片狀。
(1)當980℃固溶冷卻速率低于4.5℃/h,GH4145合金的γ′相會在冷卻過程中析出;高于22℃/s 時,γ′相的析出會被完全抑制。
(2)當GH4145 合金的基體中預(yù)先析出γ′相時,M23C6相的析出和長大受元素擴散控制,最后將生長成嵌入兩側(cè)晶粒的塊狀。當基體中無γ′相析出時,有可能導(dǎo)致局部晶界發(fā)生γ′相與M23C6相的共析反應(yīng),形成互相交迭的片狀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