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代,一個明媚的清晨,鎮(zhèn)上的驛站挺熱鬧:一縷縷溫暖的陽光,透過木格窗,灑在幾案上,往來的客人整理好車馬行李,坐下來喝著熱茶,胃里就暖和起來。那時候,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像現(xiàn)在這么匆忙,大家都慢慢悠悠的,陽光熱茶,這也是一種享受。不經(jīng)意間,一曲悠揚的琴聲響了起來,大家不禁放下茶碗,尋找這美妙聲音的來源。
琴聲來自一位年輕男子,只見他穿著棕色的深衣,盤腿坐在一張草席上,雙手輕輕地撫在琴弦上,非常地專注。他靈巧的指尖下,琴弦微微顫動,傳來的那一個個音符,就像是水面上的一個個漣漪,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許許多多的漣漪越來越快地連成串,最后蕩滿了整個湖面。琴聲悠悠,此心悠悠,當最后一聲琴音落下,客舍里猛然爆發(fā)了熱烈的掌聲。
那年輕男子站起來,給大家作了個揖。這個人叫公明儀,是個喜歡音樂、有才華的青年。他小時候就沉迷于音律節(jié)奏,喜歡用筷子敲碗,發(fā)出各種不同的節(jié)奏。每逢祭祀,難得聽到的禮樂演奏對百姓開放,公明儀站在樂隊邊上聽得如癡如醉,很多天不舍得回家。久而久之,公明儀練就出高超的技藝,在他的手下,琴聲時而如涓涓小溪,時而如千軍萬馬沖殺的戰(zhàn)場,常常讓聽者忘了時間,停下了動作,吃東西都忘記滋味了。
這一天,公明儀如往常一樣背著琴外出,暖暖的春風撲面而來,剛長出的嫩芽垂柳隨風搖動著,還有淡淡的青草味,心情好極了。這一望無際的曠野,簡直是再好不過的彈琴之地了。于是他找了個地方,盤腿坐下,把琴平放在腿上,開始彈奏。悠揚的琴聲很快就彌漫了整個草原,小鳥仿佛也在隨著琴聲歡快地飛舞,垂柳似乎也在跟著節(jié)奏搖擺,還有太陽和云朵,好像也聽到了這美妙的琴聲似的,這個春天的一切都美好極了。
“哞,哞……”幾聲低沉的叫聲,打斷了公明儀的琴聲,他抬起頭一看,不遠處有幾頭老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著草?!半y道它們也喜歡我的琴聲?”這可讓公明儀來了興致,他拿著琴,輕輕地走到了老黃牛的身邊坐下,準備彈奏一曲。公明儀彈了一小段,老黃牛又發(fā)出了低沉的叫聲,牛叫聲和琴聲混在一起,一時間嘈雜極了。老黃牛一邊叫一邊只顧吃著眼前的嫩草,根本沒有在意公明儀的琴聲。
公明儀有點失落,但轉(zhuǎn)念一想:一定是我彈的曲子太高雅了,老黃牛不喜歡,我換個調(diào)調(diào)!公明儀重新選了一首節(jié)奏歡快的曲子,可是彈著彈著,老黃牛依舊在悠閑地吃草,偶爾也就是甩甩尾巴,趕走身邊的蒼蠅,絲毫沒有搭理公明儀的意思。不一會兒,老黃牛慢慢悠悠地又換了旁邊一塊地方吃草,離他反而遠了,這可把公明儀急壞了:難道這種曲調(diào)也不合它的胃口?那我再換一個!他抱著琴走到牛的身邊,又換了一首曲子。
這回,老黃牛仍然沒有反應,過了一會兒,干脆哞哞幾聲甩著尾巴走了。公明儀這才恍然大悟:哦,原來不是我彈的曲子不好聽,而是它根本聽不懂,看來對著牛彈琴,根本行不通啊!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后,公明儀靜下心來,又沉浸在自己的音樂聲中。
凱叔對你說:
“對牛彈琴”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對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對不懂得美的人講風雅。就像故事中的公明儀,對不懂得音樂的黃牛講風雅。但其實我們演奏樂器,未必只是給別人聽,更重要的是我們每按下一次琴鍵,這個聲音都會打在自己的心上。最快樂的音樂是彈唱給自己聽,給喜歡的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