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璇
摘 要:實現檔案信息化管理,無論對于研究地區(qū)、城市發(fā)展還是廣播電視生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廣播電視檔案管理必須適應當前社會網絡化、數字化發(fā)展的需要,通過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既滿足廣電部門的生產需要,又可以向社會各方面提供獨具特色的信息服務,通過有效措施把廣播電視音像檔案管理系統接入公共信息平臺,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廣播電視;檔案管理;信息化
1 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優(yōu)勢
1.1 提高工作效率
廣播電視臺每天產生的影像、文字、圖片等信息資料,需要保存歸檔工作量極大。以湖南廣播電視臺為例,收集、整編、管理資料檔案,以前主要靠檔案管理員手工操作,效率低。實施檔案信息化管理后,管理員利用信息化平臺,從繁雜的檔案整理工作中解脫出來,大大提高了檔案管理工作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1.2 提高存儲完整性
廣播電視臺是豐富的信息資源庫,其產生涉及各部門,檔案資料產生、收集、保存環(huán)節(jié)多。如聯播部、欄目組拍攝的影像資料移交編排中心,而文字報告類資料留存所在部門,由于部分采編人員檔案意識不強,往往不按時移交或者資料備注殘缺,嚴重影響了檔案歸檔的完整性。實施檔案信息化管理后,只需將各類資料掃描或者數據錄入計算機儲存、備份,便將檔案及時歸檔,方便了以后的查找和利用。
1.3 提高查閱便捷性
傳統檔案查閱,檔案管理員要從一本一本的目錄中找出所需要的檔案編號,再到檔案資料室?guī)旆績炔檎?。檔案管理信息后,查閱檔案只要檢索出所需要檔案信息,就可以方便地獲取。同時,由于可以設置開放權限,在檔案信息管理平臺上讓用戶查閱、共享,十分便捷。
1.4 提高檔案的再利用價值
檔案收集、保管的最終目的在于利用。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宣傳檔案,可利用價值較高。由于圖片、音像等檔案需要反復查閱使用,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件受損或者遺失,給檔案資料的保管和利用帶來管理上的困擾。檔案管理實現信息化后,將原文件復制轉為電子文檔,存入信息庫,就可反復利用。
由此可見,廣播電視臺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是完善廣播電視臺檔案存儲、降低檔案人員管理成本、提高查閱利用檔案效能的必由之路。
2 現階段存在問題
2.1 投入較少
地方廣播電視臺是傳媒單位,大部分地方臺對于廣播電視宣傳設備、傳播技術的應用較為重視,投入較多。但對于檔案信息化建設投入相對較少,文書、影像等檔案信息管理的軟硬件設施落后,數字化、網絡化程度較低,防病毒、防攻擊、防篡改等安全防范設備不齊全,這都直接影響了地方廣播電視臺檔案信息化建設與管理。
2.2 利用率不高
一些地方廣播電視臺雖然建設了辦公業(yè)務網、新聞采編網絡業(yè)務系統、檔案管理平臺,但是存在著“重建設輕應用”現象,對應用信息化管理檔案意識淡薄,網上檔案臺較多用于登記、編撰檔案文件目錄等事務,網上查詢、借閱等功能應用率不高,削弱了檔案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效能。
2.3 多頭管理
廣播電視臺的檔案種類很多,有新聞、專題片影像檔案、文書檔案、財會檔案、人事檔案、設備檔案等,但各類檔案分屬各個業(yè)務部門管理。由于沒有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統籌管理檔案的體制,無法實現全臺信息數據共享,臺內形成諸多部門分頭管理檔案的格局,不利于檔案管理標準化、規(guī)范化、自動化和信息化。
2.4 人員素質弱
由于部分編輯、記者對日益發(fā)展的信息化技術熟悉度不夠,操作應用技能偏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播電視檔案信息化管理。例如,在數據導入等應用過程中,部分編輯缺乏檔案信息處理技能,對新聞影像資料有時忘記輸入關鍵詞,給信息資料的查詢、檢索、借閱、利用等帶來困難。
3 采取的措施
2002年,中央電視臺斥巨資建成亞洲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音像資料館,庫存節(jié)目資料過百萬盤,2004年底又率先實現了音像檔案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湖南廣播電視臺于2013年底完成了文字檔案、音像檔案的數字化改造,實現了檔案管理信息化。
3.1 存儲數字化
傳統的紙質檔案,以文字存儲在紙質上,容易受潮、長蟲;傳統的音像檔案,以模擬信號存儲在磁性材料媒體上,錄音、錄像本身質地脆弱,受光、熱、污物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較大。無論是紙質檔案還是音像檔案,都對保存環(huán)境的溫度和濕度有嚴格的要求,其壽命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而減少;同時不同規(guī)格、不同介質同時存在,也給檔案的存放、管理和調用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實現檔案的存儲數字化,尤其是對于音像資料的數字化存儲,不僅存儲量大、安全性高、格式統一、便于查詢等優(yōu)勢,更有利于迅速檢索并下載需要的任何鏡頭或片段,提高了業(yè)務部門工作效率,大大增加了節(jié)目資料的價值。如英國BBC電視臺在購買紀錄片《故宮》后,將片中畫面打散,按“門窗”“房柱”“庭院”等不同主題分門別類,放在“藝術畫廊”網站上銷售,價格比成品節(jié)目高出數倍。
3.2 傳輸網絡化
對于廣播電視機構的生產運營來說,檔案資料的信息化功能不僅局限于資料的存儲,更重要的是為電視節(jié)目制作和社會服務。電視媒體檔案管理系統必須是一個能與節(jié)目制作網相關聯、全面的網絡管理體系。美國CNN新聞網通過檔案管理信息化,實現了管理、訪問、發(fā)送的數字化、網絡化,重新開發(fā)利用具有歷史價值的檔案,大大推動了節(jié)目在線采集制作、硬盤播出、數字化管理的進程。
3.3 人員專業(yè)化
設置專門的檔案管理部門和崗位,引進相關專業(yè)人才,改善管理人才結構,提高整體素質,尤其是重視檔案編研人員和開發(fā)隊伍的建設,建立完善培訓、考評、上崗機制,通過學習、交流等多種方式提高檔案管理人員業(yè)務技能,統一操作規(guī)范,確保熟練掌握檔案業(yè)務規(guī)范標準和管理方法,及時、準確地為業(yè)務部門提供必要的咨詢服務。同時加強業(yè)務部門人員培訓,提高檔案信息處理技能,使其能夠借助檔案信息平臺及時、準確儲存和利用檔案信息。
3.4 共享最大化
實現檔案信息化管理,無論對于研究地區(qū)、城市發(fā)展還是廣播電視生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廣播電視檔案管理必須適應當前社會網絡化、數字化發(fā)展的需要,通過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既滿足廣電部門的生產需要,又可以向社會各方面提供獨具特色的信息服務,通過有效措施把廣播電視音像檔案管理系統接入公共信息平臺,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