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堅守工程測量崗位一線,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刻苦鉆研專業(yè)技術,敢于自我較勁的精神,讓他技藝超群;他勇挑重擔,重大項目、災后重建等重要工程臨危受命,為企業(yè)贏得了榮譽;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將自己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測量經驗傾囊相授,回報企業(yè)。他就是宋浩,北京城建亞泰集團技術質量部測量主管,一名忙碌在工程上的測量人。
熟識宋浩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比較 “軸”的人,但恰恰正是這份堅持,才讓他逐漸成長為測繪行業(yè)的領軍人物。
1998年,初出校園的宋浩之所以選擇測量這個行當,只是簡單地希望能夠有一技傍身,有個安身立命的依托。那個時候的他并不知道,自己會在測量這條專業(yè)的道路上堅持這么久。
當時,初出茅廬的宋浩剛參加工作就碰到了白石橋科技大廈測量任務。恰巧,項目部經理是老測量員出身,對他的要求十分嚴格,大小線都必須由他親自放。那段日子著實辛苦,宋浩扛著儀器上上下下,起早貪黑,就怕耽誤現場進度。頂著炎炎烈日,在發(fā)白的混凝土面上放線,混凝土的溫度、后背的灼燒,是這輩子他也不會忘記的感覺。與別人的怨聲載道不同,宋浩很慶幸自己剛參加工作就遇到這么好的項目,這也讓他迅速掌握了這項職業(yè)技能。
雖說此次工程很辛苦,但之后長達10年施工現場的考驗正等待著宋浩。雖然業(yè)務越來越熟練,但是日復一日的重復,讓他不由得有一些茫然。那時,他的很多同學或轉行到了生產部門,或搞了技術,甚至有人去了別的企業(yè),都有了更好的前途??汕∏∵@個時刻,師傅孫文推薦他擔任了公司的測量主管。
“搞測量這行,不是說多么高精尖,但只有跟自己較勁的人,才能干得來,干得下去?!碑敃r這些樸實的話就如同黃鐘大呂一樣,至今仍在宋浩耳邊回響。崗位的變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精彩紛呈的世界從此在他眼前鋪陳開來。
嚴謹專注、一絲不茍,宋浩將對工匠精神的堅守貫穿到了他的每一個經手項目。對工程,每個結構尺寸,他都要反復推算、驗證,以保證施工放樣的準確性,因為為工程質量保駕護航是他永恒不變的目標。
作為我國首次主辦的世界花卉博覽會的主會場,北京國際花卉物流港項目采用鋼結構和膜結構互相交織的形式,構建成大跨度雙曲面葉狀管桁架屋蓋和花傘狀中庭,造型優(yōu)美,但是給施工帶了巨大的挑戰(zhàn)。
宋浩與師傅孫文反復研究,最終決定以屋蓋控制網為依托,測設出綜合交錯的空間軸線,計算出花傘關鍵節(jié)點的全部空間坐標,全程采用全站儀,保證各點的三維坐標正確,高精度地保障了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 《北京國際花卉物流港葉狀鋼屋蓋施工技術》更是獲國家級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
造型為 “凹”字形的首科大廈工程,在18層至22層間有一鋼結構空中連廊,重200噸的鋼連廊需要從地面整體提升42米,提升的合龍接口為全栓節(jié)點,對提升過程的精準控制要求非常嚴格,提升點間的位移差必須控制在20毫米內。為了確保對工程的精準控制,宋浩帶領測量團隊,憑借2臺全站儀,全程、全方位跟蹤,進行三維控制,保證了施工順利完成,《首科大廈大跨度鋼連廊整體提升施工技術》獲得國家級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二等獎。
2010年是宋浩職業(yè)生涯中格外特殊又重要的一年。當全國人民都還沉浸在四川大地震災害帶來的悲痛當中時,他已經作為公司的先遣小分隊,遠赴四川什邡鎣華鎮(zhèn),開展災后援建工程的測量放線工作。初到震區(qū),百廢待興,看著無處安身的群眾,宋浩和同事顧不上休息,夜以繼日地工作。3個人僅用了4天時間就完成了3萬平方米,十幾個棟號,以及小區(qū)道路、橋梁主點的定位放線工作,為整個工程開了個好頭。雖然鎣華鎮(zhèn)安置房建筑面積有3萬多平方米,可全部建設完成卻只用了11個月,質量更是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認可,這讓受災群眾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從業(yè)20多年來,宋浩始終堅守在集團工程測量崗位一線,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行動詮釋 “感恩”這一企業(yè)核心價值理念。
安徽省安慶市外環(huán)北路工程是城建集團首個PPP工程,是安慶市政府關心的重點項目,也是打通新舊城區(qū)的核心道路。該項目首次引入了GPS測量設備,這對于宋浩來說,又是一次考驗。
工程所處位置為一片蘆葦蕩,施工環(huán)境復雜,又恰逢雨季,設立現場CORS站成為了重中之重。由于工程要求隨時采點復核,所以必須保證24小時全天候進行測量。面對酷暑、暴雨,以及人手少、設備少、車輛少等諸多不利條件,在確保工程準確無誤的基礎上,宋浩主動承擔了全線導線靜態(tài)復測。15公里、48個點位,他和同事們這一干便是不眠不休的72個小時。可是,準確完成數據采集后,他的身影又出現在內業(yè)數據處理的案頭。
對于培育人才,宋浩也有自己嚴守的準則——“先做人、后做事,測量工作無小事”。通過言傳身教,他幫助徒弟們養(yǎng)成了嚴謹的工作作風,要求徒弟們對每一個工程、每一個尺寸都必須反復推算、驗證,保證施工放樣的準確性。幾年間,他親自帶出了測量初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及高級技師累計30余人,為企業(yè)培養(yǎng)了大量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
為了更好地留住和培育專業(yè)人才,宋浩多次建言公司領導搭設多維的人才上升通道,為各項目部做好專業(yè)人才輸送和調劑工作,并積極組織公司內部測量專業(yè)競賽,為優(yōu)秀人才提供展示的機會,提供專業(yè)技能交流的平臺。
“測量專業(yè)和其他專業(yè)有所不同,不僅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需要較高的操作水平,同一臺機器,使用的人不同,測量結果的精度不盡相同。”為了保持較高的實操水準,宋浩依然堅持活躍在一線,通過大量的練習和實際操作磨練著自己的技藝。
汗水澆灌,必有收獲。2011年,宋浩獲得了高級技師資格。在北京市第三屆職業(yè)技能大賽中,他從700多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并獲得第8名。2016年,他又獲得北京市政府技師特殊津貼。同年,他榮獲中國建筑業(yè)協(xié)會優(yōu)秀建筑工匠稱號。2019年8月,中國海員建設工會、中國建筑業(yè)協(xié)會在全國建筑系統(tǒng)開展了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筑工匠”學習評選活動,宋浩成功入選。
對于今年41歲的宋浩來說,工作生涯還很長。他堅信,在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中,自己的成績只是后來人一個起步的臺階,他只是企業(yè)發(fā)展的榮耀圖景中普通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