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綠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宋代詩人沈晦在《初至松陽》一詩中曾這樣描寫:“惟此桃花源,四塞無他虞”。千年以后,云霧依舊繚繞的“桃花源”里藏著100多座格局完整的古村落,被國家地理雜志譽為“最后的江南秘境”。
項目位于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xiāng)榔樹村,場地整體北高南低,紅線內(nèi)高差近四五十米,是典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qū)聚落。原始地塊呈臺階狀形態(tài),夯土老房子已近倒塌或拆除,唯有幾棵參天古樹見證著村莊的起落更迭。
1 鳥瞰,古樹與建筑的關系
我們所見的榔樹村、山林與云海、梯臺與鄉(xiāng)舍、夯土與青瓦,無需多余裝飾,展現(xiàn)出中國鄉(xiāng)村獨有的美感。而山間一棟棟承載著地道山民生活的百年老宅,隨著村民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的改變,在建設與發(fā)展中被破壞、遺棄。據(jù)資料記載,在2000~2010年,每天有近300個自然村在城市化的洪水中淹沒,10年內(nèi)消失了90萬個。項目選址于此,在為城市游人提供暫棲之地外,也肩負著復興榔樹村的重任,寄托了我們對人類與自然以及人工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期望與思索。
在“現(xiàn)代”到來之前,中國傳統(tǒng)村落之所以能存活數(shù)千年,必定有其生命的根系和脈絡。它看似散漫無序,卻融合了一個地區(qū)的民族文化、科技、美學、教育、民俗和信仰,是一個有著自身靈魂的復合生命體。面對自然與傳統(tǒng),設計的宗旨啟于對原始地塊現(xiàn)狀的敬畏與尊重,對原有生活方式的依賴與還原。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巧若拙,依據(jù)自然隨形賦勢,沿襲傳統(tǒng)自然村格局,追求無設計的美感,以此實現(xiàn)秉承傳統(tǒng)、復原肌理、激活村落的設計策略。
2 層層疊退的公區(qū)
3 客房建筑外觀
4 觀景平臺
5 概念草圖
6 總平面圖
業(yè)主:松陽鄉(xiāng)伴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xiāng)榔樹村
建筑設計:gad?line+studio、浙江綠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師/項目主創(chuàng):孟凡浩
設計團隊:李昕光、朱驍鋮、章洪良
建筑面積:2 688.27m2
設計時間:2016
建成時間:2019
攝影:存在建筑、金選民、楊光坤、侯博文
為此,設計團隊多次到現(xiàn)場踏勘測繪,對古樹與古道進行準確定位,反復確認不同臺地的原始標高,秉承最低程度破壞自然的原則,經(jīng)無數(shù)種可能性嘗試后,最終得到最契合于地塊的設計布局。
首先提取公區(qū)、集中式客房和獨棟Villa三種主要建筑功能,并以類型學將其模塊化,置入原始地形中。33間客房,配備接待大堂、圖書閱覽、餐廳廚房、恒溫泳池的公共區(qū)域,2 688m2的建筑面積對于一個山間民宿而言無疑已是巨大的體量。設計將客房單體化整為零,錯落有致地散落山間,4層的公區(qū)以片層形式貼合地形延展,層層疊退,形成系列觀景露臺,同時消隱建筑體量。再依據(jù)等高線走向、景觀、視野等,兼顧客房的私密性,調(diào)整各單體的高度和角度。各層建筑的頂面和地面融入不同高度的山體,以最輕柔的方式貼合于山地,建筑如從山體中生長而出,隱現(xiàn)其中。
8 平面(3.70m 標高)
9 平面(7.90m 標高)
10 平面(11.85m 標高)
11 平面(15.85m 標高)
12 平面(19.65m 標高)
13 軸測流線分析
14 客房建筑外觀
15 路徑
16 剖面圖
建筑師以巧妙的動線設計營造步移景異、曲徑通幽的游山體驗,來訪者可沿由毛石砌筑的臺階拾級而上,或爬坡仰望,或轉(zhuǎn)折遠眺。建筑背山面谷,臥于一方寶地,樹木遮掩,若隱若現(xiàn),遠山美景可觀,百年古樟為鄰,營造多層次、多變的景觀體驗,每扇窗外都是整幅無框山野畫卷。
18,19 客房內(nèi)景
20 混凝土夾心墻系統(tǒng)
21,22 墻身大樣
23~25 建筑與山景
26 從泳池望向山景
建筑師希望通過對建筑材料和結(jié)構(gòu)設備的細致處理,強化空間的純粹性。公區(qū)的大懸挑板,由木模板混凝土一體澆筑而成;200mm(混凝土承重墻)+80mm(保溫巖棉)+120mm(混凝土裝飾墻)的夾心墻系統(tǒng),用于滿足建筑的保溫標準;在特定位置設計凈寬600~1 000mm的設備空腔,用于隱藏管道和空調(diào)風口等設備。
客房提取山坡周邊村落屋頂形制,材料以當?shù)孛秃煌翞橹鳎永m(xù)傳統(tǒng)生活與文脈。在這里,并沒有宏大敘事的建筑空間,也沒有昂貴繁復的材料做法,每一棟山舍的夯土、壘石、小青瓦,是建筑材質(zhì)、立面造型,更是山里的生活。
這是一家民宿,也是訪客從城市里來到山野中的一個家。在這里慢下腳步,看一縷晨曦,古木環(huán)繞,滿目青山,云卷云舒。在層層梯田之上的不只是簡單散落的大小民宿,而是將傳統(tǒng)聚落肌理含于其布局,將榔樹村的傳統(tǒng)文化根植于這片土地的居住容器,提供的是一種融合了當?shù)匚幕c現(xiàn)代文明的棲居方式。
松陽原舍以全新的民宿模式、鄉(xiāng)村生態(tài)社群為出發(fā)點,異質(zhì)同構(gòu)的村落肌理、依勢而建的自然村莊,舊與新,自然與人工,精致與素樸以及陽剛與陰柔,建筑師以謙虛之姿回應自然,尋求平衡妥帖之美。gad·line+studio以作品為媒介對“自然”建筑的探索從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