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不論國內或國外的學習經歷,及大院的經驗對現(xiàn)在的獨立實踐有哪些幫助?
曾冠生:國外的學習讓我看到世界的多元,更讓我看到自我獨特性的重要性。大院的工作經歷鍛煉了設計的把控能力、掌握全專業(yè)全過程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認知不同建筑類型的項目選擇與自身價值觀、能力的關系,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
AT:看到年輕事務所更多介入鄉(xiāng)村項目或者受一些私人業(yè)主的委托,有的可能并不是很正規(guī)的報建流程項目。但一個成熟的事務所可能更要多元,這一點如何看待?也想問如何更審慎地介入鄉(xiāng)村??
曾冠生:自此,我還沒有做過鄉(xiāng)村項目,但也經歷過不用正規(guī)報建流程的項目。其實不論任何項目,我都是用同樣的標準和方式去展開設計工作,而我最關心的是甲方能否與我們之間建立價值觀上的共鳴,以及甲方對待項目的重視程度。
AT:大型設計機構仍然占據(jù)主要建筑市場,但今天城市的建設發(fā)展正進入更加精細化的階段,我們的城市要真正讓人生活更美好,還要有許多需要完善改變。那么,小型事務所如何深入這一輪的城市建設,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
曾冠生:今天大眾的建筑意識和觀念在改變,設計需求日益增多,對設計要求也更高和更多元化。有些項目決策機制和流程簡單,項目的規(guī)模也很合適小團隊,都給了小型事務所更多實踐的機會。目前事務所的主要項目來源是私企,他們對設計品質的追求,以及對我們的信任,是項目成功的關鍵。
AT:無論城鄉(xiāng),如何看待精英化/精致化與煙火氣/世俗化?
曾冠生:對于每個項目,我更關注的是如何讓建筑融入人與土地,激發(fā)生活的活力和熱情,連接建筑、自然和人,這些都與是否精致化或煙火氣沒有太大關系。但大眾的美學素養(yǎng)需要一個慢慢提升的過程,我們建筑師需要做好每個設計去幫助引導。
AT:不同的教育背景下,從建筑理論的學習、訓練到實踐過程中,是否對既有理論有所反思或者形成自身的觀點/思考,又如何看待國內目前的建筑評論環(huán)境?
曾冠生:建筑不是一個脫離大眾和生活的藝術形式,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去領會什么是好的建筑。我對建筑大部分的思考都來自于體驗與觀察,書本理論則幫助我用更廣和更深的維度去認知建筑作品好的原因是什么。
AT:近來喜歡讀的書有什么?
曾冠生:平時喜歡看電影,尤其關注社會和人文類導演,比如賈樟柯、是枝裕和、楊德昌、侯孝賢等,所以也喜歡看他們寫的書或者解讀他們電影的書。從他們的電影里,我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對社會現(xiàn)實、家庭和人的價值觀的剖析。
AT:2020年事務所有什么計劃,是否會嘗試一些新的領域?
曾冠生:過去幾年工作節(jié)奏很快,疫情讓我突然有了更多獨處和思考的機會。我希望事務所今年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回顧和思考完成的項目,把握好方向后對設計相關的建構、材料和空間形式語言做有針對性的探索和研究。
墨照建筑設計事務所
墨照建筑設計事務所由曾冠生于2015 年在深圳創(chuàng)立。設計實踐過程中,“建筑與場地”“日常生活”“傳統(tǒng)與記憶”是事務所一直關注與思考的內容。主要作品:籽舍種植平臺與體驗館、生活美學館、至美術館、菲鵬松山湖總部辦公及安健科技松山湖辦公總部等。作品曾獲得國內外知名建筑獎,如英國ABB Leaf、英國WAN、美國AMP、美國A+等優(yōu)秀建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