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偉華
學心理學那會兒,對人與家庭關系有一節(jié)印象深刻:一個人健康人格的形成多半與是否能在家庭中構(gòu)成穩(wěn)定的三角關系有關。以一個人為點,每個點都很重要,他(她)可以連線構(gòu)成多個三角,這樣,一個個互生互聯(lián)的三角最后構(gòu)成一個大家族。那時,看著畫有龐大的充滿三角關系的大家庭結(jié)構(gòu)圖時,我們非常羨慕那些被包圍的“點”,因為,那是些最能在家庭中找到愛與被愛的人。當然,也有些“點”會枝丫在周邊,讓我們好是心疼,會猜,他(她)會長成啥樣?是桀驁不馴的賽車手,還是膽小怯懦的神經(jīng)男(女)?
其實,心理學用一種理性的思維在分析個體的成長與心理的同時,也在告訴每個人:了解自己的同時,了解別人,你會有同理心;愛自己的同時,愛別人,你會熱愛世界,熱愛人生。人過半百,才意識到,快樂不僅僅是種性格,更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家是最好的“土壤”。
有這樣一種說法,人生會經(jīng)歷三次重要的分離焦慮痛苦。第一次,是從母體分娩、剪斷臍帶時,我們與母親從共體變成兩個個體,我們大哭不是因為我們疼,而是我們來到陌生世界的焦慮;第二次,是兒女長大成家立業(yè),父母的焦慮,不僅僅是不能常見時的惦記,而是我們不被需要的痛苦;第三次,是我們離開“地球”時的恐懼。說到這里,我已經(jīng)開始焦慮了。除了第一次焦慮痛苦無法克服(我們都是第一次來人生轉(zhuǎn)轉(zhuǎn),沒有經(jīng)驗),后兩次焦慮痛苦,據(jù)說擁有幸福美滿家庭生活的人會少很多。
我想,這或許是“家”能提供我們精神給養(yǎng),給我們補充能量的原因吧。
年前,留學美國的女兒抓住短暫的10天假期,匆匆趕回上海。我?guī)退凰?,扣掉來回航程和倒時差的天數(shù),剩下的日子只有不到一周?!皠诿鼈敗钡奈ㄒ辉蚴牵核爰伊???吹剿丶业谝粫r間快樂地打開箱子,給我看一件件買給親人的禮物時,我被感動到了。何時,一向被我們關心疼愛當作孩子的女兒,長大懂事,開始關心起每個愛她疼她的親人了?
因為被愛,所以愛人。女兒就是那個大大的家庭結(jié)構(gòu)圖中被包圍的“點”。在我們?nèi)谥〖业谋澈?,還有一個充滿快樂與友愛的大家。
我們彼此記住每個人的生日,年年為對方慶生;我們每次旅游回來,都不忘給每個大家庭成員帶一份精心挑選的禮物;過年過節(jié),我們會不約而同地安排好時間,彼此成就一次次團聚,感染和體會人生幸福。而在遭遇困難時,我們更是互幫互助,用團結(jié)起來的力量來克服每個個體的軟弱。
這也就是當有朋友問起女兒畢業(yè)后打算時,她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回國咯”的原因。對于女兒來說,家在哪里,心就應該安放在哪里。不要說95后是新新人類,其實他們內(nèi)心很傳統(tǒng)。
父親在的時候,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是一定要在家里全家聚在一起過的。其樂融融的同時,也有遺憾,因為我們都是趕早在婆家吃完前頓,再回娘家吃后頓的。最后一次,我們姍姍來遲,父親一句氣話“明年不吃年夜飯了”,竟一語成讖。那年,他走了。
三年后,母親在堅持每天寫日記寄托對父親思念之苦中,終于走出“天塌下來”,感受撥云見日,因為,女兒們?yōu)樗餐瑩纹鸬拇蟆凹摇边€在。
一直以為,四海為家不是家,家是你走得再遠都想回去的地方,是有人跟你一起過日子的地方。有家才能過大年。
又到新春過年時,想起那個炊煙裊裊的年代,好美的一幅年畫!希望每一年都有人等你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