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羽
熊有富拍到的野生長臂猿。
野生西黑冠長臂猿有晨鳴的習慣。每日天未亮,熊有富便會上山,到達長臂猿晨鳴的地點附近,在鳴叫聲中確定它的準確位置。
在這一天中,他都要緊緊跟隨著它,記錄其行蹤、活動,直到傍晚長臂猿找到它過夜的樹,熊有富一天的工作方才結(jié)束。有時候,他能在晨鳴時,找到一只棲息在樹冠里、剛從沉睡中蘇醒的猿,有時候,他找尋一天都難覓其蹤。
這就是熊有富長達8年的護猿工作。
在云南無量山有一座舉世聞名的長臂猿研究基地——大寨子科研基地,全世界第一個西黑冠長臂猿研究基地。大寨子科研基地得名于無量山下一個10戶人口的小村莊,大寨子。
1978年,熊有富在大寨子出生。從小猿鳴就是他生命里不可忽略的一抹光彩,作為山里長大的孩子他曾無數(shù)次跟隨著父親進山,但他從來沒有見過鳴唱聲的主人。小學畢業(yè)的他,遵循著父輩的人生軌跡成為一個面朝青山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在青山回蕩的猿鳴的陪伴下,他靠種茶、種核桃養(yǎng)活著一家人。
中國戶外金犀牛獎
提名
8年15000公里,云南巡護員秘境尋蹤野生長臂猿
提名理由
這是一位云南大寨子農(nóng)民和一個特殊種群的故事。
瀕臨滅絕的野生長臂猿藏身在約30938公頃的云南無量山,并棲息于1800米到2700米的海拔之間。那片區(qū)域多是無人涉足的山林秘境。要在無量山巡護這一種群,僅尋覓其蹤跡,便已經(jīng)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探險。
為協(xié)助大寨子科研基地的科研小組了解長臂猿行蹤,并保護野生長臂猿,熊有富踏足秘境、以身涉險,8年中徒步15000公里,只為近距離觀測野生長臂猿。他不僅收集到超過60000條長臂猿行為數(shù)據(jù),期間拍攝的2000多段活動視頻,經(jīng)主流媒體報道,讓全世界對這一瀕危物種更加關(guān)注。
2011年轉(zhuǎn)機來臨。這一年,景東自然保護區(qū)管護局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共同展開西黑冠長臂猿代號為“G4”群的行為生態(tài)學研究,揭秘這一極其瀕危的物種在野外的生存密碼。進行行為生態(tài)學研究的第一步,即習慣化長臂猿家庭。野生的長臂猿非常怕人,往往人還沒走近就已消失不見。習慣化是指讓它們能夠接受科研人員的近距離觀察研究,這是科學研究的基礎(chǔ)。
整座無量山約30938公頃,橫跨普洱市的景東和大理州兩個州市,其間多是無人涉足的山林秘境。野生長臂猿的生活習性,是以家庭為單位,他們棲息在1800米~2700米的海拔之間,范圍分布跨150~400公頃。要在無量山研究這一種群,別提習慣化,僅僅尋覓其活動蹤跡、鎖定分布方位就是一大難題。
因為熟悉地形、野外經(jīng)驗豐富,熊有富開始協(xié)助科研團隊習慣化西黑冠長臂猿,他們僅用6個月的時間習慣化目標長臂猿家庭群,這是中國野生長臂猿研究史上的奇跡。6個月是什么概念?要知道,長臂猿群體習慣化時間一般需要花費數(shù)年。
學術(shù)研究上的奇跡對于普通人來說,并沒有大到足以改變熊有富的生活。考慮到對家庭的責任,熊有富一度回到家中務(wù)農(nóng)??蒲袌F隊非常需要像熊有富這樣專業(yè)的野外助手協(xié)助工作。在熊有富離開的一個月內(nèi),科研團隊在跟猿方面遇到了很大問題。慶幸的是,熊有富還是回到了監(jiān)測隊伍中。
當時,從小在大寨子土生土長的熊有富甚至還沒有學過普通話,說著一口地方話的他只是和基地里的人簡單表達。和長臂猿相處久了,彼此就像老朋友似的,見不到反而不習慣了。
2014年,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景東管護局正式成立長臂猿巡護監(jiān)測隊。作為大寨子科研基地的功臣,熊有富亦成為了監(jiān)測隊的核心巡護員。
于是,從2014年至今,在無量山每個猿鳴綿延不絕的清晨,都有一個執(zhí)著的身影穿梭于山林之間,守護著西黑冠長臂猿。
熊有富在無量山上記錄野生長臂猿的行為數(shù)據(jù)。
為巡護長臂猿而艱苦跋涉。
幾年工作堅持下來,熊有富規(guī)范收集2014~2017年G4群長臂猿行為數(shù)據(jù)60000多條,在長臂猿生態(tài)行為研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他還拍攝了長臂猿監(jiān)測視頻2000多段,拍攝到西黑冠長臂猿休息、移動、鳴叫、玩耍等行為視頻,尤其喝水視頻、交配視頻、取食多種植物花、捕食鼯鼠和烏蛋等視頻,先后多次在央視相關(guān)頻道或省市縣廣電媒體播出,讓廣大民眾目睹這一珍稀瀕?!皹涔诰`——西黑冠長臂猿”的精彩瞬間。在跟蹤長臂猿的8年里他熟悉了G4家域里每一個角落,根據(jù)巡護軟件的記錄,熊有富在跟蹤監(jiān)測長臂猿的8年里約行走15000公里。
熊有富用8年的時間記錄著G4一家的成員故事,由他與科研人員提供的一線數(shù)據(jù),促成了一篇解密西黑冠長臂猿雌性“戀家”行為的SCI論文。如果沒有對西黑冠長臂猿與這片山林的熱愛,這是絕對做不到的。
G4群在這8年的時間里迎來了5次小生命的誕生,其中還遭遇了一次主雄替代的“家庭巨變”。熊有富記錄下原主雄的幼子死亡、原主雄的“遺腹子”被新主雄撫養(yǎng)長大、新主雄三個孩子的誕生等極其珍貴的野外記錄,這些記錄將人類未曾了解的長臂猿世界一點點地展現(xiàn)出來。
與云山保護接觸以來,熊有富每天都會分享一線巡護的視頻,通過云山保護的線上宣傳平臺將西黑冠長臂猿的故事帶給更多的人。
2019年3月以來,云山保護的微博平臺傳播熊有富拍攝的視頻與照片,累計閱讀量超45萬,轉(zhuǎn)發(fā)超過3萬。雖然因為手機設(shè)備的原因,熊有富視頻像素不夠理想,但鏡頭里這群森林里的精靈還是打動了很多城市里的粉絲們。
作為年輕一代的巡護員,妻子、孩子與西黑冠長臂猿一家是他生命中最為親近的存在。他并不是一個人在守護長臂猿,支持他的妻子和家人,都是守護的一部分力量。
熊有富經(jīng)常感慨,G4群的小長臂猿長大了,也很愛玩。長臂猿爸爸媽媽和他很像,但有一點不一樣,它們不用操心小長臂猿上學的問題——更不用擔心上下學接送孩子的問題。
熊有富的孩子在十幾公里之外的村小上學,他需要在野外工作之余照顧孩子、接送上下學?,F(xiàn)在家中的農(nóng)活主要靠妻子承擔,只有在追尋長臂猿之余的時間,熊有富才能回家?guī)兔ΑQ沧o員的工資并不高,對于這樣不可避免的矛盾,熊有富確實是靠著對長臂猿的感情堅持下來的。
熊有富覺得自己離不開這些長臂猿了。他們是彼此的陪伴,在山林之間,一個年輕人8年的時光,一家西黑冠長臂猿的變遷故事。熊有富說他會一直守護它們。
在中國與中國人親緣關(guān)系最近的動物就是長臂猿,然而相較于熊貓、雪豹、綠孔雀等瀕危野生動物,長臂猿的公眾關(guān)注度非常低。全中國僅剩下不到1200只的野生西黑冠長臂猿,全球僅有不到1300只西黑冠長臂猿,換言之,這個物種保護的最大希望與責任就在中國。
從生態(tài)學到人文學的角度,從自然到文化的層面,西黑冠長臂猿都值得被更多人知道,而像熊有富一樣十余年來堅守在一線的保護工作者更需要被大家知曉。在這里或許沒有更多悲情、悲壯的英雄故事,但是為了自己所愛的“樹冠精靈”們能夠好好活下去,為了這片祖祖輩輩留下的青山長存,一個平凡人與他的赤子之心也應(yīng)能打動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