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
還是小時候,姥姥會在夏天的時候來哈爾濱。那是我特別期待的,姥姥來了,家里變得干凈、有秩序,悠長的夏日,讓人那么安心。
那時吃什么都是按照節(jié)令走的,沒有反季菜,夏天是吃蔬菜的季節(jié),是曬陽光的季節(jié),要攢好維生素和鈣,才能度過漫長的冬季。豆角上市的時候,茄子也在,但是沒有土豆,土豆要等到秋天才能看到。所以,經(jīng)常吃的是茄子燉豆角,反過來說豆角燉茄子也行,反正也沒有別的。我愛吃豆豆,姥姥慣孩子,會剝出一小碟豆角豆,用大針長線穿成串兒,燉好的時候,一挑就是一串兒,吃起來很是過癮,小孩子也不會因為找豆豆?jié)M盤子翻菜。筒子樓里的小朋友都羨慕我的豆串,不舍得一下吃光光,掛在脖子上,一會兒吃兩粒兒,一會兒吃三粒兒。唉,后來的什么項鏈都比不上我的豆豆項鏈。
在哈爾濱,豆角的品種似乎比任何地方的都要多些??梢园炊苟嗟暮推ず竦姆诸悺6箖捍箫枬M的豆角尤其得愛豆者的稀罕,皮厚肉多的得愛皮者歡迎。我當然屬于前者,所以黃金鉤、后彎腰、家雀蛋兒、翻白眼兒、小油豆等等都是我的最愛。
以豆為主的豆角燉著好吃。尤其放進東北大亂燉里,是不用吃米飯的減肥餐,又不似單純的減肥餐寡淡無趣。東北菜主要做法是先炒后燉,燉豆角也是這個做法。豆角兩頭掐掉,順手撕掉邊上的老絲,長的豆角掰短,短的豆角整根,另配的南瓜、土豆切塊,茄子撕條,老豆腐切厚片,煮熟的玉米剁成短段。另外大蔥切大段,姜塊拍開。熱鍋起油,蔥姜干辣椒爆香,把豆角以及準備的所有食材都放入鍋中爆炒,加生抽和鹽,加水沒過所有食材,大火燒開中火燉,燉至土豆南瓜軟綿、豆角熟透,轉(zhuǎn)大火收湯就好了。這一款燉豆角其實是東北亂燉的素食版,如果吃肉,開始的時候加五花肉或者排骨先炒焦黃,再加蔬菜。我對素食版的燉豆角有不厭倦的鐘愛,吃這個不吃米飯也有滿足感。
與短胖的豆多豆角比起來,皮厚的豆角相對體長,在哈爾濱,皮厚的豆角有架豆王、一點紅等等,北京人更愛吃的扁豆在哈爾濱比較少見。架豆王身體接近圓柱形,做的時候直接切寸段,我喜歡干煸,熱鍋起油,下豆角段中火加鹽煸炒,炒至豆角表面抽巴的時候倒出來,鍋里再放油,爆香蔥姜,把煸好的豆角倒入大火炒,加生抽,快出鍋的時候加蒜碎再炒,蒜的辣味減輕了就可以裝盤上桌了。這個豆角也可以像上面的燉豆角那樣做。
這幾年有一種新品叫一點紅,扁寬翠綠的身體上有少量的紅斑,適合炒菜,我喜歡切成絲單炒,或者加土豆絲、茄子絲一起炒,熟得快,不像燉豆角燉的時間長。
豆角的秧苗我認識得比較晚,心形葉子,纏繞到架子上的,豆角花也很好看,顏色多樣,白綠、淺紫、淺粉、橘紅色的都有,形狀不像薔薇科植物,倒是有點像臺灣蝴蝶蘭,皮厚的豆角或者豇豆角一兩寸長的時候摘下來用韭菜花腌制是非常好吃的腌菜,只是感覺有點造孽。有老家是鄉(xiāng)下的同事告訴我,罷園的時候把所有的豆角都摘下來,老的剝皮留豆豆,冬天做粥蒸飯蒸豆包用;小的腌咸菜,正常的吃不了的切絲晾干,冬天的時候燉豆角干,是很好吃的菜。哪有開始就摘小豆角吃的,太禍害東西了。鄉(xiāng)下人的園子有吃不完的菜,但是也都很珍惜的。
最近國家號召珍惜糧食,對于愛惜食物的種種做法,我都予以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