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艷
對于好多學生來說習作是最頭疼的事情。究其原因不外乎這樣幾點:沒有生活經(jīng)歷,不善于觀察,覺得無事可寫;語言枯燥,無話可說?!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創(chuàng)新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因此,語文教師要發(fā)展學生思維,調(diào)動情感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多思考,多練筆,通過各種渠道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寫作能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多年的教學中,我摸索并總結(jié)了一點經(jīng)驗:
一、利用好課本
我們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是學生們值得學習的范文。我們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寫作方法,為我所用。比如:學習《松鼠》一課,我們知道了作者是從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包括活動、吃、住等方面來寫的。學了課文,我問學生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好不好,為什么?他們有的說:文章中好多修飾語用得特別好,如“玲瓏的小面孔”,從“玲瓏”這個詞,我們知道松鼠的面孔不光小,還精致可愛;有的說文中的比喻句用得好;還有的說作者描寫很詳細,如松鼠是怎樣搭窩的,從松鼠搭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松鼠是多么的聰明,真討人喜歡。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孩子們就學到了一些寫作中的技巧。還有豐子愷先生的《白鵝》,里面的對比寫法以及把鵝當人來寫的擬人手法都啟發(fā)了學生。學習了這些文章加上同學們細心的觀察,再讓學生寫關于動物的文章,孩子們寫起來一點都不費力氣。李雪梅同學筆下的貓,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賈璐奇的小狗從英俊的外形到靈敏的行動,猶如一個受人歡迎的小警察站在我們面前。
學習《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看出是按照海面——海底——海島地點轉(zhuǎn)移的順序進行描寫,《美麗的小興安嶺》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進行描寫。讓學生明白按一定順序描寫,可以使文章脈絡更加清晰。
二、多進行語言的積累
同一件事,有的人說出來生動有趣,人人都愛聽,但有的人說出來,就干巴巴的枯燥無味。究其原因就在于有沒有優(yōu)美的詞句。所以說語言的積累也很重要。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在班內(nèi)開展讀書活動,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讓學生把優(yōu)美的詞句、精彩的段落抄到讀書筆記上,養(yǎng)成讀書必動筆的習慣;同時還要求學生擠時間背下來并寫下心得體會,從而為作文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和寫作材料,為寫好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通過搞課外閱讀知識競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覺進行語言積累的習慣。
三、觀察生活,開掘源泉
小學生智能發(fā)展還處于低級階段,“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意志的內(nèi)控力弱,我們要根據(jù)兒童“情緒性”的特點,先指導定向觀察,把學生帶進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并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欲望。例如學生在寫作文《春天》前,安排學生到田野、村莊、校園等地方觀察和體會春天的變化,并組織學生春游,欣賞春天的美景。春游前,提出觀察要求:注意觀察山水草木、游人、飛鳥等特點,并把自己游覽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的材料及時地記下來,為描寫春天的美景作好準備。觀察時,教師給予導向觀察指導,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在觀察時便會有的放矢,充滿興趣,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欲望。當學生寫出了一篇描寫細致、富有真實感的作文時,教師可在其習作成功之處,寫下醒目贊語,當眾宣讀,表示贊賞,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動力。在此基礎上,我們繼續(xù)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天地,隨機觀察,隨時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有趣的事物。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隨機觀察的習慣,他們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會不斷地增強,從而頭腦里的材料也就越來越豐富,作文時便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
四、勤練筆
語文課本的課后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小練筆,就是仿照課文中學到的方法,寫一段話。如圍繞中心句寫一段話;你的家鄉(xiāng)哪個季節(jié)最美,寫一段話和同學交流。這樣的片段練習在整篇習作中,就像建筑師建造一座大樓一樣,一層一層的建筑,才能成為最后的摩天大樓。
日記也是練筆的一種好方式。不拘泥于內(nèi)容,記錄下自己生活中點點滴滴,既養(yǎng)成了細心觀察的習慣,又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積累了習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