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思君
1 農村“三資”管理的現(xiàn)狀
1.1 資產負債情況
截至2019年9月11日,全鎮(zhèn)農村集體資產總額1838.8萬元,其中:流動性資產合計356.7萬元(貨幣資金204.6萬元,應收款項32.27萬元);長期資產合計418.30萬元(長期投資418.30萬元),固定資產合計1063.8萬元。經營性資產418萬元,占資產總額的39%;非經營性資產645.8萬元,占資產總額61%。2019年清產核資全鎮(zhèn)共盤盈資產4.31萬元、盤虧87.26萬元、報廢0.54萬元、債務核銷18筆1.47萬元、債權核銷36筆1.89萬元。負債總額299.61萬元;流動負債合計249.3萬元(其中:短期借款69.6萬元,應付款項179.7萬元);長期負債合計118.5萬元,(長期借款及應付款64.9萬元),所有者權益1923.7萬元(資本56.79萬元,公積公益金1870.72萬元)。
1.2 資源情況
全鎮(zhèn)集體土地總面積15.36萬畝。其中農用地總面積15.09萬畝,包括耕地8.77萬畝、園地0.02萬畝、林地7.72萬畝、草地0.09萬畝、農田水利設施用地0.08萬畝、養(yǎng)殖水面0.06萬畝、其他農用地0.05萬畝。建設用地總面積0.27萬畝,包括工礦倉儲用地6.75畝、農村宅基地0.13萬畝、交通運輸和水利設施用地0.12萬畝,涼水河子鎮(zhèn)對資源的收益采取收支兩條線,即收到收益后3日內存到農經賬戶,支取時先取得正式票據(jù),審核后方可支取。
1.3 “三資”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在“三資”管理中,本鎮(zhèn)資金管理由農經中心代管制度,即村里有收入時必需及時存農經中心賬戶,村報賬先支付后報賬,在提取現(xiàn)金時,必須帶支出票據(jù)提取現(xiàn)金,根據(jù)相關審批程序進行審批(審核)通過后,方可提取,取款1000~2000元,由村會計、村書記簽字,農經站審核、包片領導簽字,簽字5000元以上報批。資金支出時由村提供支出票據(jù),同時支出票據(jù)要有經手人、負責人、報賬員簽字,報農經中心進行審批,政府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方可支取。本鎮(zhèn)對資源資產的流轉采取競標的方式對外發(fā)包,避免出現(xiàn)以低價流轉,造成集體資產的流失。
2 農村“三資”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 歷史遺留問題
以前農業(yè)效率低,農民對耕地林地積極性不高,造成發(fā)包時集體資產價格低,無人承包的現(xiàn)象,當啟動基礎設施建設時,致使集體資產低價處理,頂賬問題使得集體資產流失。此外,村干部缺乏對農村“三資“管理政策及法規(guī)的學習,使得相關政策難以落實。
2.2 村集體資源管理力度不大,不夠規(guī)范
部分村干部對集體資產、資源疏于管理,怕得罪人,不想抓,不想管,安于現(xiàn)狀,得過且過,承包合同到期也不組織重新發(fā)包。與此同時,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力量薄弱,投入嚴重不足,工作人員少,業(yè)務性強,人員老化,往往“顧此失彼”。村干部換屆時,上屆村干部對下屆村干部集體資源性資產交代不清晰。
3 解決對策
3.1 加大檢查力度
建立完善村集體組織“三資”監(jiān)督渠道,嚴肅紀律,查處農村“三資”違紀案件。嚴肅查處村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嚴重處理不作為、對應發(fā)包而不發(fā)包的集體資產的案件查處,教育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自覺遵紀守法,切實加強農村“三資”的管理,維護農民群眾的利益,確保集體資產不流失、社會和諧穩(wěn)定。
3.2 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積極引進、選拔一些業(yè)務能力強的人員,組織一支強大的農村“三資”管理隊伍。加強對村組干部、農村集體財務會計人員、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人員及各級農村“三資”管理人員的業(yè)務培訓,學習相關評估知識,培養(yǎng)和造就高素質農村“三資”管理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