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偉
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以咳嗽、喘息、咳痰、氣短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fā)展的疾病,多由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等發(fā)展所致,會導致呼吸衰竭,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臨床通常采用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但由于抗生素不合理利用,極易產(chǎn)生耐藥菌株,臨床效果不明顯[2]。莫西沙星屬于新型抗菌藥物,對呼吸道感染的治療效果較理想[3]。為探究莫西沙星霧化吸入治療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對患者炎性介質(zhì)的影響,本文選取本院2018 年4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90 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分組,分別予以沙丁胺醇與莫西沙星霧化吸入治療,比較兩種藥物對患者癥狀的改善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4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90 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肝腎臟器功能受損患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以及伴隨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將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比組和實驗組,各45 例。對比組患者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齡43~73 歲,平均年齡(58.26±15.36)歲;病程0.5~8.0 年,平均病程(4.30±3.81)年。實驗組患者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齡44~73 歲,平均年齡(58.32±15.42)歲;病程0.6~8.0 年,平均病程(4.41±3.9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如吸氧、祛痰等?;诖?對比組采用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山東京衛(wèi)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348)0.4 mg/次,3 次/d 霧化吸入。實驗組采用莫西沙星霧化吸入治療,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南京優(yōu)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39)100 mg/次,4 次/d 霧化吸入。兩組患者持續(xù)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炎癥介質(zhì) 治療前與治療2 周后抽取患者空腹狀態(tài)12 h 后5 ml 外周靜脈血,進行離心分離處理后血清待測,采用雙抗夾心法對白細胞介素-18、白細胞介素-10、腫瘤細胞因子以及C 反應蛋白水平進行檢測。
1.3.2 動脈血氣指標 治療前與治療2 周后采集患者3 ml動脈血,用動脈血氣分析儀測定動脈血氧分壓與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
1.3.3 臨床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5]:臨床癥狀徹底消失,肺部聽診啰音消失,動脈血氣指標恢復正常表示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動脈血氣指標顯緩解表示有效;臨床癥狀與動脈血氣指標沒有緩解,或有加重的情況表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比組總有效率為80.00%,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5.56%。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zhì)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白細胞介素-18、白細胞介素-10、腫瘤細胞因子以及C 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白細胞介素-18、腫瘤細胞因子以及C 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療前,白細胞介素-10 水平高于治療前,且實驗組白細胞介素-18、腫瘤細胞因子以及C 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對比組,白細胞介素-10 水平高于對比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動脈血氧分壓與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動脈血氧分壓水平高于治療前,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水平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動脈血氧分壓高于對比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zhì)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zhì)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比組比較,b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mm Hg)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mm Hg)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比組比較,bP<0.05
慢阻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科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見,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與病死率,病情呈發(fā)展性特點,逆轉(zhuǎn)難度較大[6]。因為中老年人群的抵抗力較弱,病史比較長,呼吸肌處在疲勞的狀態(tài)下,肺部感染出現(xiàn)后,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痰液引發(fā)氣管阻塞,從而產(chǎn)生氧分壓減少的表現(xiàn),降低肺泡的通氣量,導致?lián)Q氣功能障礙,產(chǎn)生呼吸衰竭的表現(xiàn),若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導致病情加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7]。
霧化吸入治療就是借助空氣壓縮以及超聲等使藥物表現(xiàn)為霧狀,通過呼吸道吸入,此種給藥方式可將藥物直接作用在病灶上,具有起效時間短、作用時間長以及安全性高等優(yōu)勢;還可以使氣道濕化,加快痰液排出。莫西沙星屬于新型的喹諾酮抗菌藥物,抗菌譜廣,作用時間較長,不容易耐藥,對衣原體以及革蘭陽性菌等的殺傷力較強,半衰期較長,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效果較理想[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白細胞介素-18、腫瘤細胞因子以及C 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療前,白細胞介素-10 水平高于治療前,且實驗組白細胞介素-18、腫瘤細胞因子以及C 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對比組,白細胞介素-10水平高于對比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動脈血氧分壓水平高于治療前,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水平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動脈血氧分壓高于對比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jié)果與相關研究結(jié)果一致。
總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莫西沙星霧化吸入治療,可改善患者的炎癥介質(zhì)與動脈血氣指標水平,提高患者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