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郜辰辰
在麗江,四季走得很慢,這里有著碧藍的天空和柔軟的流云,翠綠的植被和繽紛的鮮花格外眷顧這里。而古鎮(zhèn),仿佛在靜止的季節(jié)里又停駐了歷史,于是我們在“古道西風(fēng)瘦馬”的高原上,又尋覓到一處“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溫柔了夜色和雨露,也慰藉著歷史的足履。
麗江古城位于麗江壩子中心,北依象眠山,南臨文筆山,西枕獅子山,形似巨硯,又稱大硯古城。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明朝末年已初具規(guī)模,以古色古香的石板四方街為中心,小巷街道縱橫交錯,石子鋪就的路面干凈整潔,晴不揚塵,雨不積水。城中石拱橋、木板橋眾多,家家戶戶門前倒映垂柳,每一條街道都伴著潺潺溪流,在悠悠的水聲中,四季繁花掩映,酒肆茶樓和店鋪民居儼然構(gòu)成了“高原水鄉(xiāng)”的風(fēng)貌。
當(dāng)我們從北門進入古城,悠悠轉(zhuǎn)動的水車仿佛穿越了古今。那些沉淀著歲月的建筑,把白、彝、漢、藏各民族精華融合,匯聚著納西族獨特風(fēng)采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白墻黛瓦的土木結(jié)構(gòu)房屋在古樸中帶著凝重,飛檐斗拱和雕梁畫棟訴說著東巴文化的底蘊,一盞盞夜晚點亮的燈籠載著現(xiàn)代商業(yè)的叫賣,成就了夜色古城的古韻和迷人。踏著濕滑的石板路,聽著踩過木板橋“嘎吱”的聲響,順著小巷走著,在喜歡的店門前看一看民族風(fēng)情的服裝和飾品,嘗一嘗可口的少數(shù)民族小吃,古城的夜晚便在縱橫的橋下流水里,溫柔接納了各地游人,把每個人的故事包裹著歷史的外衣,在遺忘過往時找回另一個自己,遇見更美好的麗江。
有人說麗江的山水是柔軟的,她像清新淡雅的詩,保留著古韻里走來的民俗風(fēng)情。也有人說她像嫵媚多情的油畫,在夜晚才能釋放出絕色魅力。聽說這里保留了摩梭族走婚風(fēng)俗和東巴文化的特色,便有了“艷遇之都”的美譽。而我更相信麗江的故事是多姿多彩的,它可以將平凡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于是在沒有城墻的束縛里,縱橫無規(guī)矩的小巷自發(fā)形成了“順?biāo)?,逆水而出”的小?zhèn)布局,用三山為屏、一川相連的古樸天成,溫情撫慰了茶馬古道上行走的馬幫漢子,我想這便是麗江古城因水而生的神韻。玉龍雪山流淌而下的圣潔之水成就了這里世代而生的納西王國,保留了木氏土司“富冠諸土郡”所營造的華美宮殿,縱然游人如織流連徘徊,也不改本色面貌,用穿街繞巷、流布全城的水滿足了他們盡情地發(fā)呆、游走、沉醉和釋放。
在麗江,一花一木都能輕易偷走游人的記憶。眠于民宿,你會看到晨光熹微里從深巷走出的納西女子,在水邊淘米洗菜;也會看到四方街上陸續(xù)打開的店鋪,迎接著四處閑逛的過客。當(dāng)你偶爾抬頭,眺望遠近起伏的層巒疊嶂,又會在山的懷抱里感悟小城的靈動和溫馨。如果說麗江的白天是游人曬太陽發(fā)呆的旅游時間,夜晚才是最具特色的麗江時刻。庭院深深、花木扶疏、高懸燈籠、木刻牌匾都詮釋著這里的古韻滄桑,而燈紅酒綠的酒吧街又似乎詮釋著現(xiàn)代的獨語和艷遇傳說的故事可能??蜅k[于小巷里,雅致風(fēng)韻的名字“桃花島驛站”“陽光納里”“秦時明月”再配上雕花精美的木床和裝飾,一陣古樸的香風(fēng)便會吹散旅途跋涉的艱辛。依流而建的土木小屋,過去是納西居民的住所,現(xiàn)在成了一個個民族特色商鋪,手工刺繡的服飾、琳瑯滿目的手工制品、銀器玉器售賣店、飯店小吃攤、酒鋪茶坊,又讓這里充滿了凡塵的世俗氣和煙火味。
當(dāng)我踏著雨露披著月光,看著麗江古城在凌晨熄滅燈火慢慢睡去,我想起了徐志摩的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痹邴惤?guī)Р蛔哌@里的小橋流水,帶不走這里的民宿街渠,帶不走這里的風(fēng)土人情,只能在心中哼著一首名叫《納西凈地》的歌曲,演繹心中的詩意凈地,照亮心中最柔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