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yī)院 河南鄭州450018)
慢性腎臟病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腎臟結構、功能出現(xiàn)障礙的疾病。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生活方式改變,慢性腎臟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fā)病率為10%,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慢性腎臟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預后差、患者經(jīng)濟負擔重等特點,對患者身心造成極大影響,目前已成為臨床醫(yī)護人員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2-3]。層級護理管理是臨床較為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其能依照層級對應原則,對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能滿足不同層級患者需求,提高護理質(zhì)量。有研究表明,層級護理管理能提高接受連續(xù)性腎臟代替療法治療的急危重癥患者治療效果,且并發(fā)癥較少[4]。2017年9月1日~2019年3月31日,我們對107例慢性腎臟病患者實施層級管理模式,取得滿意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9月1日~2019年3月31日收治202例慢性腎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慢性腎臟病者;②意識清醒者;③臨床資料完整者;④認知功能正常者;⑤患者及家屬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急性腎功能下降者;②嚴重低血糖者;③糖尿病者;④甲狀腺功能異常者;⑤精神類疾病者;⑥不能配合研究者;⑦視聽、交流障礙、文盲者。依照建檔時間不同分為對照組95例和觀察組107例,對照組男48例、女47例,年齡49~67(58.14±4.06)歲;病程2~7(4.62±1.03)年;疾病分期:Ⅰ~Ⅱ期33例,Ⅲ~Ⅳ期46例,Ⅴ期16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或中專61例,大專及以上10例。觀察組男58例、女49例,年齡48~71(59.26±5.11)歲;病程1~8(4.38±1.41)年;疾病分期:Ⅰ~Ⅱ期37例,Ⅲ~Ⅳ期50例,Ⅴ期20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或中專68例,大專及以上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對癥治療。
1.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建筑布局、周邊設施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疾病病因、治療措施等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詳細講解藥物服用方法及時間,干預患者飲食,控制營養(yǎng)水平等,出院時告知患者院后注意事項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層級管理模式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根據(jù)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小球濾過率水平,將其分為3個層級,分別為Ⅰ~Ⅱ期≥60 ml/min、Ⅲ~Ⅳ期15~59 ml/min、Ⅴ期<15 ml/min,依照層級管理模式,分別對3個層級患者實施干預。②實施干預。a.對Ⅰ~Ⅱ期患者,護理人員應使其認識腎臟基本構造、功能,介紹腎臟疾病的常見臨床癥狀、疾病危險因子等并講解疾病分期,告知其腎臟疾病需要檢查的項目、檢查項目的目的、檢查結果,藥物服用方法;告知其日常生活注意事項、保健事項、并發(fā)癥疾病預防如營養(yǎng)管理;對無明顯營養(yǎng)不良表現(xiàn)的患者蛋白質(zhì)攝入量0.75 g/(kg·d),其中高生物價蛋白質(zhì)攝入比例應超過50%;年齡>60歲者熱量攝入為125.52 kJ/(kg·d),年齡<60歲者熱量攝入>125.52 kJ/(kg·d),鹽攝入2~3 g/d,并嚴格控制鈣磷等攝入量,告知其定期復診的重要性,且提前1 d電話通知復診。醫(yī)護人員應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在交流過程中給予患者關心,使用親切的言語安慰患者,表達對患者的尊重、理解、關注,鼓勵患者傾訴煩惱,幫助其減輕思想負擔,緩解焦慮、自卑等消極情緒;講解成功轉歸案例,幫助患者認識自身心理問題,講述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如健康心理與治療及轉歸的關系等,樹立治療自信心、勇氣;做好家屬配合工作,如告知家屬支持的重要性,家屬督促作用的重要性等,提高家屬臨床護理有效性,促進患者康復。幫助睡眠障礙患者提高睡眠質(zhì)量,對于輕度失眠者,睡前囑患者喝牛奶、泡腳助眠,指導患者呼吸放松法、正念暗示法、肌肉按摩,觀看輕松、搞笑的節(jié)目等;對中重度失眠者可提前給予藥物干預等。b.對Ⅲ~Ⅳ期患者,護理人員應在Ⅰ~Ⅱ期護理基礎上,講解慢性腎臟病的癥狀、處理方法、導致腎功能衰竭的惡性因子等,介紹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療、透析治療時機,講解血液透析治療的目的、作用,換腎治療的方法及作用,感染等并發(fā)癥對疾病的影響、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處理方法,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鐵劑治療貧血患者等。講解透析流程,指導患者及家屬操作透析流程,糾正不正確的操作;表揚操作水平較高的患者,采用床邊護理的方式講解并發(fā)癥、預防措施及處理方法,觀察并指導患者操作等。c.對Ⅴ期者,在Ⅲ~Ⅳ期患者護理基礎上,充分把握緊急就醫(yī)黃金時間,照護患者血管通路、透析導管等透析注意事項,講解并促使患者充分認識代替治療、換腎須知等,嚴格控制鈣磷攝入量800~1000 mg/d,對于高鉀血癥者,減少或避免高鉀食物;對于低血鉀者增加攝入高鉀食物或口服鉀補液。兩組均持續(xù)干預1個月,院后通過電話、門診、家訪等途徑干預。
1.3 觀察指標 ①心理狀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5]評估,SAS得分>50分為焦慮,SDS得分>53分為抑郁。②健康管理能力: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AHSMSRS)評估干預前后兩組健康管理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認知(14~70分)、自我管理環(huán)境(10~50分)、自我管理行為(14~70分)3個維度,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健康管理能力越強。③睡眠質(zhì)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量表(PSQI)評估,總分21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睡眠質(zhì)量越差。④生活質(zhì)量:采用Spitzer生活質(zhì)量指數(shù)(SQOL)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總分1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zhì)量越好。⑤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評估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總分95分,分5個等級,分別為非常滿意(95分)、滿意(76~94分)、一般(57~75分)、不滿意(38~56分)、非常不滿意(19~37分)??倽M意度(%)=(滿意例數(shù)+非常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PSQI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AHSMSRS評分比較 見表2。
2.3 兩組干預前后SQOL評分比較 見表3。
2.4 兩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見表4。
慢性腎臟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且需長期治療,患者極易產(chǎn)生孤獨、自卑、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身心健康,甚至會出現(xiàn)社交能力障礙、自殺等行為。再加上患者缺乏對疾病的正確、全面認識,常對治療產(chǎn)生恐懼等心理,而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生活、工作,同時會增加患者經(jīng)濟負擔,長此以往,患者易出現(xiàn)治療自信心低下、治療配合度等問題,影響預后、轉歸[6]。因此,給予慢性腎臟病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PSQI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AHSMSRS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QOL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例)
隨著疾病發(fā)展、病程延長,絕大多數(shù)慢性腎臟病患者尤其是Ⅴ期患者,需要通過血液透析、換腎等治療措施維持生命,但需嚴格控制飲食,且易出現(xiàn)疼痛、失眠、水腫、滲血、靜脈置管炎癥等并發(fā)癥,導致患者易出現(xiàn)煩躁、自卑感、抵抗治療等心理及行為,影響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AS、SDS、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層級管理模式應用于慢性腎臟病患者,能緩解其負性心理,提高睡眠質(zhì)量。分析原因在于:層級管理模式通過對不同分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實施層級管理,能有效針對不同層級患者需求實施針對性干預,如對Ⅰ~Ⅱ期只需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促使患者認識、了解疾病,并告知其飲食等日常注意事項,能避免講解深度知識影響患者判斷病情,產(chǎn)生疾病恐懼心理,失去治療自信心。對Ⅴ期患者,除了嚴格控制飲食外,還深入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能使患者充分認識疾病,并按照醫(yī)囑進行日常護理,有助于減少并發(fā)癥,促進轉歸。在層級護理模式干預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專項心理護理、睡眠護理,能有效緩解其心理問題,幫助其提高睡眠質(zhì)量[7-11]。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AHSMSR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通過層級管理模式在護理過程中講解、培訓患者操作血液透析流程,指導并發(fā)癥預防、處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治療、并發(fā)癥預防及處理的能力,從而能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12-15]。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SQOL評分、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層級管理模式能提高慢性腎臟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有助于改善醫(yī)患關系。健康管理是一個長期過程,臨床護理中需進行延伸護理,加強院外指導,發(fā)揮監(jiān)督、指導作用,提高患者預后質(zhì)量。綜上所述,將層級管理模式應用于慢性腎臟病患者中,能提高其健康管理能力,緩解負性心理狀況,提高睡眠質(zhì)量、生活質(zhì)量,且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