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2020年11月9—11日,由敦煌研究院主辦、《敦煌研究》編輯部承辦的“2020敦煌研究發(fā)展研討會”在敦煌莫高窟召開。《敦煌研究》編委和敦煌學界專家、甘肅省委宣傳部領導以及編輯部工作人員近40人參加會議。會議主要圍繞關于《敦煌研究》的辦刊建議、敦煌學學科發(fā)展方向和研究內容、期刊審稿與編輯校對、敦煌相關圖書的出版等方面展開討論。與會專家對《敦煌研究》的發(fā)展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
關鍵詞:“2020敦煌研究發(fā)展研討會”;辦刊建議;綜述
中圖分類號:K87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0)06-0131-04
Abstract: The 2020 Seminar on the Development of Dunhuang Research, hosted by the Dunhuang Academy and organized by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Dunhuang Research, was held on November 9—11, 2020 at Mogao. There were approximately 40 participants in attendance that included members of the Dunhuang Research Editorial Board, scholars and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Dunhuang Studies and leaders of the Gansu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 The seminar focused on lectures and discussion of recent or important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Dunhuang studies, the review and editing of academic paper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research contents of Dunhuang studies. The insights and guidance provided by the academics, experts and officials during the seminar are vital for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Dunhuang Research.
Keywords: 2020 Seminar on the Development of Dunhuang Research; advice on running the academic journal; summary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2020年11月9—11日,由敦煌研究院主辦、《敦煌研究》編輯部承辦的“2020敦煌研究發(fā)展研討會”在敦煌莫高窟召開?!抖鼗脱芯俊肪幬投鼗蛯W界專家、甘肅省委宣傳部領導,以及編輯部工作人員近40人參加會議。與會專家紛紛對《敦煌研究》獻計獻策,提出了很多建設性和啟發(fā)性的寶貴建議。
研討會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分別由敦煌研究院張先堂副院長和羅華慶副院長主持。首先敦煌研究院趙聲良院長作會議致辭。對各位專家和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仡櫫恕抖鼗脱芯俊窂?981年試刊至今,經歷了近40年的歷程,期刊《敦煌研究》伴隨著敦煌學的發(fā)展成長起來,得到了敦煌學界專家們的大力支持。編輯部將繼續(xù)嚴格執(zhí)行審稿、編校等各項制度,保證學術質量水平,通過期刊《敦煌研究》推動國際范圍內的敦煌學的發(fā)展。
本次研討會所討論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關于《敦煌研究》的辦刊建議、敦煌學學科發(fā)展方向和研究內容、期刊審稿與編輯校對、敦煌相關圖書的出版等。下面根據專家的發(fā)言內容,作簡要的分類介紹。
一 關于《敦煌研究》的辦刊建議
專家們對《敦煌研究》的選題、審稿、組稿、編輯、出版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寶貴的建議。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名譽會長、首都師范大學郝春文教授對如何辦好《敦煌研究》提出了具有指導和啟發(fā)性的建議:(1)把握好提高期刊質量和注意期刊評價體系中要素之間關系的平衡;(2)提高期刊質量,要有核心的作者隊伍,還要有一套完備的審稿、編輯等制度,要有明確的標準和程序,篩選優(yōu)質稿件,設置底線,杜絕關系稿,減少人為干擾;(3)關于稿源方面,除了接受投稿,還要積極主動約稿。組織主題稿件,設置專題專欄;(4)注意新興的研究領域、新方法和新視角,就可以引領敦煌學的發(fā)展。最后,他對敦煌研究研討會的會議主題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榮新江教授首先對《敦煌研究》給予了積極肯定,然后對《敦煌研究》的具體辦刊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1)對期刊頁面的排版指出了問題,建議調整排版結構,疏朗版面;(2)圖片排版也要精心設計,達到圖片價值的最大利用;(3)關于期刊文末參考文獻方面,建議尊重學術研究的方便性,采用頁下注釋,減少文末參考文獻帶來的不便;(4)對封三、封四的設計提出了淡化藝術性的建議,保證學術期刊的純學術性;(5)希望借助當今敦煌學新時代的契機,抓住突破《敦煌研究》規(guī)模的機會,由一種期刊擴大到兩種,一種是純學術性期刊,另一種是文化普及性期刊。
敦煌研究院馬德研究員作了《進一步加強〈敦煌研究〉的專業(yè)特色與學術規(guī)范》的發(fā)言。他回憶了《敦煌研究》試刊、創(chuàng)刊、發(fā)展的歷程,《敦煌研究》具有姓敦的專業(yè)特色。指出論文的學術規(guī)范,首先是學術性,學術研究應該是進取性的、開拓性的、創(chuàng)新性的,并從審稿、發(fā)稿周期、論文長短等方面發(fā)表了看法。北京大學朱玉麒教授以《“一帶一路”倡議與學術期刊建設》為題,結合其主辦的《西域文史》,對《敦煌研究》提出了富有啟發(fā)性的建議。他指出,期刊運行者在學術第一的情況下,也需要了解時代的形勢,在絲綢之路研究的熱潮下,《敦煌研究》要在保持敦煌特色的同時,繼續(xù)尋找發(fā)展的契機。敦煌研究院楊秀清研究員的發(fā)言《絲綢之路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與〈敦煌研究〉辦刊方向》,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對《敦煌研究》如何把握與引領學術新潮流提出了建議,指出《敦煌研究》不能忽視敦煌與絲綢之路關系緊密,推進絲綢之路的研究必然帶動《敦煌研究》的進步。甘肅省委宣傳部出版管理處李宏源處長從期刊管理的角度,就期刊辦刊的相關問題作了論說:(1)關于期刊發(fā)表的內容范圍,不能面面俱到,要秉承自己的辦刊宗旨,保持自己的期刊特色,將宗旨范圍內的研究做精、做專、做強;(2)關于以書代刊的問題,這是期刊出版界的一個禁區(qū),關系到了學術認定的問題,要避免這種情況;(3)公開發(fā)行物不應該存在內稿和外稿刊發(fā)比例控制的問題。學術平臺是公開的,不是專有的和壟斷性的資源。期刊不拒絕內稿,也不能多過發(fā)表內稿,避免走向極端,以保證學術平臺的公開、公平性。
二 敦煌學學科發(fā)展方向和研究內容
專家們從敦煌學學科發(fā)展和研究內容方面,對敦煌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了思考和論說。中國社會科學院黃正建研究員的發(fā)言《敦煌學研究現狀與發(fā)展芻議——以近年來的相關論文分析為中心》,以《敦煌學國際聯(lián)絡委員會通訊(2016—2019)》為例,分析了近4年來敦煌學研究論文刊發(fā)的大致趨勢,宗教和藝術占了很大比重,歷史地理、社會文化次之,并對每年情況逐年分析,最后得出三個今后研究的思路:(1)應該更加發(fā)掘敦煌文獻中能夠帶動、影響全國性問題的資料,并予以研究;(2)開拓更多領域,更充分利用敦煌文書和繪畫來研究唐代各項制度文化,是今后的一個發(fā)展方向;(3)文化藝術方面仍將是敦煌學研究的大宗。隨著服飾史、工藝史等各方面專家的加入,這一領域必將在今后有更大發(fā)展。蘭州財經大學高啟安教授作了《21世紀:敦煌學濤聲依舊》的發(fā)言。首先,他就敦煌學的發(fā)展前景、課題難點以及如何發(fā)展進行思考。高教授認為,隨著研究的深入,無論從深度,還是從廣度來看,敦煌學正在充分展示其欣欣向榮的旺盛生命力,驗證了20年前他所作出的論斷;隨著考古新發(fā)現、“一帶一路”倡議的呼應,敦煌學新資料不斷出現,新視覺不斷轉換,敦煌學仍然在煥發(fā)青春;“一帶一路”倡議是敦煌學進一步發(fā)展繁榮的又一次機遇和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的講話,對敦煌學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希望,既是對敦煌學人的鞭策鼓勵,也是敦煌學人的責任。最后,他對《敦煌研究》如何發(fā)展,如何引領敦煌學,更好地為敦煌學研究助力等一系列的問題作了探討。
浙江大學張涌泉教授作了題為《要重視敦煌漢文文獻與非漢文文獻的比較研究》的發(fā)言,從專題研究的角度發(fā)表了看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fā)現的約七萬號古寫本文獻,其主體為漢文文獻,但也有小部分為胡語文獻,還有一些寫本還存在正背面分別抄寫漢文文獻和胡語文獻的情況,有時甚至同一面漢文文獻、胡語文獻雜出,給大多數治學者的研究帶來不利影響。張教授認為需要整理研究者有世界的眼光,有各文明古國的古代語言學素養(yǎng),在綜合比較上下功夫。建議學術刊物也要對這方面的研究給予鼓勵和支持,只有這樣,才能把敦煌學研究進一步推向深入。浙江大學劉進寶教授作了《加強西北史地研究,推動敦煌學深入發(fā)展》的發(fā)言。敦煌文獻中的世俗文獻,既有河西地域文獻,也有反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制文獻和儒家經典,說明地處西北邊陲的敦煌,一直與中華主流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他建議在文化交流的視野中,加強對西北史地研究,推動敦煌學的深入發(fā)展。敦煌研究院王惠民研究員作了題為《敦煌隋代石窟研究展望》的發(fā)言,就敦煌隋代石窟的研究情況和未來作了論說:(1)隋代崇教寺舍利塔的發(fā)掘:莫高窟第427窟中心柱前面的遺址比較大,不像是簡單的燃燈遺跡,最有可能是舍利安置場所,將來有條件的時候,可以考慮進行發(fā)掘;(2)隋代洞窟的調查與分期:隋代洞窟的數量各家統(tǒng)計不一,未來可以結合西千佛洞等周邊石窟進行研究,結合中原石窟與佛教造像進行研究;(3)敦煌歷史、敦煌佛教、石窟營建、石窟藝術的研究有待深入。敦煌研究院張元林研究員的發(fā)言《關于深化敦煌佛教研究的一點思考——從近三年《敦煌研究》刊文談起》,通過對2018—2020年三年間《敦煌研究》稿件統(tǒng)計和分析,認為近年來專門的敦煌佛教研究論文不僅數量相對減少,而且選題出現了碎片化、泛化和界限模糊化趨向,需要進一步深化,《敦煌研究》在這方面可起到很好的平臺作用。
寧夏大學段玉泉研究員的發(fā)言《近幾年西夏學與敦煌學關系研究動態(tài)》,論述了西夏學與敦煌學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西夏統(tǒng)治瓜沙兩州的相關問題研究、敦煌西夏石窟研究、文獻研究方面進行展開,敦煌文獻與西夏文獻存在傳承關系,可為西夏學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天津大學張加萬教授的發(fā)言《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數字敦煌》,首先對《敦煌研究》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要高度重視專題組稿,對敦煌數字化相關的稿子,需探索研究數字人文類稿子的評價方法,建議依托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選題、約稿等;其次,就最新科技應用于敦煌文物、人工智能與敦煌數字化的交叉與融合作了介紹,如以圖像為中心的視覺技術飛速發(fā)展、壁畫圖像處理技術的發(fā)展、敦煌壁畫與泥質彩塑的動畫合成等,構建了敦煌文物知識圖譜等。
三 期刊審稿與編輯校對
專家們還對期刊審稿與編輯校對中的實際問題作了論說,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文物出版社黃文昆編審作了《敦煌石窟研究再議》的發(fā)言,首先對期刊編輯的責任作了闡述。作為專業(yè)期刊的編輯,要做好對作者、讀者服務的工作。編輯這個工作是無私的、奉獻的,為他人做嫁衣裳。然而它又不是一個輕松愉快的職業(yè)。新時代對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yè)書刊的編輯需要有專業(yè)知識的儲備,要善于學習,并且編輯人員要有深入的洞察力、宏觀的眼界、全局的視角、前瞻的意識以及組織的能力,深入有關領域,了解作者們的研究情況,密切關注學術動向,收集、掌握信息與情報,適時組織專題討論,集中力量攻關,從而進一步提高刊物的水平。辦好刊物,把握好航向,建設好研究院這一核心基地,擔負好佛教石窟寺文化藝術研究領軍的責任。其次,他對關于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達的《關于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各個部分逐一進行分析,解讀了《指導意見》的內涵,勉勵大家加油再加油,擼起袖子加油干。
中華書局柴劍虹編審作了題為《“文責自負”與編校質量》的發(fā)言,就近年來編輯出版方面的“文責自負”的變化進行闡釋,認為目前出版管理中“作者文責”即“出版者責任”情況,一方面,造成部分作者責任心降低,致使文稿質量下降,給審讀工作帶來不少問題;另一方面,不僅增加了責任編輯的審讀負擔,責任編輯甚至“越俎代庖”去修改文稿,而且影響到質檢人員“吹毛求疵”,過度追責,延誤出版時間。所以,編校質量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提出了解決措施:(1)編輯人員要正確理解關于語言文字的若干相關規(guī)定,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全面了解漢語言文字的豐富多樣,尊重其不同歷史時期表述習慣的差異;(2)明確作者、責編、復審終審、質檢及出版人的各自職責,制訂并執(zhí)行具體規(guī)定,各司其職,各負其責;(3)根據各類文稿、書稿的不同特點,撰寫必要的書刊凡例、按語或出版說明,導引質檢部門準確把握質量要求,促使出版工作健康發(fā)展。
浙江大學馮培紅教授的發(fā)言《審稿與編?!窂膶徃搴途幮蓚€方面來講述。首先他對《敦煌研究》的稿件來源作了概括,認為這些稿件不僅最具綜合性,而且還最具特色。審稿具有規(guī)范而嚴格的審稿制度,對編輯部的初審提出了較為嚴格審稿標準。其次,在編校方面,他認為《敦煌研究》的編校質量有了很大提升,并提出了詳細的改進建議:(1)《敦煌研究》現在的目錄中,突出的是作者,建議突出論文;(2)對《敦煌研究》的排版設計提出了建議。目前采取雙欄格式具有局限性,建議優(yōu)化排版設計;(3)關于英文摘要,要保證中英文摘能夠完整體現內容的主要觀點和內容。建議英文摘要放到論文的后面;(4)《敦煌研究》采取“注釋”與“參考文獻”分開表述的方式,跟學者們的日常寫作格式不同。建議調整文獻著錄方式;(5)最后對編輯的具體工作提出一些意見。
《敦煌研究》編輯部黨燕妮主任就《敦煌研究》2020年的工作情況作了報告:《敦煌研究》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和辦刊導向,規(guī)范辦刊,嚴格執(zhí)行“三審三?!敝贫?,編輯人員嚴格執(zhí)行編輯出版規(guī)范和標準,嚴把期刊編校質量,不斷提高編校質量,采取多種舉措推動期刊發(fā)展。
四 敦煌相關圖書的出版
在敦煌相關圖書的出版情況方面,上海古籍出版社府憲展編審作了《漫談流失海外敦煌文獻文物的出版回歸》的發(fā)言,就國家關于海外流失文獻的出版回歸計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次的回歸項目由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劃,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敦煌研究院起到了很大的主導作用。希望在國家層面有一個很好的監(jiān)控,統(tǒng)一布局和協(xié)調,抓大放小,管控全局,將國家項目統(tǒng)籌考慮,達到最佳效果。甘肅簡牘博物館張德芳研究員的發(fā)言《河西漢簡的整理出版情況》,從河西漢簡整理的角度出發(fā),建議期刊選擇重大問題的研究,進行約稿,組織一批高質量的稿子,集中發(fā)表,形成爭鳴之勢。建議期刊要重視學術前沿、注意新領域、新方法,擴大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抖鼗脱芯俊肪庉嫴靠琢蠲犯敝魅巫髁恕缎滦蝿菹隆炊鼗脱芯俊档木庉嫵霭婊顒印返陌l(fā)言,論述了在當今好的國家形勢和政策下,《敦煌研究》為建立敦煌學研究的高地、建設好學術交流的平臺所肩負的職責,闡述了編輯部在圖書編輯出版方面,為宣傳敦煌文化所作出的努力。
這是一次共謀《敦煌研究》發(fā)展的高水平期刊研討會。恰逢“紀念藏經洞發(fā)現12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2020敦煌研究發(fā)展研討會”接續(xù)召開,受到了敦煌學界專家很多富有啟發(fā)性的指導。這對今后《敦煌研究》繼續(xù)向前更好地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