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蕓
一、緣起:
2013年蘇教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Integrated skills部分將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綜合在一起精煉,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與合作,達到語言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以七(上)Unit3 Integrated skills為例:Listening 部分主要由三個相互關聯(lián)、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時代感的話題構成。通過這三個話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體驗和探究來尋找how and how long ?the classmates get to school every day.Speak up 部分通過Amy 和Shirley表妹彼此談論自己的學校圖書館為例,鼓勵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探究與合作為最終談論自己的學校做準備。教材Speak up 部分設計這一系類的活動,主要是想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英語與他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能力。
二、反思: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話語霸權現(xiàn)象嚴重、學生被動學習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一些“疑似學習”、“虛假學習”的現(xiàn)象使得教學質(zhì)量滑向谷底。一些“重教” 輕學、“表教” 淺學、“暴教” 遏學的教學行為遏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得學習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于是“讓學習真正發(fā)生”這一熱詞在最近的一年多開始走紅。各種相關的研討活動層出不窮,這有點類似于經(jīng)濟領域的“觸底反彈”。其目的是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讓學習正真的發(fā)生。學生在學習中,只有想學、樂學、自主、學思結合、學習致用,學習才算是真正發(fā)生了。因此,我們的教學應更多的聚焦在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上。三學三練教學模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最終發(fā)展學生的合作與探究的素養(yǎng)。
三學三練教學模式提倡“自主、參與、合作與探究”。該教學模式注重讓學生充分進行自主學習的前提下,以學生學習和訓練為主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三學三練教學模式重在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凸顯訓練的有效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預學、互動助學、拓展延學三種不同形式和途徑的學習,配以不同層次和目的的訓練,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如下:在Pre-listening自主預習階段,精心設計預學案,引導學生自學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所要掌握的內(nèi)容,為聽前活動做準備,自主參與到學習中來。在While-listening互動助學階段,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參與到學習中來。Post-listening拓展延學階段,呈現(xiàn)拓展資料,開闊學生視野,促成學生知識的內(nèi)化和能力的發(fā)展,通過探究性作業(y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并達到鞏固、遷移新知的目的。
三、實踐
Step 1: Presentation(自主預學,自主參與)
Before the class,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get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related to school ready for this class. As soon as ?the class began, they were encouraged to have a competition among groups : Which group can answer as many questions correctly as possible.
在學生充分進行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通過訓練檢測重在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凸顯訓練的有效性。通過精心設計預學案,引導學生自學本文生詞和短語。爭取讓50%的學生通過自學掌握50%的內(nèi)容,然后通過合作交流,再讓70%的學生掌握70%的內(nèi)容,建構起初步的知識結構。有針對性的基礎訓練題可以更加有效地了解學生預學情況,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參與到學習中來。
Step 2: Presentation(互動助學,合作探究)
In this section, the teacher will present a series of pictures to introduce our school etc. ?In order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the teacher will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 Then play a game among groups: Group competition –What ?is it?
通過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前語言知識,引發(fā)學生通過合作與探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Step3: Practice (互動助學,體驗、參與和合作探究)
Based on the two tasks above, the teacher will take full consideration of resource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lore, experience participate and cooperate under the teacher’s guidance.
Part B Speak up: Do you have a library
將Part B Speak up: Do you have a library部分設計在聽力活動之前主要是由于:任務一和任務二的設計創(chuàng)設了一個語言情境—To be a guide to introduce our school,而Part B Speak up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的設計自然的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此外,Part B Speak up與Part A部分的關聯(lián)度經(jīng)過這樣的調(diào)整沒有受到影響。所以,我設計這樣的教學思路。
Step4: Pre-listening (互動助學,參與體驗)
通過聽力之前的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討論每天如何來上學。既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是通過學生的體驗和參與為接下來的聽力活動做鋪墊。
Step5: While-listening (互動助學,參與、合作探究)
While-reading活動過程中,我設計了三個任務。分別是:1.Listen and match.2 Listen and complete.3. Listen and fill in the notes. 這三個任務都是圍繞同一個話題: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展開的。 第一個任務要求學生初步接觸聽力材料,對材料有個大概的了解。第二個任務要求學生們系統(tǒng)地接觸聽力材料,運用聽力技巧,理解三個學生如何到達學習以及花在上學路上的時間。第三個任務要求學生們再次接觸聽力材料,完成語言的輸出。有了前兩個任務的鋪墊,學生對于第三個任務的完成應該沒有問題。在聽力過程中,為了讓學習真正發(fā)生,我要求學生通過體驗、參與、合作與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來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
Step6: Post-listening (拓展延學, 參與、合作與探究)
為了讓Post-reading 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我設計以下活動:首先,讓學生觀看一段視頻。然學生通過參與、合作與探究,總結出一些綠色環(huán)保的出行方式。這種基于文本信息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通過參與、合作與探究語言輸出的方式,既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培養(yǎng)毅志品質(zhì),又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人們通常用鳳頭、豬肚、豹尾來形容一篇結構好的文章:開頭,像鳳頭那樣美麗、精彩;主體像豬肚子那樣有充實、豐富的內(nèi)容;結尾,像豹尾那樣的有力。一節(jié)課的設計亦是如此。為了讓本節(jié)課收束有力,畫龍點睛,我設計了以上的問題。其目的是:想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和感悟,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促進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