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桂林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山水勝甲天下早已燴灸人口,聞名遐邇。桂林已向聯(lián)合國申報了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項目??λ固氐孛勃毺仄娼^的美妙山水相連云霧環(huán)繞,一直得到世界的認可和古今詩人,畫家的偏愛。這里是讓人魂牽夢繞的漓江山水——詩意家園。
關鍵詞:桂林;漓江;寫生創(chuàng)作;詩意性;研究
經濟的全球,城市的喧囂,物極而必反,人類的追求最終反樸歸真,回歸自然。人們的精神追求,在不同時代情隨事遷,審美習慣也隨之易變。石濤曾說“筆墨當隨時代”。此乃有真意,對人們的心理,精神,生活習慣的追求表現(xiàn)進行探析。桂林漓江是一席山水美地,漓江山水畫融入中國畫的詩意精神,用真情喚起人們對自然生命境界的向往與追求,使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天人合一,反樸求真。因而研究桂林勝跡·漓江山水畫寫生創(chuàng)作的詩意性表達.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一、寓情于景之感悟實景
桂林勝跡·漓江山水畫寫生創(chuàng)作作品其詩意性的作品頗豐,例如:清代廣西布政史張祥河,創(chuàng)作的《桂林名勝詩畫圖卷》描繪了象鼻山、疊彩山、老君洞等18處名勝,每幅圖配以詩文,可謂是目前已知最早形式以國畫形式描繪桂林名勝風景的畫卷。又如張大千1950年創(chuàng)作的《陽朔山水》畫上自題詩:“陽朔佳山水,多應甲桂林。卜居曾有約,魂夢接清音”。李可染筆下的漓江與眾不同,他表現(xiàn)的不是清雅秀美,而是陽剛大氣、宏闊壯麗之中蘊含著詩意美。其《雨中漓江》《漫寫漓江煙雨》《漓江勝景》等作品體現(xiàn)了繪畫的“詩意化”與“抽象化”。梅墨生認為:“李可染山水的又一轉變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其突出特征是:由寫生向寫意的轉化、由具象向抽象的轉化、有形質向神韻的轉化、由‘散文化’向‘詩化’的轉化?!敝T多畫家如徐悲鴻、齊白石、白雪石、陸儼少等著名畫家都對漓江進行寫生創(chuàng)作,“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還有廣西老一輩山水畫家馬萬里、陽太陽、楊秋人、帥礎堅、黃獨峰、葉侶梅、宗其香、黃格勝、張復興、徐家玨等等,他們在桂林勝跡·漓江山水畫寫生創(chuàng)作作品其詩意都有體現(xiàn)。這些畫家努力捕捉到最能夠打動和吸引自己的地方,有時候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的同一處景給人的感受又是不盡相同的,這需要畫家抓住最為觸動內心的東西,同時充分調動自己的情感和內蘊,以高度集中的精力和精神投入其中,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實景寫生之剪裁取舍
任何題材的實景寫生具體到落墨為畫的時候,如何取景構圖至關重要,好的取舍對作品
的完成會事半功倍,起到絕佳的效果。一幅作品的成功與否往往也在于此,既使有再精到的筆墨和完美的造型也都是建構于合理恰當?shù)漠嬅娌季謽媹D之上的,這就要求要有合理恰當?shù)摹⒂羞x擇性的取舍了。例如漓江畫派的開山之作——黃格勝的《漓江百里圖》,在長達一百多米的畫卷中,描繪的桂林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但是這些景點怎么才能巧妙的融入畫面中,需要畫家在寫生重進行剪裁取舍,選擇適合畫面的景物,在通過巧妙的構思,使得畫面波瀾起伏、和諧統(tǒng)一。實景寫生并非再現(xiàn)性的客觀記錄,而是要通過藝術化的取舍來完成,取則當取于自己畫面所需有益的而舍于不利的即可。
三、畫景物象之筆墨構造
古人有言:“六法師古人,古人師造化,造化在乎手,筆墨無所有”, 作畫是要將客觀自然景物經過藝術化加工成為一幅畫。在有了充沛的情感、畫意和構圖之后,最終還是要經過特殊的中國畫筆墨來將實景物象演繹轉化成為畫面中所需要的畫景物象,同一個景點,不同的畫家,所表現(xiàn)出來的畫面完全不一樣,例如:徐悲鴻畫桂林山水的秀潤,李可染畫桂林山水的雄奇。齊白石的清健,黃賓虹的蒼潤,陸儼少的通靈,張大千的俊勁,白雪石的唯美,這些畫家通過不同的筆墨表現(xiàn)自己的畫面,給人完全不同的面貌。畫景物象的筆墨構造是通過對實景物象的神情進行融會貫通藝術化的概括提煉來實現(xiàn)的,更要講求筆墨的高質量,筆墨亦有造型和趣味,在一起且要和諧統(tǒng)。
四、為景傳神之以情寫境
董其昌在其《畫旨》中有言:“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絕不如畫?!笨芍剿嫷膶懮騽?chuàng)作時,首先在追求意境表現(xiàn)的同時也更加講求筆墨之精妙的。但這個“寫”是要把自己的感受通過筆墨的反映和表現(xiàn)來為景傳情達意的,在整個寫的過程當中要投注情感的去寫,此處的情又不同于開始感悟實景階段的情或作畫前的熱情,而是要用心、用情通過筆墨做到為景傳神、以情寫境。例如,李可染在“漓江”山水畫系列創(chuàng)作中,他是主動的,一開始就充滿了創(chuàng)作的激情,并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如詩”的吟唱。1983年, 李可染到日本東京、大阪辦畫展,吳作人為其寫序,贊道:“藝術天地至廣,而于山水匠心獨運。峰巒隱顯,云煙吞吐,乃古人所未速;嵐影樹光,以墨勝彩,創(chuàng)境界以推陳。....夫墨非必黑,色非必彩,墨、色兼收,情趣并發(fā)。情生境內,神游象外,端在心物兩得,墨彩兩忘,臻墨、彩.總現(xiàn),渾然一體,不待色全而象周。"細觀李可染“漓江”山水畫系列,便會覺得用情通過筆墨做到為景傳神、以情寫境。
結語:對于桂林勝跡·漓江山水畫寫生創(chuàng)作詩意性,通過畫家的作品,可以感覺到,山月可摘,草葉為屋。簡單的線條和色彩,摹畫出勝似桃花源的居游生活,喚醒盤踞在人們心中的山水詩意。 有一個地方,奇峰峻秀,古樹蒼虬,清溪迂回,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悠然靜謐。這里的人家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在這片的土地上躬耕勞作的繁衍生息,耕耘著祖祖輩輩夢想。這里是歷史悠久的漓江山水,一派天然的田園山水如一幅舒展的畫卷,衍生了如詩如畫的意境。這里是讓人魂牽夢繞的漓江山水——詩意家園。
參考文獻:
[1]董其昌.畫旨[M].毛建波校注,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 設置
[2]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3]郭熙.林泉高致[M].楊無銳編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4]鄭工.把“新詩”畫在紙上有關李可染“詩意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三個問題,中國書畫 2008年第10期
[5] 汪志飛 .南方田園山水畫的詩意性表達, 南京藝術學院 碩士論文
作者簡介:韋倩(1984.8~),女,壯族,廣西永福人,二級美術師,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廣西藝術學院,專任教師,研究方向:中國畫(山水)。
【基金項目】本文是2020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詩意的棲息 ——桂林勝跡漓江山水畫寫生創(chuàng)作詩意性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領域:人文社科類,項目編號:2020KY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