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元,趙文景**,陳 東,王悅芬,崔方強,王夢迪,劉志強
(1.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腎病科 北京 100010;2. 中國人民解放軍305醫(yī)院血液透析中心 北京 100017;3. 首都醫(yī)科大學 北京 100069)
糖尿病腎臟?。╠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iabetes mellitus,DM)常見而難治的并發(fā)癥之一。我國2型糖尿?。╰ype 2 diabetes,T2DM)患者DKD的患病率為10-40%,腎小球濾過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 < 60(mL·min-1·1.73m-2)的患病率為6%[1-2]。DKD 伴腎功能下降患者的合理治療一直備受關注。近年研究顯示,鈉-葡萄糖協(xié)同轉運蛋白2(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SGLT-2)抑制劑可降低DKD 患者腎臟病進展風險[3],但可能增加生殖器感染、下肢截肢、酮癥酸中毒等風險[4],且e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建議禁用或減量[2]。胰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受體激動劑降糖以外的腎臟獲益尚待進一步證實[2]。多年來,應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阻斷劑(renin-angiotensin system inhibitors,RASI)一直是DKD 管理的基石[5-6],并推薦用于eGFR < 60(mL·min-1·1.73m-2)的患者[2]。中醫(yī)藥防治DKD具有潛在優(yōu)勢[7]。而DKD伴腎功能下降患者運用中藥組方聯(lián)合充分的RASI 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明確。北京市科學自然基金資助項目(7172096)研究顯示,全國名老中醫(yī)張炳厚教授、張勝容教授經驗方——改良保腎方Ⅱ號能夠減輕糖尿病腎?。╠iabetic nephropathy,DN)IV 期患者蛋白尿[8],但缺乏長期干預對腎功能影響的結果。北京市屬醫(yī)院科研培育計劃項目(PZ2019013)課題組,基于絡病理論將改良保腎方Ⅱ號進一步優(yōu)化,加入蟲蟻通絡藥、辛潤通絡藥,組方為保腎通絡方,適用于腎功能下降的DKD 患者。前期基礎研究顯示該方能夠降低DN 大鼠蛋白尿、SCr,防治腎小球硬化,減輕足細胞損傷[9]。本試驗采用非隨機對照研究(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NRCT)進一步評價DKD(G3期)患者應用本方長期聯(lián)合充分RASI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為臨床合理治療提供依據。
本研究采用優(yōu)效性研究的樣本量公式估算樣本量:
n 為每一試驗組的樣本量,一般各組樣本數(shù)相等。Uα、Uβ 分別為α、β 對應的U 值,本研究確定第一類錯誤的概率即檢驗水平α=0.05,第二類錯誤的概率β=0.1,以α = 0.05,β = 0.1 查 正 態(tài) 分 布 分 位 數(shù) 表 得U0.05 = 1.65,U0.1 = 1.28;參考我科前期研究結果[11],試驗組有效率為87.5%,對照組有效率為61.54%預計算樣本量,故P1= 87.5%,P0=61.54%,P = (P1+ P0)/2 × 100%。將上述參數(shù)代入公式:P = 74.52%,n = 48例,增加≤20%的剔除和脫落病例數(shù)為57 例,故每組各57例,共114例。
于2016 年6 月至2018 年12 月,共選取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5醫(yī)院符合標準的DKD(G3 期)患者115 例(試驗組58 例、對照組57 例);倫理編號:2016BL-027-02,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3.1 西醫(yī)診斷標準
T2DM 診斷標準參照中國2 型糖尿病診療指南(2013年版)標準[12];DKD 診斷標準參照2015年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會制定的中國成人糖尿病腎臟病臨床診斷專家共識[13],推薦參考2012年KDIGO制定的CKD評估與管理臨床實踐指南提出的病因-腎小球濾過率-白蛋白尿(cause-GFR-albuminuria,CGA)分期,符合G3期診斷[14]。
1.3.2 中醫(yī)證候標準
證候分型及中醫(yī)癥狀評分標準參照2011 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制定的《糖尿病腎病中醫(yī)防治指南》的辨證標準,辨證為氣陰兩虛,兼血瘀證[15]。
1.4.1 納入標準
1)符合T2DM 診斷的患者;2)符合DKD(G3 期)診斷的患者,即eGFR mL·min-1·1.73m-2在30-59之間;3)年齡在18 至85 歲之間;4)有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5)長期口服雙倍劑量RASI 12周以上;6)符合氣陰兩虛,兼血瘀證的患者。
1.4.2 排除標準
1)妊娠或準備妊娠及哺乳期婦女;2)無眼底檢查記錄;3)雙腎動脈狹窄病史;4)精神病患者;5)正在參加或12周內參加過其它藥物臨床試驗者;6)各種腫瘤繼發(fā)腎臟病患者及結核病等消耗性疾病患者;7)12周內用過SGLT-2 抑制劑、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雷公藤制劑。
1.4.3 剔除標準
受試者依從性差,未曾服用試驗用藥。
1.4.4 脫落標準
1)受試者試驗期間出現(xiàn)嚴重不良事件(傷殘、危及生命或死亡);2)受試者依從性差,試用藥物< 80%,或> 120%,或自行服用其他中藥制劑者;3)受試者失訪。
死亡、腎臟替代治療、進入G4 期以后(eGFR <15mL·min-1·1.73m-2至少需要1 次標準化SCr 復查證實,該次復查應在4周后進行)。
按證候要素的輕、中、重程度,記0、2、4、6分,主證記分加倍且主證和次證積分相加,計算中醫(yī)證候積分值。
1.7.1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基礎治療,試驗組加服保腎通絡方代煎劑?;A治療:1)低鹽糖尿病飲食,蛋白攝入0.8 g·kg-1·d-1+ 口服復方α 酮酸片0.63g·5kg-1體重,2.52-5.04 g,tid。2)控制血糖:維持原口服藥物或胰島素控制血糖方案。3)控制血壓:長期口服雙倍劑量RASI基礎上可加用其他類降壓藥物。4)調脂:維持原他汀類口服方案。中藥治療:保腎通絡方(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協(xié)定處方)的組成:黃芪、熟地、菟絲子、鬼箭羽、劉寄奴、水蛭、丹參等,代煎,每次200 mL,bid。
1.7.2 觀察指標及周期
臨床療效指標:主要指標:24-h UP,次要指標:SCr(酶法)、eGFR、血ALB、血UA、TC、LDL-C、TG;中醫(yī)證候積分值治療前后的變化。安全性指標:生命體征,血常規(guī),肝功能:谷丙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 草 轉 氨 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 氨 酰 轉 肽 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血K,心電圖。觀察12 個月,第6、12個月采集指標。
1.7.3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 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各組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者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或方差不齊者,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兩組間不同時間點指標的比較,符合球形檢驗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不符合采用多元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紅蛋白(hemoglobin,Hb)、24 小時尿蛋白定量(24-hours urine protein excretion,24-h UP)、SCr、腎小球濾過率估算值(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stimate,eGFR)、血尿酸(uric acid,UA)、血白蛋白(albumin,ALB)、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 油 三 酯(triglyceride,TG)、血鉀(kalium,K)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較試驗組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低,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兩組患者SCr、eGFR、UA滿足球形分布假設,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組患者SCr 各時間點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時間、組別交互效應(P<0.01),而組間效應顯示兩組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 <0.01);試驗組患者SCr 隨著干預時間延長呈下降趨勢,對照組干預6 個月平穩(wěn),6~12 個月呈上升趨勢;eGFR、UA 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 > 0.05)。兩組患者24h-UP、ALB、TC、LDL-C、TG 不滿足球形分布假設(P < 0.05),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兩組患者24-h UP 各時間點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C、TG各時間點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24-h UP、TC 存在時間、組別交互效應(P<0.01),而組間效應顯示兩組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1);試驗組干預24-h UP 6個月較基線呈下降趨勢,6-12個月平穩(wěn);對照組隨著干預時間延長呈持續(xù)上升趨勢;兩組干預6個月TC、TG 均呈下降趨勢,試驗組干預6-12 個月呈緩慢下降趨勢,對照組干預6-12 個月呈上升趨勢;ALB、LDL-C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以上見表2及圖1~4。
安全性評價:兩組治療前后血K ≥5.5mmol·L-1的患者各4 例,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 0.05);兩組患者肝功能無明顯異常,組內及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略。試驗組2例患者分別在隨訪第6、12 個月時心電圖異常;對照組2 例患者在隨訪第6 個月時心電圖異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略。終點事件:共22 例,其中死亡、腎臟替代治療0例。G3 期進入G4 期:試驗組7 例,對照組15 例,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以上見表3。
試驗組治療后主證“神疲乏力、咽干口燥、手足麻木、肢體水腫”的積分有顯著下降(P<0.01),次證“氣短懶言”的積分改善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均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4。
中醫(yī)藥基于病-證-期論治DKD,改善預后的證據逐漸清晰,是頗具前景的研究熱點。RASI 是DM 伴高血壓、蛋白尿患者的首選治療手段[2]。部分小樣本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以DNIV期患者為受試者,采用RASI 聯(lián)合中醫(yī)藥治療,觀察周期短,結果可能存在偏倚。中藥組方聯(lián)合單倍劑量RASI 治療DKD(G3 期)患者60 天后蛋白尿、TC、LDLC、TG 下降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且優(yōu)于單用西藥治療[16-17]。目前缺乏大樣本長期雙倍劑量RASI 聯(lián)合中草藥治療DKD 伴腎功能下降患者安全性及療效的高質量研究。NRCT 相比RCT,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相對寬松,外推性更強,在慢病人群研究中應用廣泛[18]。因此,課題組采用NRCT 研究進一步評價名老中醫(yī)經驗化裁方“保腎通絡方”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s)
注:試 驗組 與對照 組比 較##P < 0.01。
K(mmol/L)0.067齡(歲)UA(μmol/L)431.44±87.53 0.934 413.98±102.70 0.329 eGFR 43.52±8.26 45.65±8.48(ml·min-1·1.73m-2)0.035 0.174 SCr 1.183(μmol/L)0.480 140.11±25.15 136.98±22.20 0.547(g/24h)2.29±0.91 2.19±0.88 24h-UP ALB(g/L)0.751 35.88±3.67 37.31±3.68 0.113(g/L)Hb 118.96±18.66 1.001 0.856 119.55±15.80 DBP(mmHg)80.57±11.2-1.951 0.051 SBP(mmHg)77.11±9.60 138.39±12.76 2.206 140.26±15.85 0.487 0.015 61.21±9.01 0.347 59.61±8.54年別/女)37/21 39/18(男性組目組照項驗n=58)試對n=57)0.553 F/Z P 4.39±0.40 4.53±0.41 HbA1c(%)7.86±0.90##7.29±0.69 0.000 0.963 2.28±0.72 TG(mmol/L)2.18±0.65 0.439 LDL-C 4.17±0.78 4.15±0.83 0.369(mmol/L)0.712 0.428?5.73±1.01(mmol/L)TC 0.115 5.90±0.81 0.334 1.56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 的比 較
本研究觀察對象為非腎病范圍蛋白尿(部分患者伴低白蛋白血癥)、長期充分RASI 治療的DKD(G3 期)患 者。HbA1c 是DKD 進展相關的危險因素[1]。DKD(G3 期)患者HbA1c 推薦控制≤8%,嚴格降糖治療能延緩DKD 進 展[2]。對 照 組 基 線 時HbA1c 水平更低,部分患者可能腎臟預后更好,致試驗結果偏倚。值得注意的是,CKD 是低血糖癥的危險因素[19],基線時HbA1c < 7%的受試者可能出現(xiàn)無癥狀低血糖發(fā)生,是否導致不良的腎臟結局尚不明確,應予以更密切監(jiān)測。觀察12個月,對照組蛋白尿呈惡化趨勢,部分患者出現(xiàn)腎病綜合征;6-12 個月SCr呈上升趨勢,約26.32%患者進入G4期(其中約7.02%出現(xiàn)高鉀血癥);蛋白尿加重是該組腎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該組患者觀察6個月后未呈現(xiàn)出長期應用足量RASI 優(yōu)越的腎臟保護作用,與文獻報道不同[5-6];考慮本試驗受試者合并疾病多、病情更復雜、蛋白尿程度更重,血脂水平更高,營養(yǎng)狀況更差,治療難度更大,疾病進程中感染更頻繁、慢性炎癥狀態(tài)持續(xù)存在而導致不良轉歸。TC、TG 是DKD 患者蛋白尿和低eGFR 相關的臨床因素[1]。該組干預6 個月TC、TG均呈下降趨勢,6-12個月呈上升趨勢,部分患者應用他汀類藥物血脂仍不達標與蛋白尿加重有關。
圖1 24h-UP時間與分組處理輪廓圖
圖2 SCr時間與分組處理輪廓圖
圖3 TC時間與分組處理輪廓圖
圖4 TG時間與分組處理輪廓圖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安全性評價及終點事件的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平均秩和比較
試驗組患者24-h UP 干預6 個月較基線呈下降趨勢,6-12 個月平穩(wěn)。SCr 隨著干預時間延長呈下降趨勢;進入G4 期的終點事件兩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試驗組發(fā)生率更低,延長觀察期可能出現(xiàn)更明確的結果;提示該組干預方案可能具有不依賴于RASI 的額外腎臟保護作用,且對于充分RASI 治療的耐受性更好,并不增加高鉀血癥風險。該組干預TC、TG6 個月呈下降趨勢,6-12 個月呈緩慢下降趨勢,提示干預方案可能具有不依賴于他汀類藥物的額外調脂作用,且長期應用安全性穩(wěn)定。
保腎通絡方基于改良保腎方II 號加味。前期基礎研究顯示改良保腎方II 號能夠降低DN 大鼠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SCr、減輕足細胞損傷,減少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積累,減輕系膜細胞增生及改善腎小球硬化[9,20-21];臨床研究結果與本試驗相似,但觀察周期短,未應用雙倍劑量的RASI[8]。保腎通絡方配伍中的有效成分可作用于腎臟固有細胞,保護腎功能:黃芪提取物黃芪甲苷(Astragalus saponin IV,AS-IV)[22]通過抗氧化,毛蕊異黃酮通過阻斷Akt 信號通路[23],水蛭素負載脂質體復合物下通過調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轉化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達[24],地黃提取物梓醇能通過調節(jié)生長因子受體結合蛋白[25],實現(xiàn)減輕足細胞凋亡的作用。AS-IV 通過抑制內質網應激[26],鬼箭羽提取物通過下調TGF-β1的表達、減少ECM 積累和腎小球硬化[27]。AS-IV 通過調節(jié)內質網應激,抑制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28],水蛭素通過下調TGF-β1的表達[24],減輕腎小管損傷。AS-IV 具有抗腎間質纖維化作用[29]。
課題組前期基礎研究顯示保腎系列方能夠降低DN 大鼠的TC、TG 水平[20];臨床研究與本研究一致[8],該方配伍中可能具有調脂作用的活性成分:水蛭素能夠降低血清TC、TG水平,通過下調白介素-6等炎癥因子的表達[30],實現(xiàn)腎臟保護作用。該方還可能對于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改善DKD 患者遠期預后具有積極意義,待延長觀察期進一步評價。
試驗組治療后氣陰兩虛兼血瘀證的主證“神疲乏力、咽干口燥、手足麻木、肢體水腫”,次證“氣短懶言”均顯著好轉,對照組無明顯改善,提示保腎通絡方能夠改善氣陰兩虛、兼血瘀證DKD(G3 期)患者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及中藥治療的依從性。
近年來中醫(yī)趨于用“消渴病腎病”描述DN[31]。張炳厚教授臨證56 載,指出消渴病腎病的核心病機是“腎失封藏,腎絡閉阻”,治予補腎八法之通補法、澀補法[32]。已有研究顯示,DN 患者中氣陰兩虛證居于虛證首位,血瘀證與腎小球硬化呈正相關[33]?!熬貌∪虢j”,DN 晚期(腎功能下降)患者本虛標實,氣絡、血絡俱病,本虛為氣陰兩虛,標實為腎絡閉阻;瘀血既是DN病理產物,又為致病因素。因此,張老提出以補腎通絡為治則,扶正祛邪;采用通補、澀補相結合,益氣養(yǎng)陰,固澀精微,活血通絡。“絡以通為用”,《葉氏醫(yī)案存真》:“非通不能入脈,非澀無以填精”。草木之輩力單勢薄,難起沉疴;葉氏指出“藉蟲蟻血中搜剔,以攻通邪結”;針對腎絡閉阻,當以“搜剔絡中混處之邪”的蟲蟻藥通腎絡,“絡以辛為泄”,絡氣虛滯,血不養(yǎng)絡,邪伏腎絡,腎絡閉阻,而辛泄能通,潤可入絡,故保腎通絡方寓蟲蟻通絡法、辛潤通絡法以加強通行腎絡之力。
保腎通絡方中黃芪益氣,《湯液本草》謂之“補腎臟元氣”;熟地補精,《本草正》謂之“補五臟之真陰……凡諸真陰虧損者,非熟地不可”;“損者益之”,腎者喜潤,二者相使為用,補而兼潤?!疤撜哐a之”,“大凡絡虛,通補最宜”,菟絲子辛散能行,甘潤能澀,“非辛潤無以通絡脈,非澀精無以固臟真”,通澀并具,柔陽復液,為治腎之妙藥?!暗⒁晃锒兴奈镏Α保ι醚a血生血,調血斂血?!傲粽吖ブ?,鬼箭羽苦能堅陰,寒能入血,《本經逢原》謂之“專散惡血”,既可破瘀血,通經絡,行DN 之“絡閉”;又能清解陰分之燥熱、瘀熱,除DN 之“糖毒”?!翱驼叱保瑒⒓呐ń浵麧?,《本草新編》謂之“性善走,迅入膀胱,專能逐水……以之治白濁,實得神效”,能破瘀血、利下焦、除水飲、消白濁?!皥哉呦髦保把焕麆t為水”,水蛭咸能軟堅而走血,苦能降泄而除結,咸苦并行,使血行則水行?!吧訇幹畯?,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瀉之……辛苦發(fā)之,以咸軟之”。全方寒溫并用,辛苦甘咸合法,扶正祛邪,共奏益氣養(yǎng)陰、固腎澀精、活血通絡之功。
本研究的局限性:非隨機對照研究檢驗效能低,觀察周期長,易受到混雜因素的影響。研究方案設計納排標準未能對蛋白尿水平進行判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結論。下一步將采取隨機、對照、雙盲、多中心研究,針對不同蛋白尿、腎功能水平患者,提出保腎通絡方干預DKD更有力的證據。